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是因为人类“贪吃”,现在随处可见的南瓜,可能早就灭绝了

2022年11月01日19:26:19 科学 1329

大家可能想不到,现在随处可见的南瓜,曾一度濒临灭绝,更难以想象,要不是人类的“贪吃”,实现了人工培育,现在已经没有了南瓜以及南瓜属作物,人类的驯化对于自然来说并不一定是坏事,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为什么会面临濒危

可以说在恐龙时代,南瓜属类植物,包括南瓜、葫芦、西葫芦等就出现在了地球上。

然而,当时的南瓜还很“桀骜不驯”,不同于现在南瓜的香甜,当时的野生南瓜含有一种名叫“葫芦素”的物质,这种物质不仅味道极苦,而且还具有毒性。

这种物质的存在,野生南瓜看上去鲜嫩可口,但是一旦小型的动物误食了这种植物,极有可能一命呜呼。

如果不是因为人类“贪吃”,现在随处可见的南瓜,可能早就灭绝了 - 天天要闻

既然如此,野生南瓜种子的传播就只能依靠极少数的大型哺乳动物来完成,这些大型哺乳动物拥有巨大的身躯,不仅能够减弱葫芦素对身体的危害,而且还能代谢掉这种毒素。

国外科学家们就曾在乳齿象的粪便中发现了南瓜属类植物的种子,正是由于这些大型哺乳动物的存在,才使得野生南瓜属植物疯狂繁殖,建立了属于它们的“王国”。

如果不是因为人类“贪吃”,现在随处可见的南瓜,可能早就灭绝了 - 天天要闻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野生南瓜属类植物的面积不断缩减,这与古老的大型哺乳动物的减少甚至消失有直接的关系,没有这些动物,南瓜的种子就无法大面积传播,而小型动物根本无法忍受野生南瓜的苦涩,这样一来,南瓜的祖先陷入了绝境,一度濒临灭绝。

如果不是因为人类“贪吃”,现在随处可见的南瓜,可能早就灭绝了 - 天天要闻

人类后来又是如何驯化南瓜的?

动物都无法忍受野生南瓜的苦涩干硬,更别说挑剔的人类了,而且葫芦素对人体危害极大,食用过多会造成严重的腹泻,它还有一个专业名词叫做“毒性南瓜属综合征”。

但是人类祖先在寻找食物的过程中,发现苦味相对淡一点的野生南瓜毒性也会相对小一点,凭借丰富的生活经验,人们开始选择性地采摘并食用野生南瓜,南瓜种子也就由又此传播开来。

人类不断发展和进步,足迹几乎遍布全球,而原产于墨西哥中美洲一带的南瓜也随着人类漂洋过海,由于南瓜属植物与玉米、土豆等作物相似,含有丰富的碳水化合物,当地的人们将其看做是重点栽培的农作物之一,通过杂交等等栽培方式来获得新品种的南瓜。

如果不是因为人类“贪吃”,现在随处可见的南瓜,可能早就灭绝了 - 天天要闻

除此之外,环境的改变也是南瓜被驯化的重要原因,人类的活动将南瓜种子带到世界各地,在气候和环境的影响下,野生南瓜的基因发生了改变。

来自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的研究团队将古老野生南瓜的种子与现在普通南瓜的种子进行了DNA对比,结果显示自野生南瓜属植物出现以来,人类至少驯化了三种不同遗传谱系的南瓜属植物,南瓜以及西葫芦的野生样本已经很难找到,一些蕊等亚种也只能在特定的野生环境中生存。

总而言之,南瓜的确是因为人类的活动而重新看到了生的希望。

南瓜在中国的传播

南瓜最早在明朝时期传入中国,只是那个时候的南瓜还不叫南瓜,叫做倭瓜,顾名思义就是从日本传来的南瓜属类植物,而日本人把南瓜叫做“唐茄子”,因为他们认为南瓜来自东方中国。

直到清朝时期,人们才弄明白南瓜并不是来源于日本,而是来源于世界的南方,于是“南瓜”便成了它的新名字。

如果不是因为人类“贪吃”,现在随处可见的南瓜,可能早就灭绝了 - 天天要闻

根据记载,南瓜属类植物原产于墨西哥到中美洲一带,它的传播途径是从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从欧洲到葡萄牙,再从葡萄牙到日本、菲律宾等等国家,在明朝时期传入中国。

对于那个时候的普通百姓来说,南瓜不仅容易栽种,而且产量很高,是能够代替粮食的存在,更有“米瓜”的美称,南瓜从此在得到中国广泛传播和广泛种植。

银杏的繁衍也归功于人类

人类不仅拯救了濒临灭绝的南瓜,银杏得以繁衍也有人类的功劳。

1992年,银杏在《中国植物红皮书》中被列为珍稀濒危植物,直到现在,银杏仍在濒危植物之列,甚至被定义为“极危”。

如果不是因为人类“贪吃”,现在随处可见的南瓜,可能早就灭绝了 - 天天要闻

扬子鳄因为稀少被列入濒危动物行列,但是银杏树在生活中随处可见,为什么还是濒危植物呢?

