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胃健康”长假后上班不烦躁,一碗糖水清心又润燥

一转眼,国庆长假已到尾声,上班族一想起要开始上班,多少有些心烦气躁。恰巧明天是寒露,气温开始逐渐由热转凉,根据中医顺应四时养生原则,秋冬养生宜“养收”“润燥”,今天就给大家讲讲这一话题。

01

秋季养生要润燥

燥为秋季的主气。秋季天气收敛,气候干燥,失于水分滋润,自然界呈现一派肃杀之景象。燥气太过,伤人致病,则为燥邪。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燥胜则干。”燥性干涩,易伤津液,如口鼻干燥,咽干口渴,皮肤干涩,甚则皲裂,毛发不荣,小便短少,大便干结等。

燥易伤肺,肺为娇脏,喜清润而恶燥,开窍于鼻,且肺直接与自然界大气相通,燥邪多从口鼻而入,故最易损伤肺津,从而影响肺气之宣降,甚或秋燥伤肺络,出现干咳少痰,或痰黏难咯,或痰中带血,甚则喘息胸痛等。由于肺与大肠相表里,肺津耗伤,大肠失润,可见大便干涩不畅等症。

秋季气候干燥、昼夜温差大,人们的情绪容易产生波动,也出现心情烦躁的情况。

02

秋季养生如何润燥

选用药食同源的清补之品

饮膳正要》载:“秋气燥,宜食麻以润其燥,禁寒饮,”秋季燥气为主,燥易伤津,故饮食宜润燥、补肺、养阴、多酸为主,多数蔬菜、水果等有滋阴润燥、清热通便之效,另外也可多吃些蜂蜜、百合、麦冬、莲子、芝麻等清补之品,以顺应肺脏清肃之功。

少食辛辣煎炸食品

少食辛辣煎炸食品,以免助燥伤阴,同时室内要保持一定湿度,适当补充体内水分,多喝开水、淡茶、果汁饮料、豆浆、牛奶等,饮用时要以少量、多次、缓饮为原则。为防皮肤干燥,可涂擦各种护肤霜;口唇干裂者可涂润唇膏。

调畅情志

秋季,正是阴阳之气转换的时节,再加上万物凋零,容易使人出现情绪低落、忧郁、惆怅,最易出现抑郁症。古代文人的诗词歌赋,很多都是以悲凉的情怀咏叹秋季。柳永雨霖铃》谓“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因此,秋季要注意调节情志,《黄帝内经》对于秋季的精神调摄着墨最多,《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所言“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保持情绪稳定,平心静气,才是顺应秋季的做法。比如,可以多去户外运动,观赏风景,或者听一些轻松愉快的歌曲,适当的运动发泄自己的压力。

调节起居

寒露后昼热夜凉温差较大,应随时增减衣服,以防止秋凉感冒。为了提高人体在冬天的御寒能力,呼吸道抵抗力较弱而易患气管炎的人们,应特别进行秋季锻炼,保证机体顺利地从夏热与秋凉“接轨”,以提高人体对气候变化的适应性与抗寒能力。另外,秋季早睡早起有利于收敛神气,使肺不受秋燥的损害,保持充沛的活力。

滋阴清心安神良药——百合

秋季养生要善用药膳,其中当数滋阴清心安神的良药——百合。百合入药最早始于东汉的《神农本草经》,中医认为百合性寒,味甘,入心、肺二经,能养阴润肺、清心安神。中医临床上用百合入药治病的处方很多,最经典的就是张仲景百合病所用的“四方”,如百合知母汤、百合滑石代赭汤、百合鸡子汤、百合地黄汤等。百合,《中国药典》记载:百合性寒,味甘,归心、肺经,能养阴润肺,清心安神,用于阴虚久咳、痰中带血、虚烦惊悸、失眠多梦、精神恍惚。

食疗方推荐

百合莲子鸡蛋糖水

材料:干百合10克、干莲子10克,鸡蛋1只,冰糖适量。(1人份)

做法:百合与莲子洗净后泡发,加清水煮半小时,加入鸡蛋黄煮熟,再加适量冰糖调味即可。

功效:清心安神,滋阴润燥。

适合人群:心火上扰、阴虚燥热者,常见心烦易怒、失眠多梦、口舌生疮、口腔糜烂、小便短黄、舌红苔少或燥。

百合性寒,味甘,入心、肺二经,能养阴润肺、清心安神;莲子性平,味甘、涩,归脾、肾、心经,能补脾止泻、益肾涩精、养心安神;鸡蛋黄性平,味甘,归心、肾、脾经,能滋阴润燥,养血熄风;两者与百合搭配,加强清心安神的作用,适合心火上扰、阴虚燥热的失眠者食用。

内容来源:经络拍打保养微信公众号

整理编辑:中西医结合护理杂志社

通讯员:孙磊 秦沙沙 李金环 王晶晶 董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