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坦”号中或发现人类遗骸,深海压力那么大,为何鱼却没事?

2023年06月29日20:58:04 科学 1805

当地时间28日,美国海岸警卫队发表声明称,专家们从此前内爆的“泰坦”号潜水器残骸中发现了“疑似人类遗骸”。声明显示,美国医疗人员将对“疑似人类遗骸”进行进一步分析。

“泰坦”号中或发现人类遗骸,深海压力那么大,为何鱼却没事? - 天天要闻

有人因此想到,在万米、甚至只有千米的深海中,大海的压强足以把普通的潜艇压爆,为什么一些深海生物却可以在这样的深度生存呢?毕竟,在100米水深的地方,压力就达约10个大气压,比海平面的压力大了10倍。

鲸鱼为什么能在深水中活动?

“泰坦”号中或发现人类遗骸,深海压力那么大,为何鱼却没事? - 天天要闻

到了2000米的深处,在这里将承受相当于地面200倍的压力,大多数靠肺呼吸的生物(像人类)会被压力压碎,一些金属结构的密闭空间也很难在这里保存完好。

不过,这个深度正好是一些鲸鱼的觅食深度,它们和我们一样用肺呼吸空气,而它们却生活得很好。

“泰坦”号中或发现人类遗骸,深海压力那么大,为何鱼却没事? - 天天要闻

这是因为鲸鱼有一个可折叠的肺,这让它们一次潜入深海近两个小时也不会被压碎。

潜水时,这些鲸鱼将空气中的氧气储存在血液和肌肉中,而把肺折叠起来不留任何空气。

它们之所以可以做到这一点,是因为它们的血红蛋白和肌红蛋白分子的含量比其它哺乳动物要高得多,而血红蛋白和肌红蛋白分子可以用来储存氧气。

另外,这些鲸鱼还能降低它们的心率,暂时阻止血液流向身体的某些部位,这有助于延长氧气的持续时间。

海洋深处的鱼类如何生存?

再往深处走,这些只是来觅食的生物就不行了,为了适应更深处的气压,需要进化出一些“更专业的设备”,只有长期在这里的“用户”才能做到这一点。

在海洋深处,压力是难以想象的,只要足够深,密闭的金属空间(如潜艇)肯定会被压扁。

但有些生物还是可以在这里生存,这是因为生活在深海的生物体的大部分都是水,而水是很难被压缩的;它们也已经不用像肺或鱼鳔(帮助鱼类上浮下沉的器官)这样充满气体的空间来生存了。

世界上海洋最深的地方是马里亚纳海沟,在这里最深的地方超过11000米,平均深度也超过了8000米,如果把珠穆朗玛峰放在里面的话,估计连头都露不出来。

“泰坦”号中或发现人类遗骸,深海压力那么大,为何鱼却没事? - 天天要闻

图为:发现海底最深处的鱼

但是在这里也发现了高级生物——马里亚纳狮子鱼(Pseudoliparis swirei),这种鱼最深可以到达8200的深度。

这是一个没有空气腔的有机体的极限了(生物极限是-8370米),因为高压也会破坏分子的结构,比如组成生物体的蛋白质等。

马里亚纳狮子鱼为了适应这种环境进化出一些特殊的结构,比如它的骨头上有缝隙,这可能有助于它平衡内部和外部压力。

最重要的是所有深海生物都有一种被称作三甲胺N-oxide (TMAO)的有机小分子,这些小分子阻止了生物体内的其他分子被高压力分解(比如膜和蛋白质),而马里亚纳狮子鱼的这种小分子含量非常高。

有意思的是,这种分子会给鱼带来“鱼腥味”,浅水物种也含有这种物质,但深海物种更多,这是深海物种鱼腥味更重的原因。

“泰坦”号中或发现人类遗骸,深海压力那么大,为何鱼却没事? - 天天要闻

马里亚纳狮子鱼已经完全是一个“瞎子”了,它的眼睛只是摆设的,这是因为它所处的海洋深度是完全黑暗的,它们适应了这种无光环境。

其实,深海的环境比我们想象的要糟糕得多,不仅仅只是压力变得巨大而已,那里没有光,很冷,没有多少氧气,食物也很少。

可以说,深海是一个非常难以生存的地方,如果在深海发现一些生物,总是能刷新我们对生物生存能力的认知。

不过对深海生物的研究很难,因为压力影响化学反应速率(变快),适应了这些压力的生物体在被带到地表进行研究时可能会遇到代谢问题。

来源:微信公众号“怪罗”

往期精彩回顾

|深潜器,真的不是你想造就能造

|饭菜千万不能等凉了再放冰箱,一定要趁热!!

