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10个成年人就有1个可能患有肾病,到底是真的假的?医生讲清楚

2025年07月04日06:30:14 健康 1191

前几天,一位年轻妈妈发了一个朋友圈,是一张血尿的照片,看上去触目惊心,可到医院一检查,什么毛病都没有。最后,她得出的结论是:可能是穷的尿血了。她刚刚生完孩子,目前没有上班,经济压力比较大,这是可以理解。玩笑归玩笑,但对于血尿这件事,相信大家还是比较敏感的,最害怕的,就是担心自己的肾脏是不是出了问题,特别是糖尿病朋友,可能会尤为担心。

每10个成年人就有1个可能患有肾病,到底是真的假的?医生讲清楚 - 天天要闻

有一定医学知识的朋友都知道,慢性肾脏疾病是非传染性疾病死亡的重要原因。与心血管病发病率和死亡率是有一定关系的。2017年全球的慢性肾病患病率为9.1%。患者总数为6.97亿,每年大概有120万人死于慢性肾病,这还不是最让人感到担心的,1990年到2017年,慢性肾病患病率增加了29.3%,死亡率增加了41.5%。当然,与人口老龄化和人均寿命延长都有一定的关系。但这也不能成为我们掉以轻心的理由。

再让我们看一看国人的数据,我国慢性肾病患病率约为8.2%,患者总数约为8,200万。这是一个很高的数值了。这意味着,人群中,每10个人,就可能有1位朋友患有慢性肾病患者。慢性肾病在糖尿病朋友中发病率更高。大约有20%~40%的糖尿病患者会合并有肾病。更让人感到担心的是,随着我国糖尿病患病率的逐渐升高,慢性肾病的患病率也在明显增加。

每10个成年人就有1个可能患有肾病,到底是真的假的?医生讲清楚 - 天天要闻

很多朋友会说:不对呀,张医生,你是不是在传播焦虑,我怎么没感觉到身边有这么多肾病的病人呢?答案其实很简单,朋友们之所以没发现肾病患者在增多,是因为在很多朋友们的眼里,只要不透析,就算不上肾病。要想弄清楚这个问题,还是先要普及一下基础知识。

慢性肾病是指肾脏结构或功能异常持续超过3个月,表现为蛋白尿、肾小管相关病变或肾小球滤过率下降等。其病因包括高血压、糖尿病、肾小球肾炎、肾小管间质疾病和肾脏血管疾病等。慢性肾病通常分为5个阶段,根据肾功能的下降程度进行分类。早期可能无明显症状,但随着病情进展,可能出现尿量减少、水肿、疲劳、食欲减退等症状。

慢性肾脏病的分期主要依据肾小球滤过率,这是一种通过计算得出的指标,朋友们不必在意它的计算过程,只需要了解,我们是如何依据这些指标来分期的,具体如下:

每10个成年人就有1个可能患有肾病,到底是真的假的?医生讲清楚 - 天天要闻

第1期:肾小球滤过率正常或升高,≥90 ml/min/1.73m²。此阶段肾脏功能可能未明显受损,但可能存在肾脏结构或功能的异常。第2期:肾小球滤过率轻度下降,60-89 ml/min/1.73m²。肾脏功能开始减弱,通常无明显症状。这两个阶段最为关键,却很难让人察觉。

第3期:肾小球滤过率中度下降,30-59 ml/min/1.73m²。这是慢性肾脏病进展阶段,可能出现水肿、高血压等症状。第4期:肾小球滤过率严重下降,15-29 ml/min/1.73m²。肾脏功能严重受损,可能出现贫血、骨病和神经系统症状。病情发展到这两个阶段,已经开始出现症状,但让人感到担心的是,生活中的很多病人,即使已经到了这个阶段,仍没有提高警惕,最终让自己进展到最严重的阶段。

第5期:肾小球滤过率小于15 ml/min/1.73m²,这个阶段,就是医生口中的终末期肾病或朋友们口中的尿毒症期,可能需要透析或肾脏移植。

每10个成年人就有1个可能患有肾病,到底是真的假的?医生讲清楚 - 天天要闻

通过对上述基础知识的了解,朋友们可以看出来,慢性肾病是一个逐渐进展的过程,很多时候,我们并没有察觉的任何症状,可是肾功能已经发生了异常。这也就意味着,生活中,很多病人是不知道自己患有慢性肾病的,有些朋友甚至都出现了血尿,也没有当回事,只是当做结石等小问题,给予冷处理,殊不知,这是肾脏给我们的一个警告,如果不及时干预,就可能错过了最佳的治疗时机。

其实,血尿作为肾脏损伤的标志物,也是慢性肾病一种常见的临床表现,血尿在糖尿病朋友中的发生率为13%~22%,糖尿病肾病病人中的发生率为11%~70%,血尿合并蛋白尿是糖尿病肾病的典型表现。

研究证明,糖尿病患者试纸血尿与蛋白尿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与肾小球滤过率降低及慢性肾病进展具有相关性。这段描述朋友们可能会感到有点疑惑,什么是血尿?什么又是试纸血尿?所谓的血尿,并不是我们发现尿液变红了,才叫血尿。血尿的定义为采用尿沉渣法化验尿液,在显微镜下,每高倍视野下有3大于等于3个红细胞,,我们就可以称为血尿。

