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闪电击中,大难不死的人会有“特殊印记”?雷电频发因全球变暖

2022年10月09日19:48:34 科学 1918

被闪电击中,大难不死的人身上会留下一个红色的“特殊印记”,而这些印记,证明了高压电流曾在这具身体里高调路过。

这到底是什么?

为何会这样?

被闪电击中,大难不死的人会有“特殊印记”?雷电频发因全球变暖 - 天天要闻

被闪电击中7次,仍然活着

据统计,一个人被闪电击中的概率只有1/60万,如果被连续击中,那概率更是低于中五百万。

但是吉尼斯记录里有一个人被闪电击中了7次,而还活了下来。

他就是美国弗吉尼亚州雪兰多国家公园的一名护林员——罗伊·克利夫兰·沙利文

1942年至1977年间,他七次被闪电击中,他在这七次袭击中幸存下来,人们称他为“人体避雷针”。

被闪电击中,大难不死的人会有“特殊印记”?雷电频发因全球变暖 - 天天要闻

很多人都认为他非常的幸运,但是他非常地害怕雷电再次袭来。而面对这一系列奇怪的雷击,任何人都无法做出解释。

那种恐惧感,让整个人都在颤抖,最后忍受不了自杀了。

那么为何被雷劈击中,身上还留下了一个“限定皮肤”。

实际上,由于闪电发生的冲击波会爆破一切的衣物。乃至移动到人体外表,它会使红细胞从毛细血管浸透至表皮,也就是说血管破裂造成的痕迹。

随同高温灼伤,导致皮肤看起来像贴了一张纹身。而这种伤痕就被称作为闪电纹。

被闪电击中,大难不死的人会有“特殊印记”?雷电频发因全球变暖 - 天天要闻

多地发生雷击事件

2021年7月9日,浙江省宁海县马婆园村一女子骑电瓶车时瞬间被雷击中,直接倒地当场身亡。

被闪电击中,大难不死的人会有“特殊印记”?雷电频发因全球变暖 - 天天要闻

2022年5月7日下午3点左右,我国云南发生一起雷击事件,致村民一死三伤。事发时,有4名外出劳作的村民正在地里割菜籽,不幸被雷击中。

被闪电击中,大难不死的人会有“特殊印记”?雷电频发因全球变暖 - 天天要闻

据《印度快报》报道,当地时间2022年5月19日傍晚,比哈尔邦16个地区遭暴风雨和雷电袭击,造成至少33人死亡,很多树木和电线杆倒塌。

2022年9月24日,一天之内12个人被雷击中身亡,很多人都认为是天谴。

其实哪有那么多“天谴”,这只是巧合。

就在印度北部地区遭遇雷暴极端天气,一天之内有36人因雷击直接或间接丧生,其中12人被闪电击中,另外至少有24人因大雨导致的房屋倒塌而死亡。

被闪电击中,大难不死的人会有“特殊印记”?雷电频发因全球变暖 - 天天要闻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据印度专家表示:

是因为全球变暖加剧了闪电频发,气温每升高1摄氏度,闪电发生几率就会提高12倍。

另外,随着城市高建筑物、风力发电风车的增多,会引发更多的上行闪电,且高建筑物会吸引周围的闪电,使得局部地区的雷击次数增多。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每年因雷击以及雷击负效应造成的人员伤亡达3000~4000人,财产损失在50亿元~100亿元人民币。

被闪电击中,大难不死的人会有“特殊印记”?雷电频发因全球变暖 - 天天要闻

雷电是如何发生的?

雷电是发生在大气中的一种常见的放电现象,绝大多数是从云内始发,其中大约有三分之一的雷电能到达地面,称为地闪。

中国天气网研究1981年至2013年各地雷暴日数的大数据发现,我国南方比北方更容易发生雷暴,山区雷暴日数多于平原。


其中,发生雷暴频次最高的地区在云南南部、海南、广东大部、广西东南部以及西藏中部的部分地区,年均雷暴日数在70天以上,局地超过100天。

此外我国雷暴主要发生在4月到9月,其中7月为最高峰,也就是说雷电频繁出现最多的时候。

被闪电击中,大难不死的人会有“特殊印记”?雷电频发因全球变暖 - 天天要闻

如何避免雷击?

