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岁肺癌脑转移,靠自己达到治愈,凌志军的抗癌经历,建议你看看

凌志军,是人民日报高级编辑、资深记者,也是一名作家,很多人不知道的是,他还是一个癌症患者,2007年,凌志军被诊断为“肺癌,脑转移”,这15年来,他是如何成功战胜癌症的?

今天我们一起看看他的抗癌故事。

44岁肺癌脑转移,人民日报记者无辜被癌症盯上

2007年的一天,凌志军正在家中专心致志地伏案写新书《中国新革命》,谁知在突然之间晕倒了,这让他和家人都不免有些担心,于是去医院做了一个系统的检查。

这一查不要紧,谁知竟查出了癌症,凌志军和家人都有点不相信自己的耳朵,于是又去其他的医院做进一步的检查,没想到真的是癌症无疑。

当凌志军被确诊为“肺癌晚期”的时候,医生也是很委婉的告诉他还有不到3个月的时间,这其实就是一份无情的“死亡通知书”。

这件事对于凌志军一个常人来说无疑是晴天霹雳,这时的他才44岁,上有老下有小,对于这个消息一时也是接受不了的,谁会想到自己竟然会患癌?

从绝望到抗争,靠自己达到治愈

凌志军很绝望,他了解到的一些情况令人沮丧。过去30年,癌症患者的数量以每年3%-5%的速度增加。2012年,全世界死于癌症的人有可能超过1000万。“癌症就是绝症”已成民众的普遍看法。

在验证美国朋友说法时凌志军发现,美国的癌症发病率和死亡率在最近10年里第一次被遏制,转而呈现下降趋势。癌症患者的“五年存活率”,即医学上的所谓“治愈率”,提高到81%。

世界卫生组织公开宣布,三分之一的癌症可以预防,三分之一可以根治,三分之一经过治疗可以长期生存,于是他决定自己选择治疗方向。

于是他查看了一些关于肺癌方面的书籍,确立了自己的治疗方案,先是和医院预约将自己大的肿瘤切除了,然后调养身体,杂念全部抛弃,一心养生。

当他的报告出来,医生都觉得不可思议,目前为止,国家没有任何一种特效药能够治疗癌症,在人们的潜意识中,只要得了癌症,就被判了死刑,生活中每多过的一天,都是和死神在抢日子。

可是凌志军却偏僻不信邪, 他用自己的方法让自己重获新生,让自己战胜了癌症,和死神的对抗他终于成功。

凌志军的抗癌经历,建议你看看

——改变生活状态

患上癌症后,凌志军喜欢上了喝咖啡,每天花二十分钟的时间去研磨咖啡,沉浸在咖啡醇厚的香气里,接着放空自己,享受宁静带来的平和。

他不再把自己封闭在桌前,为新书构思而埋头苦想,而是更多在户外度过一天时光,草地、湖边、公园到处都是他的身影,一有时间他还会带着家人去滑雪和游泳。

他每天雷打不动地去锻炼,每天步行五公里,五年时间,他一共走了8000公里的路程,相当于从北京到拉萨一个来回,凌志军将以前的不良习惯全部放弃,重新以一种全新的方式面对生活。

——别让医生吓死人

凌志军表示,医生的话要信,但也不能盲目地相信,如果当初凌志军对医生说的话深信不疑,以为自己真的只能活三个月,那么后来的事情就不会发生了。

面对医生时,病人容易陷入两种极端的心理,一种是医生说什么我也不信,另一种是医生说什么我都信,无论是哪种,对于治病都是有一定弊端的。

凌志军认为,每个人对自己的身体状况都应有一定的认识,别让医生的话把自己束缚住了。

——心情愉悦平和

凌志军有一个温柔体贴的妻子,还有个懂事乖巧的孩子,对他的帮助也是非常大的,经常给他加油打气,

有时候他还会约着朋友和家人去爬山,呼吸新鲜空气,他在微博上分享自己抗癌生活的日常,可以看出他的心情是很愉悦平和的,一段时间之后,凌志军感觉自己的身体逐渐恢复了活力,一些症状也明显逐渐好转。

——不要过度治疗

学会分辨哪些医生值得信任确诊癌症后,凌志军发挥了自己的记者本能,发现医生误诊、病人伤害医生的事情时有发生,在收集资料的过程中,他发现了一组令人震惊的数据:

“我国每年因癌症死亡的人数约有200万,约有8成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有意或被迫接受了过度治疗。超9成患者没有得到良好治疗方案,符合规范用药的比例仅有20%。”

但是不吃药不化疗,并不是说凌志军就对自己的身体不管不顾。而是他要使用自己的方法来抗击体内的癌细胞。

凌志军用的努力不但使自己重获健康,更成为其他癌症患者的励志故事,这就是凌志军的抗癌宝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