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大代表风采 | 中科院分子细胞卓越中心陈玲玲:在“暗物质”世界跋涉追光的“解码人”

2022年10月01日00:24:52 科学 1906

二十大代表风采 | 中科院分子细胞卓越中心陈玲玲:在“暗物质”世界跋涉追光的“解码人” - 天天要闻

图说:中国科学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党委委员、研究组长陈玲玲 采访对象供图

  “牢记作为共产党员的第一身份,牢记作为国家人的特殊使命,为祖国科技发展贡献自己毕生的力量!”说出这番铿锵誓言者名叫陈玲玲,一位年纪轻轻却成就卓著的女科学家。

  这位有着24年党龄的党员,现任中国科学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党委委员、研究组长。她长期从事长非编码RNA领域的前沿研究,致力于发现分子家族,破解基因密码,揭开生命神秘面纱,曾荣获全国三八红旗手中国青年科技奖(特别奖)、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等荣誉。

  心怀祖国,探索基因组“暗物质”之谜

  小时候,陈玲玲就对生命现象感兴趣,上大学选择了生物学专业,在学习过程中迷上了生命科学。她拥有美国知名大学工商管理学硕士和生物医学博士双学位,本可以进入企业工作,但最终“回归”了科研,她觉得,探索是极有意义的挑战。

  2011年,正当她在国外的发展顺风顺水、前景一片光明之时,陈玲玲毅然放弃了国外良好的发展机会,坚持选择回国。“十多年前我回来的时候,国内的科研环境就已经非常好了,我们有先进仪器设备,也有相当透明公正的科研流程。这些年,我身边有很多科研人员陆续从海外学成归来,我们的志向都是一样的,都想真正为国家做出应有的科研贡献。”抱着这样的信念,陈玲玲作为中科院原上海生科院“特别人才”回国开展核糖核酸(RNA)生物学研究。

  曾经跨学科的学习让陈玲玲受益匪浅。作为一名研究组长,她将以前MBA课程中的知识和理念用来更科学、高效地管理团队。

二十大代表风采 | 中科院分子细胞卓越中心陈玲玲:在“暗物质”世界跋涉追光的“解码人” - 天天要闻

  刚回国那会,长非编码核糖核酸生物学研究方兴未艾,国内开展相关研究的更少。回国后,陈玲玲便开垦这块被称为生物“暗物质”领域的荒漠。探索未知的快乐促使她一步步去揭开生命科学的真相,她把自己的工作总结为“研究前人所不知道的基因组暗物质”,她和伙伴们正是在黑暗中跋涉追光的“解码人”,“当我们更接近真相、看到谜底的时候,内心总是无比兴奋”。

  引领前沿,在RNA研究领域发出“中国声音”

  回到国内的陈玲玲,从空空如也的实验室开始,招募团队、申请经费、培养研究生……在不断向科学高地进发的过程中,她带领实验室团队通过初期艰苦的摸索和不懈努力,创建了长非编码和环形RNA研究技术体系,在揭示其生成规律、作用机制以及与人类疾病的关联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原创研究成果,开拓了研究领域的新方向。

  “当我们更接近真相、看到谜底的时候,内心总是无比兴奋。”陈玲玲说。

  在此期间,陈玲玲带领团队发表SCI论文60余篇,研究成果被《细胞》《自然》《科学》等国际顶尖学术期刊专评30余次,单篇最高引用1700余次。这些研究工作具有理论创新的意义和良好的临床转化前景。陈玲玲已获得授权发明专利4项,并积极推动RNA新技术、新方法在小胖威利征、自身免疫性疾病等疾病的转化研究,以期利用相关RNA研究前沿成果发展疾病诊疗新技术。“小胖威利综合征是一种出生缺陷,如果能提早发现,可以提前进行干预治疗。”她如是说。

  目前,陈玲玲同时担任国际顶尖学术期刊《细胞》和《科学》的编委,并参与多个国际期刊的发展和规划。通过在“暗物质”世界里的潜心钻研和沉淀,陈玲玲的科研能力和成果赢得了国际学术界的广泛认可和高度赞誉,在向世界积极发出中国科学家的声音。

  牢记初心,“巾帼不让须眉”

  在科技强国的使命驱动下,陈玲玲牢记共产党员的第一身份,牢记作为“国家人”的特殊使命,心系国家事、肩扛国家责。曾长期担任基层党支部书记的她始终注重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和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积极创新支部活动形式和内容,举办系列主题党日活动,将党支部活动与科研工作紧密结合。

