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发生核战,自救时间只有20分钟!14亿国人必须掌握的自救技巧

2025年04月13日11:43:03 科学 1707

前言

核战这个词听起来挺吓人的,谁也不希望真碰上这种事,可现实是,国际局势有时候不太平,核武器的阴影一直没散去。

如果真有那么一天,警报拉响,留给咱们的时间可能就20分钟。

这不是开玩笑,14亿国人真得有点准备。

如果发生核战,自救时间只有20分钟!14亿国人必须掌握的自救技巧 - 天天要闻

核战为啥只给20分钟?

在现代战争的恐怖阴影下,洲际导弹能达到20马赫的超高速度,一旦发射,只需20分钟左右就能跨越千山万水,精准命中目标。

而当敌方洲际导弹发射的那一刻,预警系统会迅速拉响警报。

可别以为警报响起你就有大把时间准备,从预警系统确认目标,再到向大众发布警报,留给我们的时间,仅仅只剩15到18分钟了。

如果发生核战,自救时间只有20分钟!14亿国人必须掌握的自救技巧 - 天天要闻

这15到18分钟,就是生死时速,是决定你能否在核战中存活下来的黄金自救时间。

核弹降落之后,能在瞬间将5公里范围内的一切事物气化,仿佛它们从未在这世上存在过。

如果发生核战,自救时间只有20分钟!14亿国人必须掌握的自救技巧 - 天天要闻

而它产生的冲击波,更是如同咆哮的巨兽,能横扫20公里,沿途的建筑、生命,都会被无情地摧毁、吞噬。

不过面对如此残酷的核爆,咱们国家早有准备。

如果发生核战,自救时间只有20分钟!14亿国人必须掌握的自救技巧 - 天天要闻

上世纪60年代,中苏对峙时期,为了应对潜在的核威胁,全国上下齐心协力,开启了一场浩大的“地下长城”修建工程,如今,全国现存8.6万处这样的防核设施。

而且城市中的地铁站,在核战爆发时,成为人们的安全庇护所。

如果发生核战,自救时间只有20分钟!14亿国人必须掌握的自救技巧 - 天天要闻

黄土高原,那连绵起伏的山脉就像天然的屏障,经过科学研究发现,这里的土壤对辐射的屏蔽效果,比混凝土还要强30%。

新建小区的人防标准地下车库,也不容小觑,能抗住5000吨TNT当量的爆炸冲击。

如果发生核战,自救时间只有20分钟!14亿国人必须掌握的自救技巧 - 天天要闻

就连银行金库,都有着军用级别的钢板防护,还有独立通风系统,在一定程度上也能抵御核爆冲击和辐射。

而且,国家储备粮相当充足,足够14亿人吃上一年半,就算核战爆发,在食物方面也能给大家兜底。

但真到了核战时刻,我们普通人又该如何利用这仅有的20分钟进行自救呢?接下来,就给大家详细讲讲。

如果发生核战,自救时间只有20分钟!14亿国人必须掌握的自救技巧 - 天天要闻

20分钟内的关键自救步骤

这宝贵的20分钟,每一秒都重如泰山,分秒必争才能为自己争取一线生机。

0-5分钟,赶紧抓起这3样关键东西。首先是水,按照每人4L的标准,找密封容器装好,别小瞧这水,核爆后,水源大概率被污染,干净的饮用水就是生命之源。

接着,准备3天量的肉罐头,它能量高、易储存,能在关键时刻给你补充体力。

如果发生核战,自救时间只有20分钟!14亿国人必须掌握的自救技巧 - 天天要闻

还有老年机和收音机,别觉得它们不够智能,关键时刻,老年机信号稳定,能在基站受影响时尝试拨打电话。

收音机则能帮你接收外界的应急广播,获取重要信息,了解救援动向。

5-10分钟,迅速做好防护,找件雨衣,没有雨衣用塑料袋也行,把自己裹起来,再用胶带仔细封好袖口、领口,别让放射性尘埃有可乘之机。

如果发生核战,自救时间只有20分钟!14亿国人必须掌握的自救技巧 - 天天要闻

口罩可不能马虎,用湿毛巾叠成3层捂住口鼻,这能在一定程度上过滤空气中的放射性颗粒,虽说比不上专业防护装备,但总比啥都没有强。

要是有帽子、手套,也一并戴上,尽可能包裹住全身皮肤,减少暴露。

10-15分钟,规划逃生路线,这时候,得远离那些危险区域,像玻璃幕墙大厦,核爆冲击波袭来,玻璃会变成无数伤人的暗器。

如果发生核战,自救时间只有20分钟!14亿国人必须掌握的自救技巧 - 天天要闻

加油站和化工厂更得躲着走,一旦被波及,引发爆炸,那就是雪上加霜。

尽量选择道路宽敞、没有过多障碍物的路线,往地下掩体、地铁站或者坚固的建筑物方向跑,要是对周边环境不熟,打开手机地图,找找附近的人防工程位置。

15-20分钟,赶紧冲进掩体,找到掩体后,别急着松口气,先用身体抵住门缝,防止放射性尘埃随着气流飘进来。

如果发生核战,自救时间只有20分钟!14亿国人必须掌握的自救技巧 - 天天要闻

手机调至飞行模式,减少电量消耗,还能避免电磁干扰,要是身边有重物,比如桌椅,搬来堵住门口,加固掩体。

在掩体里,保持安静,保存体力,等待外界救援信息,可核爆之后,危险并未完全解除,接下来的日子,又该如何在这片充满危机的土地上生存呢?

