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次开展月球背面取样,嫦娥六号发射!

2024年05月03日18:42:22 科学 6415
点火发射!
嫦娥六号探测器启程“奔月”

新华社快讯:搭载嫦娥六号探测器的长征五号遥八运载火箭5月3日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发射。


环环相扣、步步关键!

嫦娥六号月背出差之旅日程表


此次嫦娥六号任务,计划前往月球背面南极-艾特肯盆地,进行形貌探测和地质背景勘察等工作,去发现并采集不同地域、不同年龄的月球样品。从火箭发射到嫦娥六号取到月背样品返回到地面,整个过程要经历50多天。专家介绍,这50多天,嫦娥六号任务设计周密,环环相扣、步步关键。

嫦娥六号任务工程总体发射场工程技术组组长 胡震宇:

嫦娥六号任务主要经历了11个飞行阶段,分别是:

发射入轨段、地月转移段、近月制动段、环月飞行段、着陆下降段、月面工作段、月面上升段、交会对接与样品转移段、环月等待段、月地转移段以及再入回收段。
其间,还涉及探测器的四个组成部分:上升器、着陆器、返回器和轨道器的多次分离组合。

嫦娥六号可以说是环环相扣、步步关键。

首次开展月球背面取样,嫦娥六号发射! - 天天要闻

从今天(5月3日)嫦娥六号任务发射后,经过2000多秒的飞行,火箭会将嫦娥六号送入预定轨道,完成星箭分离。嫦娥六号开始奔向月球。整个奔月路大概有5天,在快到达月球的时候,嫦娥六号要踩一脚刹车,从而被月球捕获,进入环月轨道。

首次开展月球背面取样,嫦娥六号发射! - 天天要闻

在环月阶段,嫦娥六号将用20天左右的时间调整好位置,为落月做准备。

当万事俱备,嫦娥六号就会开始落月,并在月面工作48小时完成月背样品采样。采样完成后就将开展月面上升、环月轨道交会对接等工作。这期间,嫦娥六号还将在环月轨道开展多项科学探测。

首次开展月球背面取样,嫦娥六号发射! - 天天要闻

嫦娥六号任务工程总体发射场工程技术组组长 胡震宇:

嫦娥六号搭载了4个国际载荷
↓↓↓

法国氡气探测仪,对月球表面氡气同位素开展原位探测。欧空局月表负离子分析仪,对月球表面负离子进行探测,研究等离子体和月面的相互作用机制。巴基斯坦立方星,开展在轨成像任务。意大利激光角反射器,作为在月球背面的定位绝对控制点,可以与其他月球探测任务开展联合测距与定位研究。

首次开展月球背面取样,嫦娥六号发射! - 天天要闻

在完成全部工作任务后,嫦娥六号就将开启回家之路。通过大约5天飞行,再入大气层,返回四子王旗着陆场,整个月背出差之旅要进行50多天。


三大关键技术首次应用


嫦娥六号原本是嫦娥五号的备份,在嫦娥五号任务成功后,它被赋予了新的使命,它将前往月球背面采集月球样品,并带回地球,这也将是人类首次开展月球背面取样。为了完成这项艰巨的任务,科研人员为他设计了三大关键技术,第一项就是突破月球逆行轨道设计与控制技术。


首次开展月球背面取样,嫦娥六号发射! - 天天要闻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 逯运通:
嫦娥六号其实是嫦娥五号的备份星,要实现月球背面南半球采样返回任务,如果还要沿用嫦娥五号的轨道,就必须在落月的时候,整个着陆上升组合体要翻转180度,是大一点的技术状态更改。但是使用逆行轨道就可以巧妙解决这个问题,探测器尽量能够维持住它成功的技术状态,来实现月球背面采样返回的任务。

首次开展月球背面取样,嫦娥六号发射! - 天天要闻

除了采用逆行轨道,嫦娥六号在到达预定位置后,还将应用月背智能采样技术和月背起飞上升技术,实施月球背面自动采样返回。

首次开展月球背面取样,嫦娥六号发射! - 天天要闻

嫦娥六号任务工程总体发射场工程技术组组长 胡震宇:
实施月球背面采样返回工程难度大,科学和工程意义大。嫦娥六号飞行控制是中国当前最复杂的,主要经历环月飞行段、月面工作段、月面上升段11个飞行阶段。需要同时对多个目标进行测控和高精度测定轨,飞控事件多、环节紧凑、控制过程复杂。


月球怎么还分正反面?
为何探索月背更难?

