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即将揭晓,潘建伟的老师塞林格成大热人选

2021年10月05日16:49:06 科学 1967

生理学或医学奖爆冷】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科学盛事——诺贝尔奖揭晓的时间了,已经揭晓的是2021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爆冷颁给了两位独立发现了人体感知温度、压力及疼痛的分子机制的科学家,此前普遍预测的新冠疫苗基础研究(mRNA技术)的两位科学家落选。

202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即将揭晓,潘建伟的老师塞林格成大热人选 - 天天要闻


【物理学奖热门人选】

而我最关心的其实是即将揭晓的诺贝尔物理学奖,而这一奖项今年的大热人选是量子实验和量子信息领域的三位物理学家:约翰·克劳瑟(John Clauser)、阿兰·阿斯佩克特(Alain Aspect)和奥地利的安东·塞林格(Anton Zeilinger)。他们成为大热门的其中一个原因是他们此前共同获得了被誉为诺贝尔奖风向标的沃尔夫奖。

202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即将揭晓,潘建伟的老师塞林格成大热人选 - 天天要闻


【为何热门?】

这三位热门候选人的其实早在2011年就曾获得提名诺贝尔奖,但那一年诺贝尔物理学奖颁给了发现宇宙加速膨胀的科学家,三人与诺贝尔奖失之交臂。而今年是他们最有可能获奖的一年,其中的一方面原因是关于诺贝尔物理学奖的一个不成文规律,会每年在三大领域里轮流颁发,这三个领域获奖机会是大致平均的,分别是:量子物理量子光学,凝聚态物理和天体物理其中近几年已经多次颁发给天体物理相关的了,刚过去的2020年就颁给了黑洞理论研究和观测证明。因此今年基本上是不可能再给天体物理了,那么就只剩下量子物理、光学和凝聚态物理了,而在量子物理方面,他们仨大概是没有对手了。

202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即将揭晓,潘建伟的老师塞林格成大热人选 - 天天要闻


【世纪辩论的结案陈词——量子纠缠】

大家可能对这三位热门候选人感到陌生,毕竟我们对歪国人的名字不太感冒,但实际上这三人大家在科普文章里可能都听到过。

故事要从20世纪的世纪辩论说起,在上世纪30年代,人类最诡异的科学——量子力学诞生,出于对决定论的信仰,量子论的重要奠基人爱因斯坦玻尔为首的哥本哈根学派就绝对性与随机性、定域性与非定域性展开激烈的辩论,最终爱因斯坦以一篇《描述物理实在的量子力学是完备的吗?》的论文结束战斗。

202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即将揭晓,潘建伟的老师塞林格成大热人选 - 天天要闻


他在这篇论文中提出一种假想情况:以特殊的方式制造一对关联的粒子,它们的量子态互相关联,比如一个粒子上旋,另一个粒子必定下旋,按照哥本哈根学派的解释,两个粒子的状态只有在测量后才是确定的,那么当我们把这对粒子通过光路分开到足够远,比如一光年以后分别对其测量会怎么样呢?按照哥本哈根诠释,两个粒子在测量后同时随机坍缩到相应状态。那么问题来了,此时两个粒子相隔已经1光年了,它们是怎么在随机坍缩到一个状态后瞬间通知对方坍缩到另一个态的?这显然不可能,因为超光速通信是违反狭义相对论的,本质上就是违反因果律的。因此爱因斯坦表示,这对粒子的状态是一开始就已经决定了的,只是在测量前我们不知道而已。

202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即将揭晓,潘建伟的老师塞林格成大热人选 - 天天要闻


但是玻尔并不同意爱因斯坦的说法,他坚持一贯的主张:坍缩是随机的,坍缩前粒子没有确定的量子态。他指出这对粒子在被测量前并非两个独立的个体,而是一个整体,拥有一个波函数,直到测量发生,这个波函数发生坍缩才产生了两个量子态互相关联的粒子。这种假想实验中的现象被称为量子纠缠,爱因斯坦略带讽刺地称之为鬼魅般的超距作用,又译:远距离闹鬼……

202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即将揭晓,潘建伟的老师塞林格成大热人选 - 天天要闻


【爱因斯坦的终极审判——贝尔不等式验证实验者】

两人各执一词谁也不服谁,然而当时他们并没有办法用实验去验证究竟哪一个说得对,直到两人相继离世。

到60年代,爱因斯坦的一个脑残粉,爱尔兰的实验物理学家约翰·贝尔提出了一个不等式:

∣Pxz-Pzy∣≤1+Pxy

根据这个不等式,实验物理学家就可以设计实验进行验证,假如爱因斯坦是对的,实验结果应该是满足这个不等式的,反之则表明哥本哈根学派是对的。

202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即将揭晓,潘建伟的老师塞林格成大热人选 - 天天要闻


到了70年代,约翰·克劳瑟首先完成了检验贝尔不等式的实验。到了80年代,阿兰·阿斯佩克完成更为精确和几乎无漏洞的贝尔不等式实验。随后安东·塞林格也完成了更多纠缠粒子的无漏洞贝尔不等式实验。所有实验结果均表明,爱因斯坦错了!

