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年!这群福建医生太绝了!在非洲完成多项手术“零突破”,惊呆当地同事……

2025年04月03日15:30:17 健康 8486

今年是福建派遣援外医疗队50周年

当生命的接力棒跨越万里,

从福建传递到非洲,

会发生怎样的故事?

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以下简称厦大中山)的这群医者

有人用手摇钻等原始器材做手术,

有人三度援非,脚步声成当地同事的“定心丸”

......

29年来,他们书写无数奇迹

29年!这群福建医生太绝了!在非洲完成多项手术“零突破”,惊呆当地同事…… - 天天要闻

据厦大中山党委书记吴启锋介绍,自1996年至今,厦大中山共选派12人次赴非洲博茨瓦纳开展医疗援助。队员们在胸外科、神经外科、肝胆外科、泌尿外科以及眼科领域,完成了多项高难度手术的“零突破”,并因此获得了博茨瓦纳卫生部授予的专门感谢证书和多项荣誉。医疗队在履行国家使命的同时,也彰显了福建医者的担当。

29年!这群福建医生太绝了!在非洲完成多项手术“零突破”,惊呆当地同事…… - 天天要闻

医疗队员荣获博茨瓦纳卫生部授予的专门感谢证书

29年!这群福建医生太绝了!在非洲完成多项手术“零突破”,惊呆当地同事…… - 天天要闻

1996年张有彬和队友到达博茨瓦纳








当地同事说:
“感谢你们所做的一切!”






在这些医疗队员中,纪超是重症医学科的护士,他于2020年援非。一位在仰加圭医院工作了45年的老护士曾激动地告诉纪超:“从我年轻时起,中国医疗队就来了,你们的医术和敬业精神一直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你们是第16批,也是我职业生涯中的最后一批,感谢你们为非洲人民所做的一切。”

29年!这群福建医生太绝了!在非洲完成多项手术“零突破”,惊呆当地同事…… - 天天要闻

▲纪超在非洲指导同事如何查看患者生命体征监测数据

神经外科副主任医师林晓宁是第16批援博茨瓦纳医疗队员,他在弗朗西斯敦分队担任神经外科专家,负责博茨瓦纳北部地区相关患者的救治。受援医院院长曾感慨地对他说:“你们带来了真正的改变!”

29年!这群福建医生太绝了!在非洲完成多项手术“零突破”,惊呆当地同事…… - 天天要闻

▲2020年,厦大中山4位医者成为第16批援博茨瓦纳队员赴非洲援助







当地患者说:
“手术是中国医疗队做的!”






身为医者,救治不分国界和肤色。林晓宁回忆,患者出院时骄傲地向朋友宣称“手术是中国医疗队做的”,这让他倍感自豪。在援非的两年里,林晓宁累计完成了200余台手术。尽管当地医院设备简陋,但他总是能克服困难,挽救患者。


林晓宁曾采用手摇钻和咬骨钳等原始工具,耗时4小时完成了一例高难度的开颅肿瘤切除手术,术后患者迅速康复,激动地表示:“中国医生给了我第二次生命!”


29年!这群福建医生太绝了!在非洲完成多项手术“零突破”,惊呆当地同事…… - 天天要闻

▲林晓宁开展高难度脑外科手术

同样出色的还有胸外科医生吴朝辉,他是第16批援博茨瓦纳医疗队弗朗西斯敦分队长。在援非的三年里,他接诊患者1300多人次,开展手术50余台,带领手术团队在博茨瓦纳开创了多个外科的“首例”手术


2021年,吴朝辉成功救治了一名71岁的食管癌患者,打破了当地“70岁以上患者不进行手术”的医疗惯例,并率先开展了食管癌三切口切除术等。

吴朝辉还积极协调两国的合作诊疗,推动落实远程会诊,他坚信:“手术没有最高境界,只有不断前行,才能不辜负患者的信任。”


29年!这群福建医生太绝了!在非洲完成多项手术“零突破”,惊呆当地同事…… - 天天要闻

▲吴朝辉接诊非洲患者

此外,眼科医生徐法松在非洲期间,显著提升受援地区眼科医疗服务能力,并参与建立标准化诊疗体系。神经外科医生杨芳裕则发挥技术优势,完成多例复杂手术示范教学,通过规范化培训提升非洲医护团队专业水平。

既传授医术又播撒文化的种子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影像科医生张有彬,1996年首次踏上非洲大地,并三度请缨援非,累计坚守长达九年。为了更好地与本地患者交流,他特意学习了当地语言。在急诊工作中,为了早点给患者检查,他经常跑步去医院。他的脚步声成为了医院同事的“定心丸”,每当听到他的脚步声,同事们总会说:“doctor zhang is coming!”

