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乐高积木重建珊瑚礁,新加坡科学家的复兴珊瑚计划能成真吗

2021年05月07日20:33:20 科学 1872

“欢迎公众为我们的珊瑚礁复兴项目捐赠更多的乐高积木。”

如果你不小心闯入新加坡近海一个临时搭建的实验室里,可能会撞见一群正在拼乐高的科学家。

不要误会,他们并不是闲来无事玩益智游戏打发时间,而是正在做一项重要的科学实验。

用乐高积木重建珊瑚礁,新加坡科学家的复兴珊瑚计划能成真吗 - 天天要闻

附着在乐高积木上的珊瑚。图源:WALLACE WOON

实验的目的是研究如何重建珊瑚礁,而乐高积木,正是他们新近探索出的关键实验工具。


新加坡国立大学热带海洋科学研究所的著名海洋生物学家尼奥·美林(Neo Mei Lin)解释道:”我们正在想办法,创造出平坦、稳定的表面供这些海洋动物栖息。事实证明,可拆卸的乐高积木在帮助固定珊瑚和巨型砗磲(chē qú)方面非常有效。”

科学家们在一排排盐水罐中装满了珊瑚碎片、藤壶海鞘、巨型蛤蜊及海胆和海参等海洋无脊椎动物,将海里收集来的珊瑚碎片固定在乐高积木上。如果顺利的话,这些动物们将会共同成长,组合为一块新的珊瑚礁。

用乐高积木模拟礁石,供珊瑚等海洋生物附着,进而培育出一片新的珊瑚礁——这种方法虽然听起来古怪得很,但确确实实让尼奥和她的同事贾尼·坦齐尔(Jani Tanzil)看到了希望。

用乐高积木重建珊瑚礁,新加坡科学家的复兴珊瑚计划能成真吗 - 天天要闻

准备进行培育实验的珊瑚碎片。图源:WALLACE WOON

最近,这二人正牵头在做一个雄心勃勃的珊瑚礁复兴项目,目标就是恢复数年来新加坡海域里因大规模填海造地、沿海开发等活动而遭破坏的珊瑚种群

众所周知,珊瑚礁是由珊瑚虫和其他海洋生物的遗骸在数百年至数千年的生长过程中叠加成的碳酸钙结构,而这些礁石也是数十亿珊瑚虫、软体动物、甲壳动物、鱼类等成千上万种动植物赖以生存的海洋生态环境。

从某种意义上说,人们所说的珊瑚礁通常不只是那些坚硬的碳酸钙结构,更包括生活在珊瑚礁之上的生物们。它们共同构成了珊瑚种群,也共同构成了人们潜水时能看到的那些色彩斑斓的海底景象。

用乐高积木重建珊瑚礁,新加坡科学家的复兴珊瑚计划能成真吗 - 天天要闻

巨型砗磲。图源:WALLACE WOON

而一旦海域被人为填埋或开发,珊瑚礁及附着在其上的海洋生物都会失去家园,同时,这也会直接改变海底生态,造成不可逆的环境损害。”土地开发极大地破坏了海洋,"坦齐尔说,"我们作为海洋科学家,已经看到了这对海岸线、红树林和海草造成的影响。"

值得庆幸的是,一切还有挽回的机会。尼奥说:“虽然生态和气候变化的速度比我们想象得快,但事实证明珊瑚礁比我们想象得更有弹性,它们在边缘化和高度城市化的环境中都能生存下来。”

近年来,海洋学家们想了很多方法拯救珊瑚。在香港,海洋生物学家利用3D设计和打印技术,制成“珊瑚礁盘”让碎落的珊瑚依附生长,借以加快周围水域珊瑚复育进程。珊瑚碎片脱离珊瑚主体后一般很难存活,仿造珊瑚礁形态的珊瑚礁盘可提供供其附着稳固生长的基础,给予它们第二次存活的机会。这一方法在马尔代夫等海域也已应用实践。

用乐高积木重建珊瑚礁,新加坡科学家的复兴珊瑚计划能成真吗 - 天天要闻

3d打印的粘土珊瑚礁盘。图源:wired

使用乐高积木也是类似的原理。但乐高还能在后续将不同积木上生长起来的珊瑚碎片再度拼凑起来,形成越来越大的珊瑚群。

尼奥和坦齐尔为此感到兴奋:”这些积木对我们的研究非常有效,我们欢迎公众为我们的珊瑚礁复兴项目捐赠更多的乐高积木。”