其实,评价一个物种的易危水平不是以数量为标准,而是根据物种在野生状态下的存活能力,虽然银杏树随处可见,但在野外它们的存活率却是非常低的有关方面的专家分析,这是因为帮助银杏树繁衍的野生动物的减少和消失。

如果不是因为人类“贪吃”,现在随处可见的南瓜,可能早就灭绝了 - 天天要闻

银杏叶像一把小扇子,外形可爱,但是很少有人会注意银杏果。银杏果不仅味道让人难以忍受,而且还有毒,与南瓜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

银杏果强烈的气味会影响一些动物识别标记的能力,鸟类、松鼠等小型动物也几乎不吃银杏果,但银杏果却是许多恐龙的食物来源,恐龙在吃银杏果的同时也帮助了银杏种子的传播,使得银杏树在野外能够不断繁衍。

但是在恐龙等以银杏果为食的大型动物灭绝之后,银杏果几乎失去了传播种子的途径,导致野生银杏树的数量急剧减少,而人类的出现又一次帮助银杏树传播种子,给了银杏树生的希望,可以说银杏离开了人类的栽培,将会一步一步走向濒危,甚至灭绝。

如果不是因为人类“贪吃”,现在随处可见的南瓜,可能早就灭绝了 - 天天要闻

除了南瓜和银杏,其实还有很多类似的植物,比如深受人们喜爱的牛油果,还有可可树等等,几乎都是由于共生动物的减少而导致这些植物的繁衍陷入绝境,但是又由于人类的出现拯救、驯化了它们,使得这些植物不断进化,不断寻找最适合自己生长的环境。

如果不是因为人类“贪吃”,现在随处可见的南瓜,可能早就灭绝了 - 天天要闻

可以这么说,以南瓜为代表的这些植物曾濒临灭绝,但是在和人类打交道的过程中得到了救赎,人类不仅帮助它们传播种子,还为它们寻找更加适宜的生存环境。与其说人类依靠自然资源生存,不如说自然与人类相互依存,共同进步。

科学分类资讯推荐

前国际古生物学协会主席、英国皇家科学院院士迈克尔·本顿:贵州三叠纪化石群改写地球生命演化认知|2025年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 - 天天要闻

前国际古生物学协会主席、英国皇家科学院院士迈克尔·本顿:贵州三叠纪化石群改写地球生命演化认知|2025年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

7月5日下午,在2025年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传承地质魅力·续写文明华章——推动地质公园与生态文化多样性融合发展”主题论坛上,前国际古生物学协会主席、英国皇家科学院院士Michael J. Benton(迈克尔·本顿)教授围绕“三叠纪化石
非洲地下的深层地球脉冲正在撕裂非洲大陆 - 天天要闻

非洲地下的深层地球脉冲正在撕裂非洲大陆

地幔的垂直运动是导致地球表面发生大规模地质变化的驱动力之一。这些地幔上升流,有时被称为地幔柱,被认为在一些重大的地质转变(例如大陆漂移)中发挥着作用。目前,在非洲大陆地下发现了一种类似、微妙却意义重大的现象。
科学家首次目睹海底“慢滑”地震 - 天天要闻

科学家首次目睹海底“慢滑”地震

科学家首次直接观察到在主要水下断层带释放构造应力过程中发生的慢滑地震。此次渐进式地震事件在穿过日本海岸附近易引发海啸的断层段时被追踪,该断层段似乎起到了天然的缓冲作用,吸收了压力。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的研究人员将这一现象比作一条断层线沿着
“倪四道院士预测广东将有8级地震”系谣言 - 天天要闻

“倪四道院士预测广东将有8级地震”系谣言

近日,一张“院士预测广东将发生8级以上大地震”的截图在网络上流传。截图显示,名称为“倪四道”的用户称,团队预测8个月内,将会在一经纬度位置(位于广东)出现八级以上地震。
“鸟中大熊猫”现身桂林! - 天天要闻

“鸟中大熊猫”现身桂林!

【来源:广西台新闻910】近期,阳朔县林业局工作人员通过桂林漓江站了解到,在海洋山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安装的监测系统,发现了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白颈长尾雉的身影。白颈长尾雉不仅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还是中国特有珍稀鸟类,被称为鸟类中的“大熊
世界第一头人工繁育长江江豚迎20岁生日 - 天天要闻

世界第一头人工繁育长江江豚迎20岁生日

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7月5日讯“淘淘”20 岁啦!7月5日,世界第一头人工环境下出生的长江江豚“淘淘”迎来20岁生日。从“淘淘”出生到家族发展至5头,在一代代科研人员努力下,长江江豚人工繁育保种,为这一濒危物种的未来带来希望。
飞机不死,它只是坠落 - 天天要闻

飞机不死,它只是坠落

献给003号坠机的白玫瑰,2024年11月16日。南方周末记者 王华震 摄山里的纪念仪式简简单单,从山下带上来的一束白玫瑰,分给王健、杨立群和其他队员,在曾经因飞机坠落而形成的巨坑前,他们手持玫瑰,默哀。玫瑰洁白,山林翠绿,经过80年的自然修复,那个“巨坑”已经宛如平地,难以辨认。巨坑近旁,山势陡然下陷,形成一道...
历史上从无记载!2006年平利首次出现,被抓8小时后放生 - 天天要闻

历史上从无记载!2006年平利首次出现,被抓8小时后放生

各位看官老爷,麻烦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精彩内容不错过,方便随时查看。文|万象硬核编辑|万象硬核«——【·前言·】——»2006年6月15日,安康市人民政府发布消息,有人在平利县的交通局家属院中发现了一只不明身份的野生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