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阳了”?新冠再现抬头趋势?注意!中疾控首次提出XDV变异株

2025年05月18日04:02:03 科学 1474

“又阳了”?新冠再现抬头趋势?注意!中疾控首次提出XDV变异株 - 天天要闻

“又阳了”?新冠再现抬头趋势?注意!中疾控首次提出XDV变异株 - 天天要闻

本文1809字 阅读3分钟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就医。


你以为新冠已经翻篇了?错!它又回来了,换了个“马甲”还更狡猾。2025年5月,中疾控在最新一期《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周报(China CDC Weekly)》中,首次正式提出了XDV变异株的概念。

“又阳了”?新冠再现抬头趋势?注意!中疾控首次提出XDV变异株 - 天天要闻

这不是普通的“阳了”,是新冠病毒“组团变异”的新玩法,它融合了既有的奥密克戎分支,传播力更强、免疫逃逸能力更高。很多人感叹:“怎么又阳了?”——是的,“又阳”不是错觉,是现实。

XDV是什么?不是新病毒,但比老病毒更“聪明”

XDV并不是独立的新病毒,而是奥密克戎家族中的“混血儿”,由XBB.1.5与其他变异株重组而来。它的“血统”让它具备两种能力:传播快、躲免疫。

根据中国疾控中心的数据,截至2025年4月,全国XBB系列变异株占比已超过95%,其中XDV已经成为多个省市的新兴优势毒株。换句话说,它现在已经是“主角”。

“又阳了”?新冠再现抬头趋势?注意!中疾控首次提出XDV变异株 - 天天要闻

为什么你“阳”了不止一次?免疫逃逸是关键

很多人疑惑:“我打了疫苗,去年还阳过,怎么又中招?”关键就在于XDV的免疫逃逸能力。

免疫逃逸是什么意思?通俗点讲,就是病毒“学聪明了”,能避开我们身体原有的抵抗机制。你身体记住的是老病毒的样子,现在病毒换了个“发型”,你根本认不出来。

这是为什么XDV能突破既往感染和疫苗屏障的原因尤其是老年人、儿童和免疫力低下的人,更容易反复感染。

“又阳了”?新冠再现抬头趋势?注意!中疾控首次提出XDV变异株 - 天天要闻

症状轻就是没事?别太乐观了

很多人说:“这次阳了,就像感冒一样,咳咳就好了。”没错,大部分人症状轻,但这不代表没有风险。

一个重要误区是:轻症≠无害。根据《柳叶刀·感染病》2024年发布的回顾性研究,新冠后遗症(Long COVID)在重复感染后风险增加,包括持续咳嗽、乏力、认知障碍等。

反复感染还可能增加心血管和神经系统并发症的发生率。更别提有基础病的人群,一次感染可能是压垮身体的“最后一根稻草”。

“又阳了”?新冠再现抬头趋势?注意!中疾控首次提出XDV变异株 - 天天要闻

XDV的传播速度快到什么程度?你可能低估了它

中疾控的病毒溯源数据显示,XDV在短短两个月内,从零星出现发展成多个城市报告的主要变异株。这种传播速度,已经超过了此前的XBB.1.5。

世界卫生组织WHO)也在2025年3月的通报中指出,XDV在亚洲多个国家出现快速传播趋势,并可能成为全球范围内的主流变异株之一。

换句话说,我们已经不是在和新冠“打收尾战”,而是面临一场“变异升级战”。

“又阳了”?新冠再现抬头趋势?注意!中疾控首次提出XDV变异株 - 天天要闻

口罩该戴了吗?答案很明确:该!

别再犹豫“还要不要戴口罩”。在公共场所,特别是人多密集的地方,口罩依然是最简单有效的防线

中疾控最新的建议已经明确指出,近期国内多地出现病例回升,建议老年人、慢性病患者、孕妇等高风险人群在室内或密闭公共场所佩戴口罩不是“怕死才戴口罩”,而是“有脑才戴口罩”。

疫苗还打不打?不是“可选题”,是“必答题”

“又阳了”?新冠再现抬头趋势?注意!中疾控首次提出XDV变异株 - 天天要闻

对XDV这种变异株,目前的疫苗虽然保护力降低,但仍能显著减少重症和死亡风险。2024年国家卫健委联合中国疾控中心发布的数据显示,接种加强针的老年人,感染后重症率降低超过60%。

