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人体冷冻实验室被公开,花140万排干体液后储存,等科学进步

2022年10月13日08:15:15 科学 1226

美国人体冷冻实验室被公开,花140万排干体液后储存,等科学进步 - 天天要闻

当地时间10月12日《每日邮报揭秘了位于美国亚利桑那州斯科茨代尔的人体冷冻实验室-“Alcor Life Extension Foundation Extension”(简称:Alcor),将其内部的样子公之于众。

从外观看,实验室很是不起眼,“和普通的仓库没什么两样”,报纸如此描述说道。但这里却存放着199具死者的遗体,他们被家人期待着,有一天可以起死回生。当然这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也是一场赌注,主要是看科学是否能如实验室所承诺的那样,出现异乎寻常的进步,让那些在医学上被判断为死亡的人复活,将人生之路继续走下去。

美国人体冷冻实验室被公开,花140万排干体液后储存,等科学进步 - 天天要闻

这就是实验室的内部,遗体被存放在这些大型的金属气缸里,每个大圆筒可以容纳四具遗体。

据悉这些容器并不依靠电力运行,每周一次向内充满液氮。 液态氮可以使尸体保持在零下135摄氏度的低温中,将停止所有的细胞功能却也能保持其活性,直到解冻为止。

尽管Alcor给逝者的家人带去了希望,但该机构的首席执行官麦克斯·摩尔(Max More)曾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不知道唤醒遗体所需的技术会在何时出现”。这就是说,家人们只是抱着一个不确定的承诺在期待着,至于会不会见到“起死回生”的人,谁也不敢确定。

美国人体冷冻实验室被公开,花140万排干体液后储存,等科学进步 - 天天要闻

据报道称,Alcor 中的人体冷冻流程是,先把遗体迅速冷却,从图中可以看到,尸体被冰块和冷水覆盖着,之后排出体内所有的血液和其他体液,随即泵入类似于防冻剂的物质,防止细胞在冷冻过程中结晶和损坏。这些工作结束之后,遗体就可以存放到液态氮中了。

美国人体冷冻实验室被公开,花140万排干体液后储存,等科学进步 - 天天要闻

这就是存放遗体的圆筒的样子,对于患有“幽闭恐惧症”的人来说,一定会感到紧张和害怕的。

想要存放在这里,死者的家人也是需要付出金钱代价的,据悉冷冻全尸的价格为20万美元(约142万RMB)。而如果只选择冷冻大脑,则只需要8万美元(约57万RMB)。此外还需要缴纳会费,以及其他的一些成本费用。

美国人体冷冻实验室被公开,花140万排干体液后储存,等科学进步 - 天天要闻

比特币的早期开发者哈尔·芬尼(Hal Finney,享年58岁)的遗体,目前就存放在实验室的金属筒里,这位和“渐冻人症”斗争了5年的名人,这回是真的“冻住”了。

美国人体冷冻实验室被公开,花140万排干体液后储存,等科学进步 - 天天要闻

还有一位泰国的3岁小女孩,也被父母送到了这里。悲痛欲绝的爸爸妈妈,每一天都在盼望着科学进步,让因脑癌离世的孩子,可以重新回到他们的身边。

美国人体冷冻实验室被公开,花140万排干体液后储存,等科学进步 - 天天要闻

并不是所有遗体都符合冷冻条件,但这些符合条件的遗体就真的能复活吗?

加拿大麦吉尔大学的生物学教授迈克尔·亨德里克斯博士,对此难以认同。“即使一个人的神经系统在他们进入冰冻状态之前被绘制出来,也不可能完全复制一个人”,亨德里克斯博士如此说道。“复活或模拟是一种彻头彻尾的错误希望,它超出了技术的承诺……”,“我对那些从死者家人的希望中谋取利益的人,感到愤怒,并蔑视他们”。

科学分类资讯推荐

新质生产力的壮美图景 - 天天要闻

新质生产力的壮美图景

【新时代记录】作者:韩 丹(浙江省摄影家协会航拍专委会副主任、杭州市摄影家协会副秘书长)近几年,“新质生产力”是绝对的社会热词。它是指创新起主导作用,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
科技助残,需以人文关怀为尺度 - 天天要闻

科技助残,需以人文关怀为尺度

人工智能蓬勃发展的当下,很多人对智能机器人早已不陌生。但或许不太为人所熟悉的是,这类机器人还有一个非常具体的应用场景:为残疾人群提供出行解决方案。
复旦上医健康科普讲堂来啦!为你的健康“撑腰” - 天天要闻

复旦上医健康科普讲堂来啦!为你的健康“撑腰”

今天(5月17日)上午,“百廿复旦 健康同行”复旦大学建校120周年大型义诊活动在杨浦滨江东方渔人码头举行。现场不仅有超120位复旦医疗专家现场义诊,复旦上医科普讲堂也同步开启直播,全方位为市民的健康“撑腰”。
新闻周刊丨首位来自民营企业的院士!王坚说他一直坚持做“难而正确”的事 - 天天要闻

新闻周刊丨首位来自民营企业的院士!王坚说他一直坚持做“难而正确”的事

任务代号021,寓意从0到1的突破;一箭12星,均搭载星载智算系统、星间通信系统。5月14日,全球首个太空计算卫星星座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这标志着我国在太空计算和人工智能领域,取得重大突破。作为此次太空计算卫星星座研发的主导机构,之江实验室,负责星载智能计算机与AI模型。5月16日,发射已经过去了48小时,...
沙尘天气为何频袭西北地区?如何预防? - 天天要闻

沙尘天气为何频袭西北地区?如何预防?

来源:新华网 新华社兰州5月17日电(记者王朋)立夏过后,西北地区仍然多次出现沙尘天气,局地甚至出现沙尘暴。今年春季以来,沙尘天气频袭西北,个别地方沙尘天气较历年同期偏多。为何沙尘天气频频来袭?沙尘天气往往在冬春季节多发,为何波及夏天?公众
科学盛宴!中国科学院第21届公众科学日活动启动 - 天天要闻

科学盛宴!中国科学院第21届公众科学日活动启动

来源:新华社 与大科学装置近距离接触,聆听院士专家讲解科学前沿,沉浸式感受神奇的科学现象……5月17日,中国科学院第21届公众科学日活动正式启动。中国科学院院属单位17日至18日将组织近400场科普活动,为公众奉上一场精彩纷呈的科学盛宴。
民间神兽 马蜂 - 天天要闻

民间神兽 马蜂

马蜂,这种在我们生活环境中并不陌生的昆虫,常常带着让人又惧又奇的色彩。当它们在屋檐下筑起蜂巢,或是成群飞舞时,总能引起人们的关注。大多数人对马蜂的印象可能仅停留在其蜇人时带来的疼痛与恐惧上,然而,马蜂的世界远比我们想象的更为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