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追踪一种神秘的五粒子结构,挑战弦理论的可靠性

2025年07月06日15:42:07 科学 1348

科学家追踪一种神秘的五粒子结构,挑战弦理论的可靠性 - 天天要闻

在瑞士与法国边境地下百米深处的环形隧道里,一场堪称现代物理学最高风险的搜寻行动正在进行。欧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的大型强子对撞机(LHC)的科学家们,正以前所未有的能量撞击着质子,但他们的目标,并非是寻找某个理论预言的“缺失拼图”,而是恰恰相反:他们在寻找一个根据我们最雄心勃勃的“万有理论”——弦理论——明确不应存在的奇异粒子。

这场由宾夕法尼亚大学理论物理学家主导的探索,代表了一种极具颠覆性的科学哲学。如果这个由五种粒子组成的“禁忌”家族真的在对撞机的废墟中现身,它不仅将使数十年来的弦理论研究陷入“巨大麻烦”,还可能在一次惊人的“双赢”中,为我们揭开宇宙最大谜团之一——暗物质的神秘面纱。

理论的试金石:寻找弦理论的“阿喀琉斯之踵”

一个世纪以来,物理学一直被一个根本性的矛盾所困扰。一方面,我们有描述微观世界的粒子物理学标准模型,它精准地描绘了除引力外的三种基本力。另一方面,我们有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它将引力描述为时空的几何形态。这两个理论在各自的领域都取得了巨大成功,但它们在数学和概念上却水火不容。

弦理论,作为最有希望统一这两大支柱的候选者,它假设所有基本粒子,包括传递引力的引力子,都是微小振动弦的不同表现形式。然而,弦理论长期以来面临一个核心批评:它在数学上极为复杂,预言的可能性“图景”过于广阔,以至于难以通过实验进行验证或证伪,几乎成了一门无法被否定的“玄学”。

由宾夕法尼亚大学的乔纳森·赫克曼(Jonathan Heckman)教授和博士生丽贝卡·希克斯(Rebecca Hicks)领导的团队,决定正面迎击这一挑战。他们转换思路,不再追问弦理论能“创造”什么,而是反问:弦理论的数学工具箱里,是否存在某种它绝对“无法创造”的粒子组合?“找到一个理论所禁止但实际存在的东西,是对该理论最有力的检验。”赫克曼解释说。

经过对弦理论框架的深入排查,他们锁定了一个目标:一个由五个成员组成的粒子家族,物理学上称之为“五重态”(5-plet)。这个“五重奏”组合,在所有已知的弦理论模型中都从未出现过。“这就像你想在麦当劳点一份‘皇堡’套餐,”赫克man打比方说,“无论你多么有创意地搜索菜单,它就是不存在。”

幽灵踪迹:如何在LHC追捕“隐形”粒子

这个被弦理论“禁止”的五重态粒子,是一种马约拉纳费米子,即它本身就是自己的反粒子。要在LHC中找到它,本身就是一项巨大的挑战,这不仅在于其“生产”的困难,更在于其“探测”的微妙。

根据爱因斯坦的质能方程(E=mc2),能量可以转化为质量。要凭空创造出像五重态这样沉重的粒子,LHC必须以极高的能量将质子对撞。研究团队推断,其质量可能高达数万亿电子伏特(TeV),这意味着它的产生概率极其微小。

即便它被成功创造出来,其衰变过程也如同一场“魔术”。这个粒子家族中的带电成员会迅速衰变成一束能量极低的π介子和一个几乎不可见的中性粒子。希克斯解释说:“π介子的能量太低,探测器基本看不到,而中性粒子则会直接穿过探测器逃逸。最终的结果,就是在探测器中留下一段戛然而止的轨迹,就像雪地里的脚印突然消失了一样。”