别听网上瞎说“打了也没用”,那是跟病毒“裸奔”。疫苗不是万能的,但它是你唯一能准备的盾牌。

XDV会不会引发新一轮封控?目前来看,不太可能

目前XDV虽然传播广,但致病力没有显著增强,国家层面也没有发布新的封控政策。但这不等于可以掉以轻心。

“又阳了”?新冠再现抬头趋势?注意!中疾控首次提出XDV变异株 - 天天要闻

我们要做的不是等政府“喊口号”,而是自己先动起来:打疫苗、戴口罩、勤洗手、少聚集。这不是老调重弹,而是基本常识。

再次感染时,你需要关注这些信号

不是所有“阳了”都只是发烧咳嗽,有些症状要特别警惕:

呼吸急促或持续胸痛

高烧超过三天不退

意识模糊或反应迟钝

持续低血氧(血氧饱和度<93%)

“又阳了”?新冠再现抬头趋势?注意!中疾控首次提出XDV变异株 - 天天要闻

一旦出现这些情况,别硬扛,立刻就医。尤其是家里有老人或孩子,一定要准备好血氧仪和基本药品。

这不是恐吓,是提醒

很多人对新冠已经“麻了”,觉得“阳了就阳了,反正不会死”。但医学从不靠情绪说话。

病毒不怕你不重视,它怕你做对了事。XDV正在悄悄改变战场的规则,而我们要做的,就是比它更快一步。

“又阳了”?新冠再现抬头趋势?注意!中疾控首次提出XDV变异株 - 天天要闻

最后的提醒:别再用过去的经验,判断现在的新冠

XDV不是“又一次感冒”,它是病毒的下一次进化。如果你还在用2022年的认知来判断2025年的病毒,那就太危险了。我们面对的,是免疫逃逸更强、传播更快的新挑战,不是旧敌人。

别等“阳了”才后悔,行动永远比经验更重要。

参考文献:①.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所. 我国新冠病毒感染疫情监测分析报告(2025年第17周)[J].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周报, 2025.

科学分类资讯推荐

新质生产力的壮美图景 - 天天要闻

新质生产力的壮美图景

【新时代记录】作者:韩 丹(浙江省摄影家协会航拍专委会副主任、杭州市摄影家协会副秘书长)近几年,“新质生产力”是绝对的社会热词。它是指创新起主导作用,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
科技助残,需以人文关怀为尺度 - 天天要闻

科技助残,需以人文关怀为尺度

人工智能蓬勃发展的当下,很多人对智能机器人早已不陌生。但或许不太为人所熟悉的是,这类机器人还有一个非常具体的应用场景:为残疾人群提供出行解决方案。
复旦上医健康科普讲堂来啦!为你的健康“撑腰” - 天天要闻

复旦上医健康科普讲堂来啦!为你的健康“撑腰”

今天(5月17日)上午,“百廿复旦 健康同行”复旦大学建校120周年大型义诊活动在杨浦滨江东方渔人码头举行。现场不仅有超120位复旦医疗专家现场义诊,复旦上医科普讲堂也同步开启直播,全方位为市民的健康“撑腰”。
新闻周刊丨首位来自民营企业的院士!王坚说他一直坚持做“难而正确”的事 - 天天要闻

新闻周刊丨首位来自民营企业的院士!王坚说他一直坚持做“难而正确”的事

任务代号021,寓意从0到1的突破;一箭12星,均搭载星载智算系统、星间通信系统。5月14日,全球首个太空计算卫星星座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这标志着我国在太空计算和人工智能领域,取得重大突破。作为此次太空计算卫星星座研发的主导机构,之江实验室,负责星载智能计算机与AI模型。5月16日,发射已经过去了48小时,...
沙尘天气为何频袭西北地区?如何预防? - 天天要闻

沙尘天气为何频袭西北地区?如何预防?

来源:新华网 新华社兰州5月17日电(记者王朋)立夏过后,西北地区仍然多次出现沙尘天气,局地甚至出现沙尘暴。今年春季以来,沙尘天气频袭西北,个别地方沙尘天气较历年同期偏多。为何沙尘天气频频来袭?沙尘天气往往在冬春季节多发,为何波及夏天?公众
科学盛宴!中国科学院第21届公众科学日活动启动 - 天天要闻

科学盛宴!中国科学院第21届公众科学日活动启动

来源:新华社 与大科学装置近距离接触,聆听院士专家讲解科学前沿,沉浸式感受神奇的科学现象……5月17日,中国科学院第21届公众科学日活动正式启动。中国科学院院属单位17日至18日将组织近400场科普活动,为公众奉上一场精彩纷呈的科学盛宴。
民间神兽 马蜂 - 天天要闻

民间神兽 马蜂

马蜂,这种在我们生活环境中并不陌生的昆虫,常常带着让人又惧又奇的色彩。当它们在屋檐下筑起蜂巢,或是成群飞舞时,总能引起人们的关注。大多数人对马蜂的印象可能仅停留在其蜇人时带来的疼痛与恐惧上,然而,马蜂的世界远比我们想象的更为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