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它对地球地轴指向、自转稳定、周期潮汐、夜晚照明等有着巨大意义。可以说,离开了月球,地球根本不会是今天这种光景。

由于地球强大引力的影响,月球也付出了很大代价:地球将它的自转周期减慢为与围绕地球公转周期完全一样,也就是潮汐锁定。在这种效应下,身处地球的人类基本永远只看到月球的“正面”,只能在月球的“天秤动”效应下(月球轨道是椭圆,在轨道不同点的公转速度不同,月球自转也相对地球轨道面有一定倾角)看到月球“背面”一小部分(积累下来的极限是18%)。但总体来看,人类是无法看全月球背面的。

首次开展月球背面取样,嫦娥六号发射! - 天天要闻

不过,月球背面并不是永恒的黑夜,所谓“月之暗面”是不存在的。这是因为,月球是永远以一面朝向地球,而不是以一面朝向太阳。月球表面每个地方都会有白天和晚上,月亮上的“一天”大约是地球上的28天,所以“广寒宫”里的白天大概相当于我们“人间”的14天,夜晚也是大约14天。

而且,需要澄清一点,月球背面没有外星人或者二战时期逃亡过去的军队!人类对月球至今为止已进行过多次探索,所有探月任务都表明,月球背面没有发现外星人基地,也没有发现任何人工建筑物或外星人活动的痕迹。月球背面看起来只是一片荒凉死寂大陆!

首次开展月球背面取样,嫦娥六号发射! - 天天要闻
人类在地球上永远只能看到的月球正面(左)和看不全的背面(右)。图片来源于nasa

1959年10月7日、苏联“月球三号”探测器传回了月球背面的第一张照片,随后在1960年11月6日,苏联出版了第一份月球背面地图,并在这个基础上制作了第一个月球仪,清晰地呈现出月球背面的初步特征。

人类首次与月背面对面则是在1968年,美国“阿波罗八号”在进行载人登月任务试验的时候,宇航员威廉·安德斯首次看到月球背面。他描述说:“月球背面看起来像我在孩提时玩过一段时间的沙堆,它们全都被翻起来,没有边界,到处是一些碰撞痕和坑洞。”

但这并不意味着对月背的探索就轻松了,月球背面陨石坑的数量比月球正面要多得多,布满了沟壑、峡谷和悬崖,而月球正面则更平坦,这是因为月球背面由于毫无遮拦地暴露在太空里,就像一个盾牌,阻挡了大量小天体对地球直接撞击,守护了地球的安全。


一起了解“嫦娥”探月步伐

2004年1月23日,我国探月工程立项,制定了“绕、落、回”三步走战略目标,这项同时承载浪漫与科学的计划被命名为“嫦娥工程”。从嫦娥一号踏梦而行到嫦娥五号揽月而归,中国探月步伐铿锵有力,“嫦娥”家族不断壮大。2024年5月3日,嫦娥六号计划发射。2026年前后,嫦娥七号计划实施发射。2028年前后,嫦娥八号计划实施发射。

让我们一起回顾
从嫦娥一号到嫦娥五号的探月之旅

首次开展月球背面取样,嫦娥六号发射! - 天天要闻
首次开展月球背面取样,嫦娥六号发射! - 天天要闻
首次开展月球背面取样,嫦娥六号发射! - 天天要闻
首次开展月球背面取样,嫦娥六号发射! - 天天要闻
首次开展月球背面取样,嫦娥六号发射! - 天天要闻
首次开展月球背面取样,嫦娥六号发射! - 天天要闻



本文综合自:新华社、央视新闻
校对:cp

科学分类资讯推荐

马斯克豪言:30年内火星城市崛起,人类新家园即将诞生! - 天天要闻

马斯克豪言:30年内火星城市崛起,人类新家园即将诞生!

