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遇到危险怎么办? 南京小学生走进植物园,了解“鼻尖上的博物学”

2025年07月06日22:42:11 科学 1616

人和动物遇到危险的时候会跑,那么植物遇到危险会怎么办呢?近日,南京市玄武区少年儿童图书馆举行“跟着作者去旅行——鼻尖上的博物学”活动,组织30名小学生走进中山植物园,寻找芳香植物,了解植物释放芳香的奥秘。

植物遇到危险怎么办? 南京小学生走进植物园,了解“鼻尖上的博物学” - 天天要闻植物遇到危险怎么办? 南京小学生走进植物园,了解“鼻尖上的博物学” - 天天要闻

在中山植物园里,同学们分成小组,跟随两位志愿者老师进行研学。老师们带了一些芳香植物的标本,比如美国薄荷栀子花侧柏、艾叶、橙子、月季、八角、桂皮等,让同学们摸一摸、闻一闻,认识生活中常见的芳香植物。“你知道吗?松树的香味是不同松树进行聊天的工具。如果一棵松树被虫子咬了,它就会散发出一股香味,告诉周围其他的松树,‘我身上有虫子了’,其他的松树接收到这种信息,也会释放一样的香味,整个松林都会一起散发这种香味,告诉彼此有虫子入侵,同时这种香味还会把虫子的天敌吸引过来。”“这么神奇啊!”“对的,香味有很多你意想不到的作用!”

植物遇到危险怎么办? 南京小学生走进植物园,了解“鼻尖上的博物学” - 天天要闻

植物遇到危险怎么办? 南京小学生走进植物园,了解“鼻尖上的博物学” - 天天要闻

“栀子花是白色的,白色的花通常不容易被昆虫看见,因此它就会特别香,吸引周围的昆虫注意到‘这里还有一朵花’,然后就过来授粉。因此,很多植物的花香是为了吸引昆虫授粉,为了繁殖。”

植物遇到危险怎么办? 南京小学生走进植物园,了解“鼻尖上的博物学” - 天天要闻

“橘子皮的香味来自哪里?我们看,橘子皮上是不是有很多小疙瘩,每一个小疙瘩里面都有很多的芳香油脂,这就是橘子香味的来源!”在老师的循循善诱下,小朋友不知不觉掌握了很多新奇有趣的知识。

植物遇到危险怎么办? 南京小学生走进植物园,了解“鼻尖上的博物学” - 天天要闻

在中药园子里,志愿者老师带大家认知了一些有香味的中药植物,比如侧柏、苍耳香樟、胡椒等。“这是侧柏,大家可以捏一小片叶子,揉一揉,闻一闻。侧柏的叶子可以做我们的洗发水。侧柏属于松柏类,气味都比较清冽。”

植物遇到危险怎么办? 南京小学生走进植物园,了解“鼻尖上的博物学” - 天天要闻

“植物比我想象的要聪明很多,动物和人都长了脚,遇到危险都会跑,植物跑不了,只能利用自身的武器。大家有没有闻到早晨割草的气味,那是青草在呼救的气味,告诉其他的草,有危险。在野外,一些植物被昆虫咬了,一般会散发一些气味,要么是告诉其他植物提前释放一些保护自己的物质,要么是释放一些对昆虫有毒的物质。第一种是防御,第二种是攻击。除了化学方法,植物还有一些物理办法保护自己,比如长毛、长刺等。”

植物遇到危险怎么办? 南京小学生走进植物园,了解“鼻尖上的博物学” - 天天要闻

“你们有没有发现,薄荷等很多香料植物都有抗菌消炎的作用,为什么?因为这些芳香植物大部分都生长在热带亚热带地区,气温高,细菌和病毒特别容易繁殖。如果他们被昆虫咬了或者被人折断了,这些地方就容易受到病菌的侵害。它们就会释放出一些香味,自己本身释放的化学物质就有抗菌消炎的作用。因此,大部分芳香植物都有这个功能。”

“我觉得今天的活动非常有意义,很好玩,能够吸引孩子们的兴趣。”家长叶女士带了两个儿子过来,老大上三年级,老二上一年级。“看书和户外实践是两种吸收知识的方式,一种是安静地坐着看,一种是走到户外。这样的户外学习会让孩子们对知识的理解更深刻。”

南京市玄武区少年儿童图书馆馆长张超表示,玄武区少年儿童图书馆是国家一级少儿图书馆,长期致力于青少年阅读推广与科普教育,曾获评“江苏省最美少年儿童图书馆”称号。2023年来,图书馆通过“阅享童行”品牌活动,结合非遗文化、自然科学等主题,为小读者提供丰富多彩的课外学习体验。“图书馆不再是以前人们理解的借书还书,而是一个非常有包容性的文化场所,可以给孩子们的成长提供全方位的支持。”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王颖

摄影 新华日报视觉中心 刘莉

校对 陶善工

科学分类资讯推荐

罕见!今年三伏天近10年来最短 - 天天要闻

罕见!今年三伏天近10年来最短

7月7日,小暑,迎风穿夏,寻觅清凉。“小暑大暑,上蒸下煮”,夏天开始变得潮湿闷热,一年中最热的“三伏天”也快到来。在过去10年,从2015年至2024年,连续10年的“三伏”都是40天。而今年的“三伏天”7月20日入伏,8月18日出伏,仅30天,是近10年来最短的一次。酷热还没真正开始,暑意已经蔓延。此时,寻一处清凉,成了夏...
国科大毕业生探访怀柔“一城两都” - 天天要闻

国科大毕业生探访怀柔“一城两都”

7月5日一早,雨过天晴。怀柔科学城新质生产力创造中心门前,中国科学院大学的毕业生们正带着家人走下大巴车,准备进展厅“探秘”——这是中国科学院大学2025年毕业典礼走进“一城两都”活动的首站。
记者手记:从“离科学最近的地方”扬帆报国之路 - 天天要闻

记者手记:从“离科学最近的地方”扬帆报国之路

新华社北京7月6日电 记者手记:从“离科学最近的地方”扬帆报国之路新华社记者刘祯7月的北京,骄阳似火。中国科学院大学雁栖湖校区的运动场座无虚席,热烈的氛围比骄阳更胜。6日上午,中国科学院大学2025年度毕业典礼暨学位授予仪式在这里举行。万余名毕业生即将从这个被称作“离科学最近的地方”启程,奔赴各自的科学之路...
第42届全国医药工业信息年会和2025北京·昌平生命科学论坛开幕 - 天天要闻

第42届全国医药工业信息年会和2025北京·昌平生命科学论坛开幕

7月6日,第42届全国医药工业信息年会和2025北京·昌平生命科学论坛开幕,聚焦前沿科学、产业趋势与政策创新,邀请全球生命科学领域各界代表齐聚一堂,共同推动我国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塑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地标。北京市委副书记、市长殷勇致辞并宣布活动开幕。工业和信息化部党组成员谢远生,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党组成...
人体“捉妖记”:免疫系统如何分辨“自我”与“非我” - 天天要闻

人体“捉妖记”:免疫系统如何分辨“自我”与“非我”

在神秘又奇妙的人体世界里,免疫系统就像是守护健康的“齐天大圣”,时刻警惕着各路“妖魔鬼怪”的入侵。而要想精准打击敌人,首先得搞清楚谁是自己人,谁是外来的“妖精”,这就涉及到一个关键问题:“自我”与“非我”的识别。大家都知道,在《西游记》里,妖怪们变化多端,常常混入人群,企图蒙混过关。人体里也一样,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