龙虎网讯 (通讯员 徐阳 记者 丁玉珏)5月24日,2025年江苏省暨南京市“全国科技活动周”和“全国科技工作者日”主场活动,在江苏省南京市栖霞区南京师范大学顺利举办。中国工程院院士贲德、中国科学院院士郭子建等国家科技尖兵,来自中科院南京分院、南京大学、东南大学、南京师范大学等单位的学者、科技科普工作者代表齐聚一堂,共同开启了一场科技与创新的盛会。
近4000场科技盛宴拉开科普盛宴
本次活动以“矢志创新发展,建设科技强国”为主题,活动现场发布了省市重点活动。据悉,自今年“全国科技活动周”启动以来,省市区科技、科协、宣传等多部门强化统筹协调,通过“线上+线下”的模式,因地制宜开展形式多样且内容丰富的科技、科普活动。
省市科普法宣讲团代表省市科技、科协、在宁高校、全省科普基地向全体科技科普工作者们发出了宣传科普法的倡议,呼吁全社会凝聚共识、汇聚力量,共同为提升全民科学素养贡献力量。
今年科技周期间,全省将举办各类科技、科普活动近4000场,从贴近生活的实用科技展示,到沉浸式互动体验,再到充满奇趣的科学实验……实现了进企业、进社区、进农村的全覆盖,让创新成果直达基层群众。
科学家精神薪火相传
在活动现场,中国科学院院士郭子建、东南大学教授张川以躬身科研的鲜活实践与深邃思考,深刻诠释了新时代科学家精神的丰富内涵。多年科研求索路上的荆棘在他们的口中如同一面镜子,既映照出科技攻关的艰辛与荣耀,更以“以科学之志,赴时代之约”的精神火炬,为青年学子照亮前行方向。激励新一代科研力量在科技攀登之路上以理想为帆、以创新为桨,在探索科学奥秘与服务国家的征程中踏浪前行。
活动还通过科学家精神展、科普成果互动展等多元载体,立体呈现了江苏科技工作者的使命担当。科学家精神展以精神谱系可视化为核心,展现江苏籍科学家的爱国情怀、创新品格、求实作风与奉献精神,激发了公众对“科技报国”的情感共鸣;科普成果互动展则将人工智能、生物医药、军事科技等前沿领域突破转化为可触摸、可操作、可参与的体验场景,打破“科学神秘化”的认知壁垒,将硬核科技从实验室推向公众视野。
构建“科普+n”的多元发展模式
当人工智能与文学创作碰撞会产生什么新火花?活动现场,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与江苏省科普作家协会围绕“科学与文学创意”签署产教合作协议,旨在培养更多科技复合型创新人才,以人文温度助燃科技之火,以科技力量助推文化的蓬勃发展。
活动现场,还发布了南京市第七批“文明实践伙伴”单位名单。自去年3月,南京市首批“文明实践伙伴”带着温暖与力量走进公众视野,截至目前,“文明实践伙伴”计划已招募伙伴单位72家。
近年来,南京市栖霞区整合区内高校、园区、高企主题科普场馆与互动实践项目等优质科普资源,建设科学探索特色研学项目,为公众打开近距离接触科技的窗口,也在当天活动现场进行了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