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行星的魅力,美在何处,又将走向何方?

2022年08月20日10:11:34 科学 1437

小行星为何能无限激发我们的灵感?为何能在科幻作品里经久不衰?它还能带给我们怎样的惊喜?

小行星的魅力,美在何处,又将走向何方? - 天天要闻

艺术家绘制的导致恐龙灭绝的小行星想象图。它在我们的星球表面留下了一个124英里宽的陨石坑。(图源: Andrzej Wojcicki ; Getty Images)

早在科幻小说问世之前,人们就着迷(和恐惧)于太空岩石落向地球的前景,但那是为什么呢?

小行星的魅力,美在何处,又将走向何方? - 天天要闻

一个显而易见的解释是:小行星曾多次落向地球,有时还会带来灾难性的后果(例如恐龙的灭绝)。但是目前并没有哪颗小行星是那种会撞向地球并带来灾难的迫在眉睫的威胁。虽然行星防御专家在监测近地小行星,但绝大多数的太空岩石要么完全错过我们,要么是小到在穿过大气层时就被完全烧毁。

小行星的魅力,美在何处,又将走向何方? - 天天要闻

事实上,为防止有小行星对地球造成威胁,NASA公布了一个计划。这个月晚些时候,NASA启动了DART任务(Double Asteroid Redirection Test),这个任务将会发射一个航天器来撞击一颗小行星的卫星,以验证是否可能改变目标的运行方向。这两个太空岩石的轨道都不会接近地球,但这次测试旨在验证这样的技术能否在将来用于改变一颗具有威胁的小行星的轨道。

小行星的魅力,美在何处,又将走向何方? - 天天要闻

不过,这只是一个应对小概率事件的应急计划。但无数的小说、书籍、电影以及电视节目仍然聚焦于这种可能发生的灾难。从电影《后天》到《末日逃生》以及充斥着爆炸艺术的《世界末日》,“小行星摧毁地球”的套路已经过时了。但人们对于小行星的热情却从未衰减,即将在网飞播出的电影《不要抬头》以及在影院上映的电影《月球陨落》就证实了这一点。

《不要抬头》将于12月10日在网飞首播。影片中两位青年宇航员尝试对人类发出警告,有一颗彗星正在毁灭地球的路上。尽管它并不是一颗小行星,"space rock threatens to destroy humanity," is the crux of this sci-fi fixation." 。而于2022年2月在影院上映的电影《月球陨落》中,事情发生了一些变化。它讲述的是月球而不是小行星有撞击地球的威胁。

小行星的魅力,美在何处,又将走向何方? - 天天要闻

但这种趋势比当代的动作电影还要久远。1958年的《天空燃烧之日》以及1968年的《伽马3号 宇宙大作战》等电影都是早期科幻作品中刻画小行星威胁的经典之作。甚至更早之前,像艾萨克·阿西莫夫那样的科幻作家也在作品里花费大量笔墨来刻画小行星。事实上,早在1985年罗伯特·科米尔的小说《世界末日》里就有作者对小行星带的早期刻画

科学激发小说的灵感

天文学家艾米·美因茨是电影《不要抬头》的科学顾问。她是NASA近地天体宽视场红外勘测探测器任务(NEOWISE)的首席研究员,专门研究小行星以及彗星群的特征。为什么科幻作品到处都是小行星撞击灾难的套路?她对于人们为什么都热衷于小行星给出了自己的看法。

小行星的魅力,美在何处,又将走向何方? - 天天要闻

“从科学的角度来看,小行星是非常迷人的物体”,美因茨对太空网说到。“它们在移动,表明我们身处于一个活跃的太阳系,以及我们在宇宙中的位置”。

“宇宙并不是那种静态的、一成不变的地方。它非常活跃,每时每刻都有事情发生,而我们便是其中一例”,她补充说。“所以我认为在很多方面,小行星有点像是在提醒我们这点”。

美因茨说,目前虽然并不是所有的电影都是这种套路,至少《不要抬头》向观众呈现的情景说明了“科学决策的重要性……这部电影的核心告诉我们生活中科学决策的重要性”。

小行星威胁题材小说的演变

整个20世纪初,随着科学家逐渐了解小行星带和“生活”在那里的太空岩石的真实情况,小行星逐渐出现在媒体上。但直到50年代,有关小行星灾难的故事才开始流行。

小行星的魅力,美在何处,又将走向何方? - 天天要闻

这类科幻题材的诞生伴随着美国历史上的一个特殊的动荡时期。广岛、长崎的原子弹爆发后,冷战肆虐,核战争的威胁到达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这个时期,美国的学童经常进行躲避演习,他们藏在桌子下面并护住头部,练习在有核弹投下的情况下该怎么做。

小行星撞击事件如同遭到核武器攻击那样,对广大地区造成直接和灾难性的危险,所以那个时期里小行星灾难这种套路进入大众文化也没什么奇怪的。

迪伦·罗斯是一位科幻影视作品评论家,他致力于在《星际迷航》等连续剧中寻找科幻素材。他告诉太空网:“最早那些涉及小行星的科幻故事比起它们是如何形成的,更注重它们能造成的行星灾难,但我认为二战后形势可能发生了变化;当时人们正尽力克服对小行星的恐惧,而后者能够毫无预兆地就从空中坠落并在一瞬间造成灾难性的后果。”

