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电池”研发成功!巧妙利用生物电,一次连续发电数周

2022年06月27日13:41:11 科学 1833

听说过锂电池、氢燃料电池铝电池、铅电池等等,你听说过生物电池么?近期宾汉姆顿大学开发了一款由三层细菌构成的生物电池,真让笔者感叹一声活久见。这种生物电池利用的是太阳能,发出的电可以为物联网设备提供几周的电能。之前宾汉姆顿大学教授Seokheun Choi研究生物电池多年,提供的电只能供电几个小时,根本不够用,现在这种三层细菌组成生物电池的方式,通过结构的优化大大提升了供电的时长,这样物联网设备是完全够用的。

“细菌电池”研发成功!巧妙利用生物电,一次连续发电数周 - 天天要闻

到底是通过什么方式突破的呢?

Choi教授研究细菌生物电池很多年了,但细菌电池提供的电能只有几个小时困扰了教授很多年。可能是基于近年来新能源电池更新换代的一种提示,教授开始在结构设计上做文章。细菌生物电池共分三层,最上面一层是用来进行光合作用的,最底下一层则是把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就是通过结构设计上的提升,才导致发电量的质的提升

新升级的细菌电池中,让不同的细菌各司其职,让我们看到了生物电池更多的可能性。从新能源电池近几年的升级可以预测,未来科学家通过结构上的调整,很有可能还会得到更大的突破。一个新思路可以帮助科学家在短期内获得过去多年无法得到的突破,听起来有些匪夷所思,但是却真的发生了。

“细菌电池”研发成功!巧妙利用生物电,一次连续发电数周 - 天天要闻

新能源电池是如何更新换代的?

早期新能源电池比拼的是化学性能,最后大家公认锂电池要优于其他类型的电池,之后拼的就是结构设计的升级。比如宁王近期发布的麒麟电池,续航里程可以轻松突破1000公里,依靠的就是结构上设计上的不断升级。从一代的50%的体积利用率直接提升到72%,整体电池发生了变化,但里面的小电池跟之前还是一样。

不知道是不是在新能源电池的启示下,细菌生物电池通过结构上的设计调整后,确实获得了质的飞跃。未来细菌电池如果想获得进一步的提升,大概率还是要在结构设计上做文章。其实细菌电池并不是最早的生物电池,早在细菌电池诞生之前,就有科学家尝试过用生物做电池供电,它是一种蓝藻电池

“细菌电池”研发成功!巧妙利用生物电,一次连续发电数周 - 天天要闻

一种植物供电的生物电池

只需要阳光和水,就可以超6个月不间断的供电,这是一种叫蓝藻的植物制成的电池。去年英剑桥大学一位科学家,在家里的窗户旁设置了一款由藻类电池供电的计算机设备。这是有生物参与的光伏电池,大小与普通的AA电池差不多大,表面有塑料和光质外壳。负责发电的藻类是一种隶属于集胞藻属的一种蓝藻。

至于蓝藻电池为什么能产生电能,Paolo Bombelli主导的研究团队提出了两种不同的假设,正是基于这两种假设展开的研发。一种是生物电化学模型,蓝藻自身产生电子通过细胞膜转移到铝阳极从而产生电流;一种是电化学模型,通过微生物为铝阳极氧化或释放电子创造了合适的条件。

“细菌电池”研发成功!巧妙利用生物电,一次连续发电数周 - 天天要闻

写在后面

能源问题一直是全球各国都在关注的问题,各国都为此进行了各种各样的尝试,为了保障国家的能源安全,必须要追求能源的多元化。我国不只是有火力厂,还有风能、水能、太阳能,在这个基础上还大力发展核电能。有网友质疑,核电站爆炸那么恐怖,为什么还要大力发展核电呢?

“细菌电池”研发成功!巧妙利用生物电,一次连续发电数周 - 天天要闻

其实核电技术已经非常成熟,没有普通人认为的那么恐怖!普通人对于核电有误解,主要还是源于一些影像资料的影响。其实核电被认为是全球能源的未来,它具有高效、清洁、可循环使用等多种优势,只要合理使用,是非常理想的能源。并且在航空航天领域,核电还拥有不可替代的地位。

蓝藻电池、细菌电池等生物电池的问世,让咱们的能源看到了更多新的可能。这些生物电池拥有可以反复循环使用、清洁等更多的优势,也是符合能源多元化的理念的。相信有了结构优化理念的指导,未来细菌生物电池还有机会获得更大的突破!