鉴于新加坡海域有限,除了使珊瑚礁恢复活力,科学家们还想要探索节省空间的方法,比如借用新加坡土地上常用的垂直养殖方式,作用在珊瑚培育上。

“垂直养殖并不新鲜,但这是我们第一次在新加坡珊瑚上进行尝试,"坦齐尔说,"我们希望培育的珊瑚在基因上是不同而多样的。这将帮助它们建立更多的复原力,增加其在野外生存的机会。"

用乐高积木重建珊瑚礁,新加坡科学家的复兴珊瑚计划能成真吗 - 天天要闻

乐高积木和珊瑚被垂直挂在鱼线上。图源:WALLACE WOON

也因此,眼前的乐高积木只是复杂拼图中的一小块。由于珊瑚的复杂性及其缓慢的生长速度,这一珊瑚礁恢复项目预计将持续数年时间。

前方道阻且长。尼奥却显得干劲十足:“很多人都认为,我们应该拯救像海豚和鲸鱼这样的海洋生物,但很少人意识到,其实海洋保护,首先要从栖息地开始。”她说,“现在我们发现,珊瑚礁自身都没有丢掉‘活下去’的希望,而我们作为海洋生物学家,又怎么能够放弃呢?”

科学分类资讯推荐

【微科普】莫要一谈辐射就“色变”,正确看待这把“双刃剑”! - 天天要闻

【微科普】莫要一谈辐射就“色变”,正确看待这把“双刃剑”!

Q辐射具有两面性!“快把WiFi关了,有辐射!”“电脑前面放盆仙人掌,防辐射!”“孕妇必须穿防辐射服!”这些十分耳熟的忠告,折射出公众对辐射普遍存在的心理恐惧。然而,科学真相往往颠覆认知。恐惧:混淆与误解公众对辐射的深度误解和过度恐慌,常因混淆了两种截然不同的辐射类型:电离辐射:包括X射线、γ射线等高能辐...
宁德时代诉海辰储能不正当竞争 - 天天要闻

宁德时代诉海辰储能不正当竞争

近日,宁德时代起诉海辰储能等主体不正当竞争纠纷一案已由福建省宁德市中级人民法院立案,定于8月12日开庭审理。这场纠纷因两家企业在587Ah储能电池标准领域的竞争引发行业关注,而案件走向恰逢海辰储能港股IPO关键期,其上市进程可能因此受到影响
发力太空计算!千亿巨头大动作 - 天天要闻

发力太空计算!千亿巨头大动作

【导读】中科曙光拟与中科星图共同构建中国太空计算产业新生态中国基金报记者 卢鸰太空计算正成为新的战略新兴技术高地。中科曙光、中科星图7月8日晚公告称,双方当日签署了《太空计算领域的合作开发框架协议》,将共同推动“太空计算”技术的创新与应用落地、构建中国太空计算产业新生态,打造面向世界的中国太空算力服务...
专家分析台风“丹娜丝”三个特点 登陆后影响时间或拉长 - 天天要闻

专家分析台风“丹娜丝”三个特点 登陆后影响时间或拉长

中国蓝新闻 浙江之声记者 徐欣悦今年第4号台风“丹娜丝”(热带风暴级),今天13时中心位于温州偏东方向约118公里的海面上,预计将于今天傍晚到夜间在台州到宁德一带沿海登陆。省应急管理厅总工程师胡尧文介绍,目前看,尽管台风强度不强,但有三个特点要特别关注:一是路径罕见,作为第一个从南海穿过台湾海峡再可能登陆浙...
“泰山奖”得主卢煜明,当选欧洲科学院院士 - 天天要闻

“泰山奖”得主卢煜明,当选欧洲科学院院士

卢煜明被认为是离诺贝尔奖最近的“下一个中国科学家”。撰文丨凌 骏责编丨汪 航近日,欧洲科学院官网在线更新院士名单,中国科学院院士、香港中文大学校长卢煜明教授在列。卢煜明院士是全球无创产检技术的奠基人,他耗时22年开发的“无创产前基因检测(NIPT)”技术自2011年推向全球,在超90个国家落地应用,每年为全球孕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