在一次紧急救治中,一名50多岁的患者因脑出血急需手术。张有彬迅速为患者进行了ct检查,并与神经外科团队合作成功清除了血肿。患者的家人非常感激,特地在当地报纸上撰文表达对中国医生的谢意

援非护士苏红佑回忆:“当我一针就把患者动脉血采集出来时,在场的技师们都惊呆了,他们好奇地问:‘苏,能不能告诉我们,你是怎么做到的?’”于是,苏红佑把穿刺技巧分解,从定位、进针角度、穿刺、固定等步骤一步一步分享,同行们边听边点头称赞。

苏红佑了解到一些同事喜欢中文歌曲,碍于学习中文比较难而放弃了。后来她想到用拼音写出歌词让护士们练习,他们很快就学会了这些中文歌曲。苏红佑感慨道:“真没想到在这个会说话就会唱歌的国度里,以中文歌曲作为桥梁与国际友人之间的文化交流可以这么简单。”

29年!这群福建医生太绝了!在非洲完成多项手术“零突破”,惊呆当地同事…… - 天天要闻

▲援非结束,科室同事欢送苏红佑回国

非洲龙凤胎取了中国名字

黄志华护士是第13批援博茨瓦纳队员。在博茨瓦纳仰加圭转诊医院,黄志华被分到了新生儿科。援非3年,1000多个工作日,162个通宵夜班,她抢救了620例重症患儿,护理了1925名患儿。

黄志华记得,她照护过一对早产的龙凤胎。女婴出生体重仅730克,男婴出生体重仅1090克中国医生给孩子们取了中国名字,女娃叫“靓靓”,男娃叫“帅帅”,这对龙凤胎倾注了中国医疗队的关注和爱。黄志华每天一上班就去查看这两个孩子,在当时缺医少药的情况下,她用中国传统的小儿推拿方法坚持天天给孩子做抚触。

29年!这群福建医生太绝了!在非洲完成多项手术“零突破”,惊呆当地同事…… - 天天要闻

▲黄志华照护龙凤胎

万幸的是,在中国医护的努力和早产儿妈妈的精心照顾下,双胞胎闯过了体重低下、黄疸、贫血、感染、营养不良、肺炎等重重关卡,在新生儿保温箱中住了77天,体重都超过了1700克,并顺利出院

回国后,龙凤胎的妈妈与黄志华一直保持联系,并通过互联网分享孩子的成长。在双胞胎10周岁生日时,黄志华还特地委托同事送去了中国的传统玉佩作为生日礼物。

29年!这群福建医生太绝了!在非洲完成多项手术“零突破”,惊呆当地同事…… - 天天要闻

▲非洲龙凤胎收到玉佩礼物

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院长尹震宇表示,29年来,中山医者接力援助非洲博茨瓦纳,队员中,有三度出征的医疗骨干,有外科精英,也有护理专家,他们从技术扎根到经验传承,从医疗体系构建到搭建友谊桥梁,将中国医疗智慧深植非洲大地。这是医者大爱无疆精神的时代注脚,更是中国践行全球卫生治理、共筑中非命运共同体的鲜活实践。

滑动查看
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援非医疗队员名单
↓↓↓
29年!这群福建医生太绝了!在非洲完成多项手术“零突破”,惊呆当地同事…… - 天天要闻
29年!这群福建医生太绝了!在非洲完成多项手术“零突破”,惊呆当地同事…… - 天天要闻
(按援非时间排序

影像科张有彬,1996年至1999年、2005年至2011年援非;

眼科徐法松,2002年至2005年援非;

神经外科杨芳裕,2002年至2005年援非;

肝胆外科李涌,2008年至2011年援非;

泌尿外科颜志坚,2012年至2015年援非;

内分泌科黄志华,2012年至2015年援非;

胸外科吴朝辉,2020年至2023年援非;

神经外科林晓宁,2020年至2022年援非;

心内科苏红佑,2020年至2022年援非;

重症医学科纪超,2020年至2023年援非。

福建卫生报全媒体记者:廖小勇

通讯员:石青青

来源:福建卫生报

健康分类资讯推荐

回乡祭祖救了他一命!浙一专家:常回家看看,我们为海外游子健康护航 - 天天要闻

回乡祭祖救了他一命!浙一专家:常回家看看,我们为海外游子健康护航

浙江青田是我国著名侨乡明末以来的300余年无数青田子弟闯荡五洲四海如今,近40万青田籍华侨华人的足迹遍布全球近150个国家和地区他们扎根异域、魂系桑梓世代传承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优秀文化金伯(化名)就是其中一位3年前的清明节前侨居法国29年的他专程寻根祭祖没想到正是这份思乡敬祖之情让在悬崖边上徘徊的他迎来了...
红斑狼疮治疗又有新突破,浙大儿院启动CAR-NK治疗项目 - 天天要闻

红斑狼疮治疗又有新突破,浙大儿院启动CAR-NK治疗项目

(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 刘玫妍)4月3日,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宣布,该院启动了CAR-NK细胞治疗儿童红斑狼疮的临床研究项目,目前已有2例患儿成功接受CAR-NK细胞治疗,未出现不良反应,并且均已停用免疫抑制剂。
癌症≠绝症!这是他们抗癌的“秘方”...... - 天天要闻

癌症≠绝症!这是他们抗癌的“秘方”......

谈到癌症,大多数人都会恐惧、担忧。在南京市玄武区紫鑫城社区,69岁的陈锡建和妻子李占敏用爱与勇气书写着生命奇迹。这对历经癌魔考验的夫妻,不仅用十年时光诠释了“抗癌不是一个人的战役”,更是投身公益事业,用奉献精神让生命之光永恒绽放。系列报道《【我们的节日·清明】归途》,今天一起聆听他们的故事。三月末的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