埃隆·马斯克,这个科技界的狂人,他总是有着让人震惊的想法和计划。这不,他又在火星上动起了脑筋。他旗下的SpaceX公司,一直在研究怎么把人送上火星,还在想方设法要在那上面建个城市。图片来自网络马斯克在社交媒体上可是挺活跃的,他就在那儿说,未来30年,火星上肯定会有人类城市。
研究发现英国 AI 聊天机器人的安全措施容易被绕过 - 天天要闻

研究发现英国 AI 聊天机器人的安全措施容易被绕过

划重点:- ️  英国政府研究人员发现,防止 AI 聊天机器人发出非法、有毒或露骨回应的保护措施可以被简单的技术绕过。-   通过测试,研究人员发现五个系统 “极易受到攻击”,甚至在没有有针对性地绕过保护措施的情况下,也能产生有害回应。-   安全防护可以通过 “相当简单” 的攻击绕过,例如指示系统以 “当然,...
聚智聚力 14位院士专家齐聚长沙助推南华大学高质量发展 - 天天要闻

聚智聚力 14位院士专家齐聚长沙助推南华大学高质量发展

华声在线5月20日讯(通讯员 夏文辉 记者 卢小伟)5月20日上午,南华大学高质量发展战略咨询会在长沙召开。14位院士专家齐聚一堂,为推动南华大学高质量发展问诊把脉,为加快推动南华大学“双一流”建设贡献新思路、新方案。 曹正平 摄中国科学院院士饶子和、沈岩、高福、贺福初、顾宁、陈晔光、骆清铭,中国工程院院士欧阳...
脑洞大开的神经科知识记忆方法,知识点‘顺’间记住 - 天天要闻

脑洞大开的神经科知识记忆方法,知识点‘顺’间记住

最近复习考试时,搜集到一些很有趣的神经科知识点记忆口诀,我整理了一下分享给大家,希望能为你枯燥的学习带来一丝乐趣和便利。如果你的知识库中也藏着类似的秘密武器,欢迎在评论区分享,让我们一起丰富这个神经科知识的记忆宝库~Wallenberg综合征——钱医生教三基延髓背外侧综合征(Wallenberg综合征)最常见的原因为小...
今天,在北纬31度,看千年红豆树! - 天天要闻

今天,在北纬31度,看千年红豆树!

古树名木,被誉为“绿色的国宝”“有生命的文物”,承载着中华文明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一株古树,就是一方故土、一段历史、一缕乡愁。江阴古树名木资源丰富,全市列入古树名木名录百年以上的有126株,分属于15科21属21种。
中国北方中纬高频雷达网向全球发布首批科学探测结果 - 天天要闻

中国北方中纬高频雷达网向全球发布首批科学探测结果

中新网北京5月20日电 (记者 孙自法)国际超级双极光雷达网(SuperDARN)2024年研讨会5月20日在北京开幕。作为中国首个高频相干散射雷达探测网络,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空间环境地基综合监测网”(子午工程二期)重大设备之一的北方中纬高频雷达网,当日在该国际会议上向全球发布首批科学探测结果。5月20日,国际超级双极光雷达...
科学通报 | 浙江大学王林波团队总结细菌对肿瘤转移的影响 - 天天要闻

科学通报 | 浙江大学王林波团队总结细菌对肿瘤转移的影响

近日,浙江大学王林波教授课题组在《科学通报》发表了题为“细菌对肿瘤转移的影响”的评述文章,对细菌与肿瘤转移这一领域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总结。文章阐明了细菌与肿瘤转移的关系,区分了胞内菌和胞外菌在肿瘤转移中的作用,探索细菌通过直接影响肿瘤细胞和通过肿瘤微环境的方式影响肿瘤转移的作用机制,讨论了目前研究中存...
港媒:中国科学家开发出AI模型或可预测全球洪水 - 天天要闻

港媒:中国科学家开发出AI模型或可预测全球洪水

参考消息网5月20日报道 据香港《南华早报》网站5月11日报道,中国科学家开发了一种新的人工智能(AI)模型,可以预测世界各地的洪水风险和跨区域流量,甚至可以对缺乏水文记录的流域进行预测。该模型名为ED-DLSTM,不同于其他预测模型依赖历史流量数据,它使用海拔和降水等属性。由中国科学院研究人员领导的团队在同行评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