正是这种独特的“消失的轨迹”信号,成为了LHC上ATLAS和CMS两大探测器(如同两台包裹在对撞点周围的巨型数码相机)搜寻的焦点。

双重赌注:颠覆理论或发现暗物质

这场高风险搜寻的魅力在于其潜在的巨大回报。“如果我们检测到五重态,那就是双赢,”希克斯说。

首先,这将是对弦理论现有框架的致命一击。一个被理论明确排除的可能性在现实中被发现,意味着该理论存在根本性的缺陷或不完备,物理学家们将不得不重新审视甚至放弃这个在过去半个世纪里主导理论物理学前沿的框架。

其次,在同一个发现中,我们可能找到了暗物质的答案。暗物质占据了宇宙总物质量的85%,但其构成至今成谜。理论计算表明,如果这个五重态粒子家族中那个“隐形”的中性成员质量在10 TeV左右,它将完美地符合宇宙大爆炸后暗物质形成的理论模型。它的性质,恰好就是一个理想的暗物质候选者。

目前,研究团队已经利用LHC现有的运行数据,排除了质量在650-700吉电子伏特(GeV)以下的五重态存在的可能性。这本身就是一个强有力的初步结果,意味着如果它存在,那它一定是一个更重的“大家伙”。随着LHC未来进行更高能量的升级,这场对物理学终极理论的压力测试将继续进行。

“我们并非刻意希望弦理论失败,”希克斯说,“我们只是在对其施加更大的压力,看看它是否能经受住考验。”无论最终的结果是弦理论“幸存”下来,还是轰然“倒塌”,正如赫克曼所言,“我们都将学到一些关于自然的、极为深刻的知识。”

科学分类资讯推荐

罕见!今年三伏天近10年来最短 - 天天要闻

罕见!今年三伏天近10年来最短

7月7日,小暑,迎风穿夏,寻觅清凉。“小暑大暑,上蒸下煮”,夏天开始变得潮湿闷热,一年中最热的“三伏天”也快到来。在过去10年,从2015年至2024年,连续10年的“三伏”都是40天。而今年的“三伏天”7月20日入伏,8月18日出伏,仅30天,是近10年来最短的一次。酷热还没真正开始,暑意已经蔓延。此时,寻一处清凉,成了夏...
国科大毕业生探访怀柔“一城两都” - 天天要闻

国科大毕业生探访怀柔“一城两都”

7月5日一早,雨过天晴。怀柔科学城新质生产力创造中心门前,中国科学院大学的毕业生们正带着家人走下大巴车,准备进展厅“探秘”——这是中国科学院大学2025年毕业典礼走进“一城两都”活动的首站。
记者手记:从“离科学最近的地方”扬帆报国之路 - 天天要闻

记者手记:从“离科学最近的地方”扬帆报国之路

新华社北京7月6日电 记者手记:从“离科学最近的地方”扬帆报国之路新华社记者刘祯7月的北京,骄阳似火。中国科学院大学雁栖湖校区的运动场座无虚席,热烈的氛围比骄阳更胜。6日上午,中国科学院大学2025年度毕业典礼暨学位授予仪式在这里举行。万余名毕业生即将从这个被称作“离科学最近的地方”启程,奔赴各自的科学之路...
第42届全国医药工业信息年会和2025北京·昌平生命科学论坛开幕 - 天天要闻

第42届全国医药工业信息年会和2025北京·昌平生命科学论坛开幕

7月6日,第42届全国医药工业信息年会和2025北京·昌平生命科学论坛开幕,聚焦前沿科学、产业趋势与政策创新,邀请全球生命科学领域各界代表齐聚一堂,共同推动我国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塑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地标。北京市委副书记、市长殷勇致辞并宣布活动开幕。工业和信息化部党组成员谢远生,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党组成...
人体“捉妖记”:免疫系统如何分辨“自我”与“非我” - 天天要闻

人体“捉妖记”:免疫系统如何分辨“自我”与“非我”

在神秘又奇妙的人体世界里,免疫系统就像是守护健康的“齐天大圣”,时刻警惕着各路“妖魔鬼怪”的入侵。而要想精准打击敌人,首先得搞清楚谁是自己人,谁是外来的“妖精”,这就涉及到一个关键问题:“自我”与“非我”的识别。大家都知道,在《西游记》里,妖怪们变化多端,常常混入人群,企图蒙混过关。人体里也一样,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