其实此类悲剧时有上演,在面对触电、雷击身亡,我们也可以防患于未然。

第一、应提前查看天气信息,早知道、早准备、早预防。

第二、若雷电天气即将来临,非必要不外出,留在室内,并关好门窗、关闭不必要的电源和电器设备。

第三、当雷电到来时,室外活动的人员一定要保证自己的安全,尽快躲在建筑物内避免躲在树下。

第四、切勿站立于山顶、楼顶或其他凸出的物体,切勿接近导电性高的物体。

被闪电击中,大难不死的人会有“特殊印记”?雷电频发因全球变暖 - 天天要闻

总而言之,在面对雷雨天气时,我们应该要在家中切勿外出。

还有一点,不要以为这个“图腾”很好看,就想要去模仿,甚至去尝试。

可千万别!!!

被雷击中不幸者直接死亡,万幸者你还会留有一条命。

但是说那么多,我们可千万不要去尝试,遇到雷雨天气时一定要在家里躲避!

科学分类资讯推荐

那些年我们一起玩过的虫子08:蜜蜂 - 天天要闻

那些年我们一起玩过的虫子08:蜜蜂

在之前的系列文章当中我曾经提到过,我们这代人小的时候,经常见到的虫子基本上都会成为我们的“玩具”,而蜜蜂,则是当时小男孩证明自己“勇敢”的虫子之一。我小时候是长在市区的,很难接触到蝎子、蜈蚣这种真正“凶猛”的虫子,蜜蜂,已经算是顶级的了。
创新药5月以来最新进展 - 天天要闻

创新药5月以来最新进展

海外创新药进展• 阿斯利康BTK抑制剂获批新适应症:当地时间5月6日,阿斯利康宣布其BTK抑制剂阿可替尼与苯达莫司汀和利妥昔单抗联合使用已在欧盟获得批准,用于治疗未接受过治疗且不适合接受自体干细胞移植的套细胞淋巴瘤(MCL)成年患者。
哥伦比亚神秘金属球体引热议:科学家发现疑似外星技术痕迹 - 天天要闻

哥伦比亚神秘金属球体引热议:科学家发现疑似外星技术痕迹

2025年5月,哥伦比亚小镇布加的天空中曾出现一个以“非传统飞行轨迹”移动的球形物体,引发全球关注。当地人称其为“UFO”,而科学家通过对该物体的初步分析,发现其内部结构复杂且存在未知符号,进一步激发了关于“外星技术”的猜测。尽管官方尚未确认其来源,这一发现已在学术界和民间引发激烈讨论。今年3月,多名目击者...
标本“飞天”报告提速!深圳龙岗无人机医疗运输网月底全覆盖 - 天天要闻

标本“飞天”报告提速!深圳龙岗无人机医疗运输网月底全覆盖

5月8日,宝龙湾区未来科技园正式开园,标志着深圳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领域又迈出了坚实一步。由龙岗中心医院与亚辉龙携手打造的 “低空物流 + 集团检验中心” 创新成果在开园仪式上惊艳亮相,成为全场焦点。据悉,5月下旬,“无人机运输社康标本”项目还将陆续开通7条航线,完成龙岗中心医院下属29个社康全覆盖。今年 3 月,...
李 庚|忽如一夜春风至 中国硬核创奇迹 - 天天要闻

李 庚|忽如一夜春风至 中国硬核创奇迹

忽如一夜春风至中国硬核创奇迹作者 李 庚当人形机器人与马拉松运动员并肩奔跑在北京亦庄的赛道上,当2025年央视春晚舞台上机器人整齐划一地扭起大秧歌,这些曾经只存在于科幻电影中的场景,正以令人惊叹的速度走进现实。
共启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 第五届中国·寿仙谷灵芝文化节在杭启幕 - 天天要闻

共启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 第五届中国·寿仙谷灵芝文化节在杭启幕

4月30日,第五届中国·寿仙谷灵芝文化节在杭州南宋德寿宫启幕。本届灵芝文化节以文化市集、启幕盛典、宋韵雅宴三大篇章展开,来自中医药、科研、体育、电商等各界嘉宾齐聚一堂,展现了灵芝产业“承古法、立新章”的蓬勃气象。图为第五届中国·寿仙谷灵芝文化节启幕现场(受访单位供图)本届寿仙谷灵芝文化节巧妙融合了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