如果发生核战,自救时间只有20分钟!14亿国人必须掌握的自救技巧 - 天天要闻

核爆结束后如何生存

长期呆在呆着也是不可能的事情,所以我们也应该出去寻找一些自救的资源,不过外面要是有着核辐射的话,我们也应该去做一些对应的措施。

先说空气防护,核爆后的空气中,弥漫着大量放射性尘埃和有害粒子,直接吸入,后果不堪设想。

这时,咱们可以利用活性炭和湿毛巾,自制一个简易滤毒罐,把活性炭碾碎,装进一个透气性好的布袋里,比如旧袜子,再用多层湿毛巾包裹住布袋。

如果发生核战,自救时间只有20分钟!14亿国人必须掌握的自救技巧 - 天天要闻

这样,呼吸时,湿毛巾能过滤大颗粒尘埃,活性炭则吸附空气中的有害气体和放射性物质,为呼吸道筑起一道防线。

水源净化同样刻不容缓,核爆后,大部分地表水都可能被污染,而干净的水源是生存的必需品。

疾控中心有个秘方,1瓶盖漂白粉就能净化1吨水,要是能找到漂白粉,按照比例加入水中,搅拌均匀,静置30分钟左右,等水变得清澈,就可以用来饮用、做饭了。

如果发生核战,自救时间只有20分钟!14亿国人必须掌握的自救技巧 - 天天要闻

要是没有漂白粉,也可以把水煮沸,多煮一会儿,能杀灭部分细菌和病毒,降低水中有害物质的活性。

食物选择上,得讲究策略,优先吃鱼罐头,你可能想不到,鱼类在食物链中的位置相对较低,相比陆地动物,它们体内的辐射残留要低90%。

如果发生核战,自救时间只有20分钟!14亿国人必须掌握的自救技巧 - 天天要闻

在物资匮乏的核爆后,鱼罐头既能补充优质蛋白质,又相对安全。

除了鱼罐头,那些密封包装的干粮,像压缩饼干、快速面,也是不错的选择,只要包装没破损,就能放心食用。

尽量别碰那些露天放置、可能被放射性尘埃污染的食物,像街边树上的水果、地里的蔬菜,如果非要吃,一定要反复清洗,削去外皮。

如果发生核战,自救时间只有20分钟!14亿国人必须掌握的自救技巧 - 天天要闻

还有个关键技能,得学会检测辐射,在没有专业辐射检测设备的情况下,咱们的手机就能派上用场。找块黑胶带,把手机摄像头贴严实,然后对着周围环境。

要是有伽马射线,手机屏幕上就会显示出白色噪点,噪点越多,说明辐射越强,通过这种简单方法,能大致判断所处环境的辐射情况,决定是否要尽快转移。

参考文献

人民资讯——2021-06-02《核战要是真的来临,14亿国人都应该知道的保命常识,生死20分钟》

如果发生核战,自救时间只有20分钟!14亿国人必须掌握的自救技巧 - 天天要闻

科学分类资讯推荐

李沧华澜数智港拟建基因编辑实验室 - 天天要闻

李沧华澜数智港拟建基因编辑实验室

点击蓝字关注5月23日获悉,李沧区九水东路568号华澜·数智港18号楼7层拟建基因编辑实验室,投资1000万元,工期2个月。项目总投资1000万元,占地面积1014.7m2,建筑面积1014.7m2,主要设办公区,展厅、植物室、检测实验室、DNA提取室、分子实验室、冷库、种子周转区、仓库、危废暂存间、电泳室等,用于从事农作物的基因编...