  陈玲玲作为上海市第十一次党代会代表,积极发挥引领作用,为新时期的青年科研人才自主培养发出一线声音,为科技创新的发展作出应有贡献,此次又当选为市第十二次党代会代表和党的二十大代表。她注重履行社会责任,多次将自身研究经历与青年女性交流经验,鼓励青年女性投身科学;多次开放其实验室,为中小学生接触科学搭建一座桥梁,接纳初高中学生前来实验室科学实践,并走进建襄小学、南洋模范中学等讲授科普报告,为学生在求学路上追逐科学梦指点方向,激发他们对生命科学的兴趣。

  陈玲玲表示,作为新时代科学家,将继续发扬以爱国主义为底色的科学家精神,始终保持深厚的家国情怀和强烈的社会责任,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响应党的号召,听从祖国召唤,勇于创新、不懈奋斗。

  新民晚报记者 郜阳

科学分类资讯推荐

中国交付全球最大“人造太阳”重要部件 - 天天要闻

中国交付全球最大“人造太阳”重要部件

近日,全球最大“人造太阳”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计划磁体馈线采购包项目迎来关键节点,其最后一套校正场线圈内馈线部件在合肥竣工,并交付起运位于法国的ITER现场。这标志着ITER磁体馈线系统中所有超大部件的研制顺利完成。ITER磁体馈线系统由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研制,被称为ITER磁体系...
张振丰调研温州学研究联合会 构建中国学视野下的温州学研究体系 - 天天要闻

张振丰调研温州学研究联合会 构建中国学视野下的温州学研究体系

4月13日,副省长、市委书记张振丰在温州学研究联合会调研时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浙江重要讲话精神,坚持“立足温州、研究温州、服务温州”,深化时间维度、放大空间维度,贯通历史研究温州、跳出温州研究温州,努力打造温州建设高水平文化强市的重要窗口、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地方学术研究的...
土拨鼠等动植物不得携带入境!关于国门生物安全,你要知道这些 - 天天要闻

土拨鼠等动植物不得携带入境!关于国门生物安全,你要知道这些

极目新闻记者 张秀娟通讯员 赵梦洁 黄晓彧 林敏“小朋友们,外来入侵物种包括哪些呢?”“在咱们出国旅游前,需注意哪些问题呢?”4月12日,在第十个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来临之际,武汉海关在武汉天河国际机场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海关开放日”活动。15名小学生化身“国门小卫士”,零距离体验、参与海关全民国家安全教育...
月球上跳一跳,轻松打破跳高世界纪录!这个展会,解密引力奥秘 - 天天要闻

月球上跳一跳,轻松打破跳高世界纪录!这个展会,解密引力奥秘

顶端新闻记者 杨逍 文 时硕 图如果你向往星辰宇宙,那你是否幻想过在其他星球上跳跃?在本次国防展的“星球重力”互动体验机前,你每次的纵身一跃,都会化身成屏幕中身穿宇航员服的小人,来到月球、金星、火星、火卫二、土卫一等星体上,屏幕的上方记录着你的跳跃高度。在月球,你轻轻一跃就能达到3米高度,轻松打破2.45米...
4月13日石家庄强风显著增强的原因 - 天天要闻

4月13日石家庄强风显著增强的原因

4月13日石家庄强风显著增强的原因,是多重气象条件和地理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根据气象监测和专家分析,此次强风具有以下关键成因:一、极端天气系统的叠加效应1.
神十九乘组“太空出差”倒计时:各项空间科学实(试)验稳步推进 - 天天要闻

神十九乘组“太空出差”倒计时:各项空间科学实(试)验稳步推进

IT之家 4 月 13 日消息,据央视网报道,神舟十九号航天员乘组的“太空出差”之旅即将进入倒计时。上周,神十九乘组稳步推进各项空间科学实(试)验,在开展站内环境监测、设备检查维护等工作同时,积极开展健康维护。神十九乘组利用脑电设备开展了多项实验的测试工作,地面科研人员将利用获取的数据探究重力对视觉运动信息...
感受活力丨机器人正在进化中……这样的“生活搭子”,你喜欢吗? - 天天要闻

感受活力丨机器人正在进化中……这样的“生活搭子”,你喜欢吗?

模仿人类奔跑、跳跃、空翻,像人一样说话、思考甚至察言观色。这不是科幻电影对未来的虚构,而是2025中国机器人产业阔步向前的现实。小时候的你,是不是也曾畅想过:家里有一个机器人,能买菜、做饭、铺床、扫地,帮你干农活,还可以照顾家里老人……时至今日,这些“天马行空”的想象,正在变成现实。“12点了,您该吃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