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从不碰烟酒却查出胃癌晚期?医生提醒:这5件事做多了
很多人认为只有烟酒才会对胃部造成损害,因此当从来不抽烟喝酒的人胃病发作时,就格外令人惊讶。其实生活中还有五件事特别伤胃,那就是幽门螺杆菌感染、高盐饮食、长期食用腌制食品、
以及新鲜蔬果摄入不足。
幽门螺杆菌感染是胃癌的主要病因,中国有近一半人感染,且感染后无法自愈。长期感染会导致胃黏膜炎症,进而引发萎缩性胃炎、肠化生等癌前病变。高盐饮食会直接损伤胃黏膜,而腌制食品中的亚硝酸盐在胃内会转化为致癌物质亚硝胺。吸烟和饮酒则会进一步加剧胃黏膜的损伤,增加癌变风险。新鲜蔬果摄入不足则会导致维生素和抗氧化剂缺乏,降低胃黏膜的修复能力。
二、我国胃癌高发,5个因素是“元凶”
世界卫生组织调查发现:全球每年新发胃癌病例高达108.9万例,其中近50%的胃癌都发生在中国。2022年我国胃癌新发35.87万例,死亡26.04万例,分别占全部恶性肿瘤的7.43%和10.11%。
胃癌如此“偏爱”中国人,和5个因素息息相关。
1、幽门螺杆菌感染
医学调查发现,中国85%的胃癌患者都有过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经历。正如李女士一样,很多人忽视了幽门螺杆菌的防控,这才导致了胃癌的高发。幽门螺杆菌主要通过口口传播,在无分餐习惯的地区,餐具也容易成为传染源。
2、高盐饮食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建议每人每天盐的摄入量不超过5克,但我国很多居民每天盐摄入量都远远超过了这个标准。高盐饮食会直接损伤胃黏膜,破坏胃黏膜的屏障功能,增加胃癌风险。
3、长期食用
腌制食品中含有大量的亚硝酸盐,在胃内会转化为致癌物质亚硝胺。浙江大学医学院团队的一项长期食用腌菜的研究发现,经常吃腌菜的人,会显著提升消化道癌症(尤其是食道癌)死亡风险。
4、吸烟饮酒
烟草中的尼古丁会刺激胃酸分泌,损伤胃黏膜屏障;酒精(尤其是高度酒)可直接导致胃黏膜糜烂、出血。两者协同作用,显著增加胃癌风险。吸烟者胃癌风险是非吸烟者的1.5-2倍,每日饮酒≥50克者,胃癌风险增加20%-30%。
5、新鲜蔬果摄入不足
新鲜蔬果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抗氧化剂,能够保护胃黏膜,降低胃癌风险。研究表明,新鲜蔬菜水果的摄入量与胃癌发生的危险度呈负剂量反应关系。摄入量越高,胃癌风险越低。
三、身体出现5个异常,警惕是胃癌信号
胃癌会引起胃部组织病变,从而引发一些症状,虽然肉眼无法直观地看到胃部,但是根据这些症状,人们也能发现胃癌的痕迹。
1、上腹部疼痛或不适
这是胃癌最常见的症状之一,疼痛程度不一,可能是隐痛、胀痛、刺痛或灼痛。疼痛通常没有明显的规律,与进食也不一定有关,容易被误认为是胃炎、胃溃疡等常见的胃部疾病。
2、消化不良
包括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嗳气、反酸、腹胀等,这些症状也很容易被忽视,或者被当作普通的消化不良来处理。
3、黑便或便血
如果胃癌导致胃黏膜出血,血液会随着大便排出体外,使大便变黑,呈柏油样。
4、体重减轻
如果短期内体重明显下降,可能是胃癌的一个信号。这是因为癌症会影响患者的食欲和消化功能,导致身体无法正常吸收营养,从而逐渐消瘦。
5、贫血
胃癌可能导致慢性失血,从而引发贫血。患者会出现乏力、头晕、面色苍白等症状。
四、预防胃癌并不难,牢记这5点
虽然目前医学上对癌症有了一定的治疗手段,但是一旦发生,患者遭受的痛苦、承受的风险仍然是巨大的,所以面对胃癌,也要以预防为主,做好5件事。
1、定期筛查幽门螺杆菌
建议大家定期进行幽门螺杆菌筛查,一旦发现感染,应及时进行根治治疗。同时,实行分餐制,避免幽门螺杆菌的反复感染。
2、保持低盐饮食
减少高盐食物和腌制食品的摄入,每人每天盐的摄入量不超过5克。多吃新鲜蔬果,补充维生素和抗氧化剂。
3、戒烟限酒
戒烟限酒,避免空腹饮酒。饮酒后饮用蜂蜜水或牛奶,可减少胃黏膜刺激。
4、定期体检
体检中的胃镜检查是发现胃癌的最佳手段。建议40岁以上人群每3-5年进行一次胃镜检查,有家族史的人群或疾病高危人群应每年进行检查。
5、关注胃癌早期信号
如果出现上腹部疼痛、消化不良、黑便或便血、体重减轻等症状,尤其是持续不缓解或逐渐加重时,一定要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以便明确病因。
从医学数据分析来看,中国的胃癌病发率和死亡率均不乐观。很多人疑惑,不喝酒不吸烟,为何胃癌还会找上门,其实,癌症的发生与多种因素相关,吸烟喝酒只是其中之一。大家一定要重视胃部健康,少吃高盐食物和腌制食品、多吃新鲜蔬果、避免吸烟饮酒、定期检查,预防胃癌,守护胃部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