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肺癌专病中心正式挂牌投用

5月17日,成都市肺癌专病中心正式在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挂牌。该专病中心依托综合医院的多学科优势,打破学科壁垒,整合多学科技术力量为肺癌患者提供精准治疗。

去年,成都市卫健委便着手在成都市属公立医院中打造专病中心,肺癌专病中心便是其中之一。早在2019年,市三医院便开始对肺癌单病种多学科联合诊治中心的成立进行筹谋与规划,并在区域内率先建成投用“肺癌诊疗一体化中心”。该中心整合普胸外科、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肿瘤科、肿瘤放疗科、放射影像科、病理科、康复医学科、核医学科、健康管理中心、神经内科在内的多学科肺癌诊疗技术力量,共同为患者提供治疗。

肺癌是全球范围内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之一,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前来参加成都市肺癌专病中心挂牌仪式的国内权威肺癌专家、广东省人民医院肿瘤医院、广东省肺癌研究所吴一龙教授告诉记者,过去的分科按照行政架构分为内科、外科、放疗科等,独立且割裂的局面并不利于患者的整体治疗,“现实经验告诉我们,凡是有专病中心的地方,对疾病的治疗显然达到一个更高层次,这就是建立专病中心的意义。”

▲吴一龙教授接受记者采访

市三医院负责人告诉记者,通过对内外科学科界限的彻底突破,“肺癌专病中心病区”实现了诊疗资源的优化配置和诊疗流程的无缝衔接,形成覆盖手术、化疗、放疗、门诊随访、复查、日间治疗等在内的“肺癌诊治全链条一站式服务”新模式,实现服务能力、服务效率双提升。

据介绍,创新模式之下,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肺癌诊疗一体化中心坚持每周开展MDT讨论,截至目前,已开展超过150期MDT讨论,为超过300位疑难肺癌患者提供了多学科共同制定的诊疗决策。根据不同病情及个体情况制定出的综合化个体化的治疗方案,获得诸多治疗突破,为众多高危重症复杂肺癌患者带来新生。

肺癌专病中心负责人杨懿称,近年来,他们一直在致力于总结可“复制”的肺癌一体化诊疗模式经验,积极推送区域一体化治疗同质化发展进程。他表示,该院与吴一龙教授团队共同打造的“川粤肺线”肺癌多学科讨论活动每季度持续开展,由广东、四川两地专家组成的多学科团队先后前往川内多个区域,针对具有代表性的肺癌疑难病例展开会诊讨论,以循证医学为证据,对病人诊疗过程中的各个维度进行深入剖析,共同探讨患者后续治疗计划。通过深入交流、技术帮扶、学术教学等多种方式,持续提升基层医疗机构实现肺癌诊治能力的再突破、再提升。通过个体化的指导,截至目前已推动规范的肺癌多学科讨论模式在都江堰乐山德阳宜宾、遂宁、资阳等地开展,并帮助多家基层医疗机构建立起肺癌多学科诊疗架构,为当地肺癌患者在家门口搭建起高质量诊疗的平台。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 李诗敏 记者 邓晓洪 供图 市三医院 责任编辑 何齐铁 编辑 卢娅芮 审核 朱光泽 郭夏 曹宇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