参观人数创纪录!松山湖材料实验室让市民大开眼界 - 天天要闻

参观人数创纪录!松山湖材料实验室让市民大开眼界

5月24日,松山湖材料实验室第四届公众开放日活动如期举行。活动当天,超过1500名市民化身“一日科研体验官”,走进实验室,亲身参与科普讲座、实验互动、主题展览等丰富多彩的体验项目,创下历年参观人数新纪录。“公众参与热情远超预期,开放日预约名
在夜晚用“太阳”发电 - 天天要闻

在夜晚用“太阳”发电

太阳能是地球上最环保也相对稳定的能源了,可是它有一个明显的短板,那就是夜晚太阳落山后就“罢工”了,人类无法再利用它的能量。可是夜晚才是人们使用能源的高峰期,照明、供暖、制冷……方方面面都需要能源。有什么办法让人们在夜晚也能用上太阳能呢? 这个问题科学家思考了很多年,最近他们找到了一个答案:利用太阳留在...
凌霄花开,满庭生霞 - 天天要闻

凌霄花开,满庭生霞

初夏的庭院,万物繁茂。忽然有一日,庭墙角落间,一抹橘红悄然绽放,如火般攀上了粉墙黛瓦之间。它不语,却在风中轻轻摇曳;它不争,却已占尽院中高处的风光。凌霄花,顾名思义,“凌于霄汉”,是花中少有的“高处开花者”。
晨光破界 · 院士领航 | 张楚汉:赤足奔跑 山河为卷 - 天天要闻

晨光破界 · 院士领航 | 张楚汉:赤足奔跑 山河为卷

探索永无晨昏线晨光破界·院士领航科学探索永无界限,精神传承跨越晨昏!为致敬科研人的坚守,科学出版社特别推出“探索永无晨昏线”栏目,首期携手92岁高龄的水利水电泰斗张楚汉院士,为读者献上珍贵限量亲签签名卡!
直到你离去,我才开始爱你 - 天天要闻

直到你离去,我才开始爱你

《黑镜》第七季不知道大家看了没有?虽然第三集收到全网好评,但是让我最感触良多的是第五集《eulogy(悼念)》。还是一如既往的高概念,有一个穿越照片的技术,只要戴上装置,就可以通过一张老照片穿越进当时的场景,沉浸式回顾过去。
叶光富:在太空拍到了!这是我的家乡 - 天天要闻

叶光富:在太空拍到了!这是我的家乡

“大家能认出这是哪里吗?”5月24日,在“科学大讲堂·我们的答案”全民科普互动宣传活动现场,身着蓝色航天制服的叶光富手指大屏幕,向台下观众抛出悬念。
成都锦江区生物智慧科技产业园及配套项目市政道路三期被通报 - 天天要闻

成都锦江区生物智慧科技产业园及配套项目市政道路三期被通报

5月24日,本报从成都市住屋和城乡建设局获悉,该局近日通报全市住建领域安全生产问题隐患排查情况(三十四)。本报注意到,锦江区生物智慧科技产业园及配套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市政道路三期)被通报。通报信息显示——检查时间:2025.5.20;检查点位:锦江区生物智慧科技产业园及配套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市政道路三期);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