202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即将揭晓,潘建伟的老师塞林格成大热人选 - 天天要闻


【带潘建伟飞的人——安东·塞林格】

上世纪90年代,潘建伟留学欧洲,师从奥地利维也纳大学的塞林格攻读博士学位,在塞林格的带领下,潘建伟以第二作者的身份开创性地完成了量子隐形传态实验论文,这一成果奠定了量子信息技术的可行性基础。该论文入选《自然》杂志的百年物理学21篇经典论文!这一成就使潘建伟的科学地位大幅提升,为后来回国从事量子信息的科学研究时申请经费提供了足够的底气,从而为我国的量子科技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02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即将揭晓,潘建伟的老师塞林格成大热人选 - 天天要闻


可以说没有塞林格就没有今天的潘建伟,就没有今天我国走在世界前沿的量子信息科技!

当然,潘建伟也是投桃报李,在世界第一颗量子卫星上天后,潘建伟团队就与奥地利的老师合作进行了洲际的量子实验。目前,塞林格是中科院的外籍院士。

期望这次的预测正确,潘建伟的老师能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2021年诺贝尔奖今日起揭晓# #知识创作人第七季# #诺贝尔物理学奖#

(以上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科学分类资讯推荐

今日小暑丨向夏生长,不负骄阳 - 天天要闻

今日小暑丨向夏生长,不负骄阳

倏忽温风至因循小暑来今天我们迎来夏天的第五个节气小暑标志着盛夏的登场俗话说:“小暑过,每日热三分”小暑节气期间正好赶上入伏我国大部分地区开启“蒸煮模式”这一时节,暑气蒸腾全国从南到北,正是荷花竞相盛放之时偶有清风拂过,满塘荷香给炎热的夏季添
享年94岁!哈工大教授严家騄逝世,讣告:是我国工程热物理学科的重大损失 - 天天要闻

享年94岁!哈工大教授严家騄逝世,讣告:是我国工程热物理学科的重大损失

讣告中国共产党党员、哈尔滨工业大学热工专业创始人之一、哈尔滨工业大学能源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严家騄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25年7月7日在哈尔滨逝世,享年94岁。严家騄同志1931年1月出生于江苏南通,1953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同年进入哈工大读研,1985年任教授。历任哈工大热工教研室主任、工程热物理研究室主任。曾...
“丹娜丝”逐渐向浙江台州至福建宁德一带沿海靠近 福建北部、浙江南部近岸海域将出现 2.5 到 3.5 米的大浪 - 天天要闻

“丹娜丝”逐渐向浙江台州至福建宁德一带沿海靠近 福建北部、浙江南部近岸海域将出现 2.5 到 3.5 米的大浪

今年第 4 号台风 “丹娜丝”备受关注。最新消息显示,截至 7 月 7 日 17时,“丹娜丝” 为热带风暴级,台风中心位于距离浙江省温岭市偏南方向约 190公里的东海西南部海面上,中心附近最大风力有 9 级(23 米 / 秒,约 83 公里 / 小时)。“丹娜丝”将先以每小时10公里左右的速度向东北方向移动,8日早晨起逐渐转向偏西方向...
相比AI,我们更期待人类的回复;生活方式工业化与炎症性衰老相关?埃及祖先的新线索 | 一周论文新鲜读 - 天天要闻

相比AI,我们更期待人类的回复;生活方式工业化与炎症性衰老相关?埃及祖先的新线索 | 一周论文新鲜读

关注+星标,好搭档不错过7.7本周值得读来自《自然》旗下期刊的新近发表,我们为您精选呈现。1. 将AI回复标记为人类回复能增强同理心2. 并非所有人群的衰老都与慢性炎症相关3. 古DNA揭示埃及祖先4. 拟态是否成功取决于观察者的视角心理学 | 将AI回复标记为人类回复能增强同理心Comparing the value of perceived human
全新影响因子!科研人必备《期刊手册》 - 天天要闻

全新影响因子!科研人必备《期刊手册》

开放科学(Open Science)是透明、值得信赖、且可供所有人使用、重复使用并借鉴的科学,它能带来更快、更可持续的科学发展以及更为广泛的益处,而开放获取(Open Access)是这一切的基础。以OA形式发表研究,也能为研究人员和作者带来影响力和可见度等诸多益处: 金色OA具有更大程度的引用优势,更多的使用量和更广的影响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