小行星的魅力,美在何处,又将走向何方? - 天天要闻

人类的天性在解析我们对灾难的迷恋时也起到了作用。

罗斯说,“我认为这种想法有一种原始的叙述吸引力在里面。使得恐龙灭绝的陨石对地球上的生命来说是最早的‘恶人’。但是没有它也就没有我们人类。我想我们当中的一部分人会觉得我们应当面对并战胜与恐龙同样的威胁去证明我们是值得在这里生存的。也许我们只是象征性地给恐龙报仇雪恨。”

罗斯指出,小行星灾难如此流行的一个更直接的原因是它作为情节设计的妙用。

“在一个科幻灾难故事里它也是一个简单又实用的设计”,罗斯说道。“这是一种毁灭级的威胁,它的背后没有任何的意志或恶意。你不必真的粉饰它——它就是一颗来自太空的岩石,并无过多解释的必要。它本身就对我们有立竿见影的效果,不必再为它加上那些会让一些人对科幻失去兴趣的奇妙装饰。”

小行星的魅力,美在何处,又将走向何方? - 天天要闻

因此,作为一个好用的情节设计,小行星既能和现实世界的恐惧一同存在,又能对我们最基本、天生的恐惧和感受起作用,我们是否会不再拍摄小行星灾难片呢?

“我并不认为我们会停止讲述有关大型小行星撞击的故事,除非我们真的可以在现实中阻止这种事情发生。(或者说,如果不能阻止,那肯定会奏效)”,罗斯说道。“如果防御小行星变成了稀松平常的现实,这某种程度上会抹杀它的浪漫色彩。那样的话也许我们会想象有更大的石头砸向自己(例如《月球陨落》)”

BY: Chelsea Gohd

FY: TMON

如有相关内容侵权,请在作品发布后联系作者删除

转载还请取得授权,并注意保持完整性和注明出处

科学分类资讯推荐

中国交付全球最大“人造太阳”重要部件 - 天天要闻

中国交付全球最大“人造太阳”重要部件

近日,全球最大“人造太阳”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计划磁体馈线采购包项目迎来关键节点,其最后一套校正场线圈内馈线部件在合肥竣工,并交付起运位于法国的ITER现场。这标志着ITER磁体馈线系统中所有超大部件的研制顺利完成。ITER磁体馈线系统由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研制,被称为ITER磁体系...
张振丰调研温州学研究联合会 构建中国学视野下的温州学研究体系 - 天天要闻

张振丰调研温州学研究联合会 构建中国学视野下的温州学研究体系

4月13日,副省长、市委书记张振丰在温州学研究联合会调研时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浙江重要讲话精神,坚持“立足温州、研究温州、服务温州”,深化时间维度、放大空间维度,贯通历史研究温州、跳出温州研究温州,努力打造温州建设高水平文化强市的重要窗口、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地方学术研究的...
土拨鼠等动植物不得携带入境!关于国门生物安全,你要知道这些 - 天天要闻

土拨鼠等动植物不得携带入境!关于国门生物安全,你要知道这些

极目新闻记者 张秀娟通讯员 赵梦洁 黄晓彧 林敏“小朋友们,外来入侵物种包括哪些呢?”“在咱们出国旅游前,需注意哪些问题呢?”4月12日,在第十个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来临之际,武汉海关在武汉天河国际机场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海关开放日”活动。15名小学生化身“国门小卫士”,零距离体验、参与海关全民国家安全教育...
月球上跳一跳,轻松打破跳高世界纪录!这个展会,解密引力奥秘 - 天天要闻

月球上跳一跳,轻松打破跳高世界纪录!这个展会,解密引力奥秘

顶端新闻记者 杨逍 文 时硕 图如果你向往星辰宇宙,那你是否幻想过在其他星球上跳跃?在本次国防展的“星球重力”互动体验机前,你每次的纵身一跃,都会化身成屏幕中身穿宇航员服的小人,来到月球、金星、火星、火卫二、土卫一等星体上,屏幕的上方记录着你的跳跃高度。在月球,你轻轻一跃就能达到3米高度,轻松打破2.45米...
4月13日石家庄强风显著增强的原因 - 天天要闻

4月13日石家庄强风显著增强的原因

4月13日石家庄强风显著增强的原因,是多重气象条件和地理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根据气象监测和专家分析,此次强风具有以下关键成因:一、极端天气系统的叠加效应1.
神十九乘组“太空出差”倒计时:各项空间科学实(试)验稳步推进 - 天天要闻

神十九乘组“太空出差”倒计时:各项空间科学实(试)验稳步推进

IT之家 4 月 13 日消息,据央视网报道,神舟十九号航天员乘组的“太空出差”之旅即将进入倒计时。上周,神十九乘组稳步推进各项空间科学实(试)验,在开展站内环境监测、设备检查维护等工作同时,积极开展健康维护。神十九乘组利用脑电设备开展了多项实验的测试工作,地面科研人员将利用获取的数据探究重力对视觉运动信息...
感受活力丨机器人正在进化中……这样的“生活搭子”,你喜欢吗? - 天天要闻

感受活力丨机器人正在进化中……这样的“生活搭子”,你喜欢吗?

模仿人类奔跑、跳跃、空翻,像人一样说话、思考甚至察言观色。这不是科幻电影对未来的虚构,而是2025中国机器人产业阔步向前的现实。小时候的你,是不是也曾畅想过:家里有一个机器人,能买菜、做饭、铺床、扫地,帮你干农活,还可以照顾家里老人……时至今日,这些“天马行空”的想象,正在变成现实。“12点了,您该吃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