“细菌电池”研发成功!巧妙利用生物电,一次连续发电数周 - 天天要闻

“细菌电池”研发成功!巧妙利用生物电,一次连续发电数周

“细菌”发电?宾汉姆顿大学宣布好消息,能提供几周的电能

文中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作者删除!

科学分类资讯推荐

脑洞大开的神经科知识记忆方法,知识点‘顺’间记住 - 天天要闻

脑洞大开的神经科知识记忆方法,知识点‘顺’间记住

最近复习考试时,搜集到一些很有趣的神经科知识点记忆口诀,我整理了一下分享给大家,希望能为你枯燥的学习带来一丝乐趣和便利。如果你的知识库中也藏着类似的秘密武器,欢迎在评论区分享,让我们一起丰富这个神经科知识的记忆宝库~Wallenberg综合征——钱医生教三基延髓背外侧综合征(Wallenberg综合征)最常见的原因为小...
今天,在北纬31度,看千年红豆树! - 天天要闻

今天,在北纬31度,看千年红豆树!

古树名木,被誉为“绿色的国宝”“有生命的文物”,承载着中华文明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一株古树,就是一方故土、一段历史、一缕乡愁。江阴古树名木资源丰富,全市列入古树名木名录百年以上的有126株,分属于15科21属21种。
中国北方中纬高频雷达网向全球发布首批科学探测结果 - 天天要闻

中国北方中纬高频雷达网向全球发布首批科学探测结果

中新网北京5月20日电 (记者 孙自法)国际超级双极光雷达网(SuperDARN)2024年研讨会5月20日在北京开幕。作为中国首个高频相干散射雷达探测网络,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空间环境地基综合监测网”(子午工程二期)重大设备之一的北方中纬高频雷达网,当日在该国际会议上向全球发布首批科学探测结果。5月20日,国际超级双极光雷达...
科学通报 | 浙江大学王林波团队总结细菌对肿瘤转移的影响 - 天天要闻

科学通报 | 浙江大学王林波团队总结细菌对肿瘤转移的影响

近日,浙江大学王林波教授课题组在《科学通报》发表了题为“细菌对肿瘤转移的影响”的评述文章,对细菌与肿瘤转移这一领域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总结。文章阐明了细菌与肿瘤转移的关系,区分了胞内菌和胞外菌在肿瘤转移中的作用,探索细菌通过直接影响肿瘤细胞和通过肿瘤微环境的方式影响肿瘤转移的作用机制,讨论了目前研究中存...
港媒:中国科学家开发出AI模型或可预测全球洪水 - 天天要闻

港媒:中国科学家开发出AI模型或可预测全球洪水

参考消息网5月20日报道 据香港《南华早报》网站5月11日报道,中国科学家开发了一种新的人工智能(AI)模型,可以预测世界各地的洪水风险和跨区域流量,甚至可以对缺乏水文记录的流域进行预测。该模型名为ED-DLSTM,不同于其他预测模型依赖历史流量数据,它使用海拔和降水等属性。由中国科学院研究人员领导的团队在同行评议...
“郑州航空港号”卫星发射成功 - 天天要闻

“郑州航空港号”卫星发射成功

从今天起,夜晚璀璨的星空中,将会有一颗星星的名字以“郑州航空港”来命名——北京时间2024年5月20日11时6分,“郑州航空港号”卫星搭乘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纤维电池技术新突破:衣服可为电子设备充电 - 天天要闻

纤维电池技术新突破:衣服可为电子设备充电

复旦大学的研究人员展示手机可放在编织有纤维电池的织物上充电。新华社记者 刘颖 摄一件柔软透气的衣服,不仅可以储存能量,还能便捷地为手机、手表等随身电子设备供电。这一曾存在于科幻作品中的场景,已经变成了现实。
翱翔吧!获救猛禽将在佛慧山重新飞向蓝天 | 生物多样性日 - 天天要闻

翱翔吧!获救猛禽将在佛慧山重新飞向蓝天 | 生物多样性日

《济南时报》5月20日报道 由济南市政府新闻办公室和济南市生态环境局联合主办的2024年济南市“生物多样性日”主题活动将于5月22日在佛慧山广场举行。活动当天,两只被救助的猛禽——苍鹰、大鵟(kuáng)将在这里被放归大自然。 猛禽飞来佛慧山 “脊索动物门鸟纲隼形目和鸮形目中的所有鸟类的总称,指凶猛的掠食性鸟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