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断山区高山野生花卉调查
公众科学计划
横断山区,有中国最完整的垂直自然带和保留最完好的原生生态系统,是瑰丽的植物殿堂,存在着极为丰富的植物群。这个区域丰富的花卉:珙桐、绿绒蒿、杜鹃、百合、报春花等等的绝世容颜为西方园艺界所倾倒。横断山区的原生花卉植物吸引着许多植物研究者前仆后继。
本次野外考察,我们将在植物学家带领下,开展重点保护野生植物资源的本底调查,去探寻横断山区五彩斑斓的植物王国。
摄影/王建军
随队专家介绍
徐波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副研究员,植物标本馆副馆长。多次在青藏高原和西南地区开展野外植物资源调查工作。
考察课题
1 | 横断山区野生植物资源调查与影像记录 ; |
2 | 珍稀植物调查,了解重点保护野生植物资源的本底、生境状况及其动态变化; |
3 |
|
考察区域介绍
横断山区是我国兽类、鸟类以及植物种类最丰富的区域,也是全球重要的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南北走向相间排列的高山深谷,让横断山区为不同类群的生物提供了适宜的生境。有着极高的生态系统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遗传多样性。
摄影/吕玲珑
横断山区的高山野生花卉资源异常丰富,品种多达数千种。主要观赏花有杜鹃花、报春花、龙胆花、绿绒蒿、百合花、木兰花、野生兰花等。每年3月到10月间,从海拔1000米的河谷到5000米的高山,当各种高山花卉竞相绽放之时,花色五彩缤纷,将那里装点成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高山地区犹如一个天然大花园。
紫花雪山报春 摄影/牛洋
一百多年前,英国植物学家亨利·威尔逊多次来华,带队穿越中国横断山区众多鲜为人知的秘境。他多次深入贡嘎山、巴朗山、岷江河谷、黄龙等地,考察野生植物资源并采集标本和种子,把在这里采集到的全缘叶绿绒蒿、海仙报春、岷江百合、黄花杓兰等上百种野生花卉引种到西方国家,使西方的花园和植物园出现了一种“喜马拉雅花园”现象,并拍下大量图片,记录当时的自然地貌和风土人情,出版了影响世界园艺史的《中国——园林之母》。
亨利·威尔逊(1876-1930):英国人,20世纪初期著名自然学家、植物学家、探险家、作家,曾任美国哈佛大学植物研究所所长。西方中上阶层家喻户晓的传奇人物,被誉为“一位最成功的植物涉猎者”。
威尔逊带到西方栽培成功的植物,后来都成了西方园林植物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许多中国原生植物,成为西方园林中成千上万花卉品种的祖先,西方园艺学家也得出了中国是“中央花园”的结论。
威尔逊(中)出生在英国一个贫穷的铁路工人家庭,13岁时便辍学到一家苗圃当了一名学徒花工,从此与植物结下不解之缘。
威尔逊在他的著作中,给予中国极高的评价:“在整个北半球温带地区的任何地方,没有哪个园林不栽培数种来自中国的植物。”威尔逊切身体会到世界园林艺术深深地受惠于中国的原生花卉,因此盛赞中国为“园林之母”。
威尔逊雇佣的向导和植物采集团队
一百多年前,威尔逊之路是一条植物采集之路。
一百年之后,这是一条见证中国西部百年变迁的路。
摄影/王建军
考察亮点介绍
01 追寻百年历史——重走威尔逊之路
威尔逊自1899年至1911年,在长达12年的时间里,多次来到中国,3次进入横断山区考察。其足迹遍及四川、云南、重庆、湖北等地,尤其在四川境内搜集范围最广、持续时间最长。
摄影/王建军
威尔逊在康定山区寻找全缘叶绿绒蒿,先后在川北和川西的深山野谷里,到达打箭炉、松潘等地,收获了成片金黄的全缘叶绿绒蒿和红花绿绒蒿。
全缘叶绿绒嵩开花期为5-8月,生长于海拔3500-4600米的砾石坡、流石滩和高山草甸。1903年由威尔逊在康定县雅家埂采集种子,引入西方国家后,被称为美丽的黄色罂粟花。摄影/牛洋
威尔逊在《中国——园林之母》一书中记述:当他走到海拔4520米的巴郎山垭口,他看见“华丽的全缘叶绿绒蒿,开着巨大的、球形的、内向弯曲的黄花,在山坡上盛开,绵延几英里。千万朵绝无伦比的绿绒蒿,2-2.5英尺高的、耸立在其它草本之上,呈现一片景观宏大的场面。”
