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文根据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为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等相关信源,在今日头条全网首发72小时,文章不含任何虚构情节和“艺术加工”,无任何虚构对话,本文不含任何低质创作,旨在更加趣味性的科普健康知识,如有不适请线下就医。
“我感觉特别热,车里好像是个烤炉,透气不畅,喝点酒应该能清凉点吧?”这是一位曾经抱怨自己中暑的年轻女性的话。没过多久,她因热射病而不幸去世,年纪轻轻,原本健康的她,最终还是在酷热的夏季没能幸免。
这样的新闻让人不禁警醒:夏季高温天气,我们似乎在享受阳光时常常忘记了潜藏的危险。
热射病,这个看似陌生,但却真实威胁我们健康的名词,实际上正悄悄夺走许多人的生命。热射病是由于身体无法有效调节温度,体温过高导致的致命性疾病,它通常出现在高温和高湿环境下,身体无法及时散热,导致内脏器官的功能衰竭。
尽管热射病的表现可以不同,但它的一个共同特点就是突发性强,往往会让人措手不及。尤其是对于那些在高温环境中待久了,或者有不良生活习惯的人来说,热射病的风险更大。
有很多因素会增加热射病的风险。比如长时间呆在封闭空间里,喝酒解暑,或者午后高温时外出锻炼,这些看似无害甚至常见的行为,都可能让人在不知不觉中增加热射病的患病几率。
尤其在炎热的夏季,很多人可能忽视了这些小细节,直到出现严重症状时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很多人喜欢在炎热的天气里,尤其是在空调房间外的环境不太适合待久时,把车作为短暂的避暑空间。然而,车内并不像家里空调调控的环境那样凉爽,反而可能成为一个“烤箱”。
车窗密闭,空气不流通,外界高温会使车内迅速升温,尤其是停车后,车内温度可能在短时间内达到危险的程度。此时,如果车主或乘客没有及时开窗或开启空调,车内的高温会迅速提高体温,增加热射病的风险。
研究表明,在30分钟内,车内的温度能比外部温度高出30度以上。更严重的是,车内缺乏空气流通,致使体内散热无法顺利进行,体温逐步升高,最终可能导致热射病。
对某些人来说,偶尔的几分钟等候似乎无害,但长时间待在车里,特别是在没有空调的情况下,可能导致热射病的发生。对于老年人和儿童来说,车内的高温尤为危险,因为他们的体温调节系统不如年轻人灵敏。
因此,炎热天气下,我们应尽量避免长时间在车内停留,尤其在车内没有开空调的情况下,最好随时开窗保持通风,确保温度不会快速升高。
很多人误认为喝酒可以帮助解暑,特别是在社交场合,很多人习惯喝点啤酒或烈酒来降温。然而,饮酒实际上会加剧高温对身体的负面影响,酒精是一种脱水剂,会加速身体水分的流失。
炎热的天气下,身体已经处于轻度脱水状态,再加上酒精的作用,身体的散热能力大大降低,汗腺不能正常工作,体温调节功能受到抑制。
很多人可能在喝酒后感觉自己很“清爽”,但实际上,酒精导致的脱水现象使得体内的温度升高,增加中暑和热射病的风险。
此外,酒精的作用会让人产生虚弱的感觉,往往不注意及时补充水分,长时间在烈日下暴晒,容易导致体温升高并发生热射病。热射病的典型症状有体温急剧上升、皮肤潮红、无汗、恶心、呕吐、头晕、头痛等,严重时可致昏迷乃至死亡。
尤其是在炎热夏季,尽量避免在高温下饮酒。如果实在需要,至少要保证在饮酒的同时,补充足够的水分,并避免长时间暴露在高温下。
很多人认为下午的天气比较凉爽,适合进行锻炼,尤其是在工作日之后,许多人会选择在下午的空闲时间去健身或户外运动。
然而,午后的温度通常较高,尤其是在夏季,太阳直射下的气温往往比早晨更为炎热。此刻若进行剧烈运动,不但易使体温急剧攀升,而且可能由于大量出汗而流失过多水分,进而增加中暑风险。
即便是平常不太剧烈的运动,如慢跑或散步,午后高温的环境也可能让身体调节系统过载,导致热射病的发生。
夏季运动最好选择在清晨或傍晚,避开高温时段,虽然下午有时阳光明媚,但强烈的阳光照射会让气温显著升高,长期在这样的环境下运动,会让身体负担加重,难以及时排热和补水。
如果必须在下午进行锻炼,务必穿透气性强的衣物,定期补充水分,避免在烈日下暴晒过长时间。最重要的是,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避免过度运动,特别是在天气极为炎热的情况下。
通过这些例子可以看出,高温天气下的一些常见行为,可能在不经意间给我们的健康带来极大的威胁。热射病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尤其是当身体无法及时散热,体温持续升高时,生命就会处于危险之中。
天热宁愿啃雪糕,也要避免在高温下做出错误的选择,比如闷在车里、喝酒解暑、午后外出锻炼,能够有效降低中暑和热射病的风险。保持合理的生活习惯,避免过度暴露在高温下,并学会如何在炎热的环境中保护自己,是每个人应当掌握的常识。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若身体不适,请及时咨询专业医生
关于热射病您有什么看法?欢迎评论区一起讨论!
参考资料
[1]王涛,赵悦,王猛,等.热射病院前急救专家共识(2024版)[J].解放军医学杂志,2025,50(03):245-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