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科技大学利用血浆疗法诱导细胞凋亡治疗癌症取得重大突破

2022年06月30日09:06:08 科学 1443

编辑推荐:研究人员已经发现了一种治疗癌症的新方法,即使用血浆疗法诱导细胞凋亡,而对正常细胞没有任何明显的副作用。血浆激活培养基(PAM)可以作为药物治疗,具有剂量-效应关系。

虽然等离子体激活介质(PAM)可以被视为一种药物,但总是存在剂量效应关系。在等离子体学界,许多研究人员将等离子体剂量定义为等离子体处理时间或每表面沉积等离子体的功率。

在最新一项研究中,科学家对等离子体剂量的定义,即等效总氧化电位(ETOP),可以用于PAM揭示不同细胞类型的等离子体剂量-反应关系。ETOP是基于活性氧和活性氮的氧化势。

华中科技大学利用血浆疗法诱导细胞凋亡治疗癌症取得重大突破 - 天天要闻

来自华中科技大学的卢新培教授指出:等离子体处理时间和等离子体表面沉积的功率“不是确定等离子体剂量的正确选择”,“血浆处理的关键部分是传递给PAM的活性物质。我们提出的等离子体剂量的定义是基于这种活性物质浓度。”

血浆医学的目标是利用特定血浆成分与活细胞的特定元素或功能的分化相互作用来控制和规范治疗效果。从实验室工作台到床边的一个关键限制是血浆对生物物体的剂量反应关系。

“因此,血浆剂量的测定对于血浆的临床应用具有至关重要的生物学意义。”“对于未来的血浆疗法,比如癌症治疗,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ETOP可能是评估其效果的一个明确的策略,因为它为正常细胞和癌细胞之间的显著致死差异提供了基础。”

血浆剂量应该代表血浆对生物效应的贡献。在临床药理学中,这个剂量最常用的测量方法是药物中的化合物,用于治疗目的。

虽然已经发现了等离子体的广谱生物学效应,并且发现了最具特色的等离子体剂,但仍然存在两个问题。这些元素是如何与等离子体剂量结合的?我们如何研究血浆的剂量效应关系?

ETOP是回答这些问题的初步尝试。尽管ETOP已经被同一研究团队之前的一项研究证实,但ETOP是否适用于PAM尚不清楚。他们指出,ETOP或PAM的适用性以及相应的血浆剂量-反应关系有待进一步研究。

卢教授强调:“让我们惊讶的是,通过数据分析,实验数据和ETOP之间发现了很好的吻合。”“这表明ETOP作为血浆剂量也适用于PAM。我们还发现ETOP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正常细胞和癌细胞之间的致死率差异。发表论文的进一步验证再次表明,ETOP可能为评估PAM对不同细胞类型的选择性提供一个明确的策略。”

来源:American Institute of Physics

免责声明:康加号致力于健康常识传播,内容根据公开资料编辑,版权归原作者;如有侵权请在线留言删除。文章旨在介绍健康科学进展,不能作为治疗方案;如需精准健康指导,请至正规医院诊疗。

科学分类资讯推荐

何为“国之重器”?白春礼院士在武大详细解读 - 天天要闻

何为“国之重器”?白春礼院士在武大详细解读

极目新闻记者 柯称实习生 刘秋妤“不同于一般的科研仪器中心或平台,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体量大、投资大、能力强、技术复杂先进、生命周期长,具有明确的科学目标。”6月14日,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原院长白春礼,受邀参加武汉大学碳中和研究院成立仪式后,做客“珞珈讲坛”,以“国之重器与科技创新”为主题带来了一场...
枝江湿地已成鸟类天堂 - 天天要闻

枝江湿地已成鸟类天堂

6月13日,枝江市仙女镇仙女村一湖边,当地爱鸟志愿者在搭建的隐蔽掩体内拍摄湖边的鸟儿筑巢繁殖的情形。湖边树丛中,发现有绶带、灰卷尾、翠鸟以及水雉等珍稀鸟类的巢穴。
不良人:为何说岐王的实力仅次于袁天罡?有5个证据,一起来看 - 天天要闻

不良人:为何说岐王的实力仅次于袁天罡?有5个证据,一起来看

在动漫《不良人》的战力体系中,袁天罡可以说是最强的存在,没有人能打得过他。不过仅次于袁天罡的人却没个定论,因为剩下来的高手不少,只是配得上第2标签的人却不多。实际上歧王李茂贞是仅次于袁天罡的高手。这里有5个证据,一起来看。 证据1:歧王能离开十二峒。按照动漫《不良人》的剧情,歧王李茂贞曾去了十二峒,学...
大熊猫国际合作到底是啥情况? 关于“滚滚”出国的真相在这里!|云辟谣 - 天天要闻

大熊猫国际合作到底是啥情况? 关于“滚滚”出国的真相在这里!|云辟谣

6月12日上午,大熊猫“福宝”在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卧龙神树坪基地正式与公众见面。来源:封面新闻随着“福宝”的爆火,“香香”生日在社交平台的刷屏,旅外大熊猫的生活受到了许多网友的关注。随之而来的,也有一些不实信息流传。6月13日,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对外发布消息,对连日来,有人尾随、跟拍、辱骂熊猫专家...
星空有约|我国首颗探日卫星“羲和号”又有新发现 - 天天要闻

星空有约|我国首颗探日卫星“羲和号”又有新发现

记者从南京大学获悉,该校与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第八研究院的科研人员通过分析我国首颗探日卫星“羲和号”的观测数据,精确绘制出国际首个太阳大气自转的三维图像。相关论文6月13日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自然·天文学》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