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昆明信息港_昆明】
近年来,心脑血管疾病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传统分科诊疗模式往往让患者辗转于不同科室,而且患者还可能面临多次手术,难以实现高效协同治疗。随着医疗理念的进步,“心脑同治”这一创新模式应运而生,多学科协作为患者提供更精准、更全面的诊疗方案。

近日,昆明三博脑科医院神经外科、神经内科、心内科等多学科团队紧密协作,成功为多名复杂心脑疾病患者实施“冠脉造影+脑血管造影”联合检查,实现“一次检查、双重评估”的诊疗突破,一次手术同时解决心、脑两大难题。
打破学科壁垒,多学科协作实现一站式诊疗
56岁的杨先生9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头皮、右侧面部及肢体麻木等症状,外院做了脑血管造影检查,结果提示头颈动脉粥样硬化改变并不同程度狭窄,长期依靠多种药物维持治疗。近1个月,以上症状加重,多次发生小中风,为进一步治疗到我院就诊。
神经内科李顺萍主任接诊。询问后发现,杨先生既往有冠心病、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高血压3级等病史,且在院期间反复发生心绞痛,经心内科翟菁主任会诊之后,建议同期行冠脉造影加脑血管造影,评估病情之后决定下一步治疗。
按照传统治疗流程,杨先生需要分别接受脑血管造影和冠脉造影两次手术,而且这两项手术分属不同科室,两次手术加上相关住院费用,不仅会显著增加手术风险,还会让患者承受更多痛苦,加重经济负担。
为了给杨先生提供最合适的诊疗服务,神经内科团队与心内科团队、神经外科团队、麻醉科团队等学科进行多学科MDT会诊。经过专家团队讨论后,决定采用“心脑同治”方案,为杨先生行心脑血管联合造影检查,即一次手术,冠状动脉造影和脑血管造影同台完成,根据检查结果再进行下一步治疗。

手术当天,心内科翟菁主任团队与神经外科向守卫主任团队齐聚DSA复合手术室。仅通过桡动脉穿刺置入血管鞘管,先后为患者进行全脑血管造影、心脏血管造影,两个团队无缝衔接,不到半小时就完成了整个手术!
参与手术的心内科专家翟菁主任表示:患者的冠状动脉以及颅内动脉均有受累,传统的心脑联合造影,先从股动脉路径进行脑血管造影,再从桡动脉路径进行心血管造影,患者需两次穿刺、而且手术时间较长,患者痛苦大。目前我院开展的从桡动脉路径入路,只需穿刺一次就可以同时完成脑血管造影及心脏血管造影检查,而且技术已经十分成熟,对患者创伤小、恢复快。”
展望未来:推动心脑同治常态化
动脉粥样硬化是心血管疾病和脑血管疾病的主要病因,也是两类疾病的共同病理基础,许多患者同时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然而,很多患者在做造影的时候需要同时在心血管内科和神经外科来回切换。不仅增加了做手术和穿刺部位的次数,还增加了患者的痛苦以及住院时间和医疗总费用。
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心脑同治的理念也得到越来越广泛的认知。昆明三博脑科医院积极践行“心脑同治”理念,新院区建院伊始,就提出“心脑同治”建院愿景,依托首都医科大学三博脑科医院神经科诊疗优势,由国内知名心外科专家王忠明教授和心内科专家翟菁主任领衔建设心脏中心,共同构建一支“心脑同治”优势学科团队。

此举打破心脑疾病分科诊疗壁垒。在昆明三博脑科医院,患者不再只是心脏病去看心内科,中风去看神经内科,而是由心内科、神经内科、神经外科等多学科联合治疗。除了会诊,手术也可以一起做,即原本需要进行两次的手术,一台手术就可以同时解决了心脑两方面问题,不仅减少了穿刺或手术损伤,也显著缩短了住院时间。对比传统分次手术,该模式展现出突破性优势:创伤减半、效率倍增、经济减负。
神经外科专家向守卫主任指出:“心脑血管疾病同根同源,例如房颤可能导致脑栓塞,颈动脉狭窄则易引发脑缺血。联合造影不仅能明确病因,还能为后续药物、支架或手术干预提供精准依据。目前,我院“心脑联合” 救治模式初见成效,已为多名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成功实施联合造影术与治疗,显著提升诊疗效率,不仅大幅缩短诊疗时间、减少耗材损耗,还切实降低患者术前检查及治疗成本,极大缓解病痛。”
昆明三博脑科医院这一项多学科协作的成功实践,不仅代表了现代医学模式的发展方向,更为心脑血管疾病的防治工作树立了新标杆。未来,医院将进一步优化流程,推动心脑同治常态化。相信随着心脑同治理念的深入推广,必将惠及更多患者,造福广大复杂心脑血管疾病患者。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