|憋尿可以帮你做出更好的选择?下次犹豫不决时试试!

|30岁的人,奶茶都不敢点全糖的

科技发展的背后离不开科技工作者的奉献

阅读“科技工作者”

“泰坦”号中或发现人类遗骸,深海压力那么大,为何鱼却没事? - 天天要闻“泰坦”号中或发现人类遗骸,深海压力那么大,为何鱼却没事? - 天天要闻

点分享

“泰坦”号中或发现人类遗骸,深海压力那么大,为何鱼却没事? - 天天要闻

点收藏

“泰坦”号中或发现人类遗骸,深海压力那么大,为何鱼却没事? - 天天要闻“泰坦”号中或发现人类遗骸,深海压力那么大,为何鱼却没事? - 天天要闻

科学分类资讯推荐

量子力学如此诡异,是不是意味着我们的人生毫无意义? - 天天要闻

量子力学如此诡异,是不是意味着我们的人生毫无意义?

量子力学,这门描述微观粒子行为的物理学分支,以其独特的理论和实验结果,颠覆了人们对物质世界传统认知的局限。量子力学中的叠加态和纠缠态等现象,以其超越日常经验的诡异特性,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不仅如此,这些现象在哲学层面也引发了深远的思考,
明天,人工增雨! - 天天要闻

明天,人工增雨!

经历了连续几天的高温终于雨要来啦~就在刚刚徐州气象发布人工增雨作业公告将于6月21日上午到6月21日夜间择机开展人工增雨作业具体情况跟着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来源丨徐州发布、徐州气象一审丨苹果二审丨李璇三审丨仝勋监制丨刘砾总监制丨鲁晓波“无线睢宁”商务合作:13815355808(微信同号)点和扩散一下...
上市公司3万吨钠电项目获批 - 天天要闻

上市公司3万吨钠电项目获批

上市公司3万吨钠电项目获批作者:刘泽排版:点点起点钠电关注到,6月19日,湖北虹润高科新材料有限公司申报的“湖北虹润钠离子电池材料项目”获葛店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批复。据了解,该项目总投资3.
武大博士毕业生高晟俊将前往极地科考站工作:能忍受寒冷和孤独 - 天天要闻

武大博士毕业生高晟俊将前往极地科考站工作:能忍受寒冷和孤独

6月20日,武汉大学2024年毕业典礼在九一二操场举行。值得注意的是,仪式前,测绘学院博士毕业生高晟俊获得了学校专门为其定制的学位服,在校徽下绣上他的武大学号。 高晟俊。图/武汉大学微博 同日,高晟俊告诉九派新闻,他今年35岁,即将前往极地科考站工作,延续科考生活。 他对极地测绘的兴趣源于武汉大学中国南极测...
人这辈子,最顶级的认知:要有“祛魅”思维 - 天天要闻

人这辈子,最顶级的认知:要有“祛魅”思维

01近些年,网络上出现了一个热词,祛魅。百度百科的解释是,对于科学和知识的神秘性、神圣性、魅惑力的消解。说得直白一点,就是站在客观、理性的角度思考问题。就拿学历来说,有人提出了一个观点,要对学历祛魅。意思是,我们要正确看待学历,而不能认为学
拥抱“科学的春天” 大湾区跻身全球顶尖科技集群 - 天天要闻

拥抱“科学的春天” 大湾区跻身全球顶尖科技集群

伴随着新质生产力成为各界的热词,一个新的“科学春天”正在到来。在粤港澳大湾区着力迈向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的过程中,创科已然成为最重要的赋能者之一。在“机遇湾区”走访活动中,创科也成为政产学研都无法绕开的一个关键词。
植物如何抵抗和适应气候变化?科学家最新研究揭秘机制 - 天天要闻

植物如何抵抗和适应气候变化?科学家最新研究揭秘机制

中新网北京6月19日电(记者 孙自法)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地球上的植物是如何抵抗和适应的,长期以来颇受学界关注和持续开展研究。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6月19日向媒体发布信息说,该所科研团队和美国高校等科研同行最新合作研究发现,尽管气候变暖导致植物生长季节延长,但植物仍能保持叶片生长和衰老时间的稳定平...
为你喝彩|风云岁月:张鹏与中国气象卫星的精准探索 - 天天要闻

为你喝彩|风云岁月:张鹏与中国气象卫星的精准探索

自1970年国家开始上马风云卫星工程,至2023年风云三号07星的辉煌升空,中国气象卫星的发展历程已跨越了近半个世纪的风雨兼程。50多年来,风云气象卫星不仅见证了中国气象预报技术的飞跃,也从早期的粗略预测逐步迈向了今日的精准预报。这一变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