当年威尔逊所见,究竟是怎样一个壮观的场面?在中国都经历过什么?一百多年后,我们跟随中国植物学家一起,再次走进这片山野里……
摄影/吕玲珑
02 寻访珍稀高山野生花卉
在第四纪冰期前后,青藏高原上的很多物种遵循了“冰期生境收缩,冰期后扩张”模式,一些物种在高原台面上得以残存,在冰川退去后,再向四外扩张、演化。
独特的地理环境孕育着独一无二的的珍稀花卉,无数以前从来没有被发现的珍宝,随着植物猎人的到来,从横断山区走出深山,走向世界。
图1为西藏杓兰,图2为全缘叶绿绒蒿,图3为猴头菌,图4为多刺绿绒蒿。摄影/杨楠
全球共有绿绒蒿49种,绝大多数的种类都分布在东亚(仅1种产于西欧),我国有绿绒蒿38种,集中分布于西南的喜马拉雅和横断山区,可谓当之无愧的“喜马拉雅蓝罂粟故乡”。
总状绿绒嵩 摄影/牛洋
我国有龙胆近250种(全球约400种),其中大多数种类集中于西南山区。龙胆因为味道极苦,如同苦胆,所以得名,自古以来就被当作重要的中草药,治疗骨间寒热。
七叶龙胆 摄影/牛洋
从海拔1800米的低热河谷到4900米的高寒冰雪地带,都可以看到不同品种的杜鹃。为了适应不同的环境,她的形象由乔木到灌木,最后变成了匍匐在地的灌丛。开花季节也随着不同的高度而变化。
“花团锦簇”这个词来形容花季里的杜鹃花最为恰当,这些花团的色彩从白色、黄色直到桃红、血红,把整个高原山地涂抹得五彩缤纷。
多变杜鹃 摄影/牛洋
03 助力珍稀花卉资源本底调查
我们将深入林区,对高山垭口、针叶阔叶混交林、亚热带阔叶林生态系统进行考察,了解当地的生物多样性与野生珍稀濒危植物保护和繁育现状,结合随队专家科研项目,开展珍稀植物资源本底调查。
摄影/江珊
04 开展植物资源调查与影像记录
我们通过野外考察的方式,通过观察植物的外观,生长环境等进行记录、拍照,对所调查植物的品种名称、植物学分类、生长习性等进行记录,还将用影像记录生长环境,以及沿途具有代表性的高山花卉。
摄影/牛洋
行程介绍
Day1|成都
成都集合
Day2|成都-海螺沟
早餐后乘车前往康定,从海拔200米上升到海拔2000多米。在起伏的川藏公路上,一路可以欣赏到丰富多彩的森林类型。植被带呈现出由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到温带落叶阔叶林再到针叶林的变化。
Day3|海螺沟-木格措
考察保存较完好的第四纪古冰川遗迹、温泉群、完整的垂直自然植被带谱、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威尔逊在康定及其附近,采集了100多种杜鹃花新种的种子和标本,这些种类的杜鹃花成为了西方园林界最重要的花卉组成部分。
Day4|折多山
考察分布在折多山地区的砾石坡地上的矮生杜鹃(H<20厘米)和其他灌木丛,以及广泛分布的桧属、小檗属、绿绒蒿属、龙胆属、马先蒿属、风毛菊属、红景天属、银露梅和其他横断山区的典型植被。
Day5|康定-丹巴
考察塔公寺沿线的河流、草原、森林、山体、寺庙、藏房建筑和浓郁的藏乡风情。
考察八美变质石林,大致分为尖棱状、城墙状、柱状、槽状、金字塔状、刀刃状等。不同形态的石林,代表着石林的不同发育阶段。
Day6|丹巴-小金-日隆-卧龙-都江堰
考察海拔2000米左右的干热河谷植被,生长于河谷干旱灌丛的优势种有清香木、白刺花、鞍叶羊蹄甲、云南土沉香、莸属、角蒿属、绵枣儿等。沿巴朗山考察丰富的高山花卉,如巴郎绿绒蒿、大理白合、阿墩子龙胆、长鞭红景天等。
Day7|都江堰-成都机场
成都解散
活动详情
活动时间:
2022年7月15日-21日(7天)
活动地点:
四川
活动费用:
16800元/人
(中国国家地理科学考察会员享9.8折)
活动组织方:
中国国家地理科学考察部
费用说明
费用包含:
活动全程食宿、保险、科考环节、露营装备、后勤保障等相关费用
费用不含:
往返的大交通费用
不可预见和个人因素所产生的费用
报名方式
微信报名:
点击下方“微信小程序”,填写提交个人信息,我们会在接到信息后及时与您电话联系,引导您完成报名。
咨询电话:
中国国家地理科学考察部
010-64851539;010-64852136
(工作日9:00-18:00)
活动联系人:陈锐 18518489813
客服微信号:cngexpedition
开启你的科考与探险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