每10个成年人就有1个可能患有肾病,到底是真的假的?医生讲清楚 - 天天要闻

通过定义我们至少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很多血尿,我们是无法用眼睛发现的,但“没看到≠没问题”,如果我们能及早发现看不见的血尿,就能抓住治疗时机,及时处置,避免疾病进展,未来可能就不用走到透析那一步了。

但事与愿违的是,很多朋友是不愿意去医院的,他们会觉得,去医院,既浪费时间,又浪费金钱。聊到这里问题就出现了,有没有什么简单的方法,在家中就可以检测呢?这就不得不提到咱们前面提到的试纸。没错,现在已经有了化验血尿的试纸,非常方便。

聊到这里,问题就出现了,这种检测方法会不会不够准确啊?研究发现,尿潜血试纸法可以检测出每高倍视野下1-2个红细胞,其敏感性与实验室的尿沉渣法是相当的,甚至会更好一点,最为重要的是,它的操作简单,朋友们比较容易接受。聊到这里,另一个问题就出现了,血尿这项指标,对于慢性肾病来说,真的有那么重要吗?

每10个成年人就有1个可能患有肾病,到底是真的假的?医生讲清楚 - 天天要闻

国内的一个研究显示,如果我们用试纸真的测出了血尿,那么,这位病人可能已经出现了中重度的蛋白尿,肌酐清除率也可能小于60了,也就是说,他至少是个3期的病人。这里还有一个比较有趣的结论,就是男性如果发现血尿,会更加危险,死亡率会更高,心血管病的发生概率也会更大。

那么,糖尿病肾病的病人为何更容易出现血尿呢?这是因为,血糖异常可能导致多种形式的肾损伤,包括肾小球和肾小管。但血尿通常提示肾小球损伤,因为肾小球如果处于正常状态,红细胞是无法进入肾小管的。

一项研究发现,有典型的糖尿病肾小球病理改变的110例患者中,有54例出现血尿,这提示我们,血尿在糖尿病肾小球病变患者中是普遍存在的。研究还显示,血尿病人较无血尿病人,有更严重的肾脏病变。

每10个成年人就有1个可能患有肾病,到底是真的假的?医生讲清楚 - 天天要闻

这也是张医生今天想说的重点,血尿是一种比较容易发现的问题,所以,糖尿病朋友或肾病高危的朋友,可以通过监测这项指标,早期发现肾脏问题,并给予及时的处理,避免肾病进展到不可收拾的地步。

今天的内容就聊到这里,如果对您有帮助,请关注我,我会带您了解咱们国内最前沿的医学知识,我是张医生,下次再见。

健康分类资讯推荐

这种绿叶膳食纤维是芹菜4倍,钙是牛奶2倍!吃一口嘴里像是“开了空调” - 天天要闻

这种绿叶膳食纤维是芹菜4倍,钙是牛奶2倍!吃一口嘴里像是“开了空调”

如果说夏天有属于自己的味道,那一定是薄荷味的。炎热的天气里,一杯冰镇的薄荷柠檬水,或是一块清凉的薄荷糖,都能瞬间赶走闷热,带来一丝沁人心脾的凉意。社交平台上各种薄荷系列的饮品,比如薄荷拿铁、轻椰薄荷冰奶、薄荷奶绿、薄荷冰沙等,都很受欢迎,每一款光听名字就很清凉。薄荷为啥吃上就感觉凉凉的,营养价值又怎...
儿童因输液频繁死亡,西医致命缺点在哪里?(四) - 天天要闻

儿童因输液频繁死亡,西医致命缺点在哪里?(四)

西医治疗感冒输液的后果:感冒发烧西医是采用对抗的方法,西医认为,发烧是因为外来的细菌、病毒侵入体内,导致调节体温的中枢神经失控而引起的。其治疗不外乎消炎,抗菌,因此理论上支持大量应用抗菌素,以彻底地消灭病菌,还身体一个干净的环境,就是所谓的
生姜不能随便吃?医生提醒:1不要,2不留,3不吃,不懂别乱吃 - 天天要闻

生姜不能随便吃?医生提醒:1不要,2不留,3不吃,不懂别乱吃

俗话说“小暑到,伏天来”,三伏天往往开启于小暑节气。而如今7月已至,小暑进入倒计时,但外界的气候却已经有了明天的“伏味”。气温持续走高,降雨频繁,天空中总是阴云不散,空气湿度就更不用说了,无论白天还是晚上,屋子里都潮乎乎的,有种提前入伏的感
天气越热越要“以热制热”?8个中医养生法,错过三伏等一年! - 天天要闻

天气越热越要“以热制热”?8个中医养生法,错过三伏等一年!

你以为夏天只能靠吹空调、吃冰棍、喝冷饮来给身体降温吗?其实不然!中医却建议:天气越热,越要“趁热打铁”——喝热茶、晒晒背、泡泡脚……这些看似“矛盾”的做法,实则蕴含着中医的养生智慧。学会用“以热制热”的养生妙招,还能有效逼出体内寒气。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