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乙肝治愈率达33.8%!中国突破乙肝临床治愈难题,肝病防治迎来“中国方案”

2025年03月31日13:22:05 健康 1671

第34届亚太肝病学会年会(APASL 2025)于3月26日至30日在京召开,大会聚焦“多元合作 创造消除和治愈的奇迹”主题。会上,中国科研团队发布多项乙肝临床治愈突破性成果,其中全球最大规模真实世界研究“珠峰项目”显示,慢性乙肝患者48周临床治愈率达33.8%,为全球乙肝治疗树立新标杆。

慢性乙肝治愈率达33.8%!中国突破乙肝临床治愈难题,肝病防治迎来“中国方案” - 天天要闻

中国肝炎防治基金会李增德秘书长

乙肝防治迫在眉睫,中国方案突破治疗瓶颈

我国现存乙肝病毒感染者约7500万,占全球总数三分之一,诊断率与治疗率仅为22%和15%。乙肝病毒可引发肝硬化、肝癌等终末期肝病,每年约0.1%-0.5%的慢乙肝患者发展为肝癌。最新《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将临床治愈确立为理想治疗目标,而中国团队正通过创新实践将这一目标变为现实。

慢性乙肝治愈率达33.8%!中国突破乙肝临床治愈难题,肝病防治迎来“中国方案” - 天天要闻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高志良教授

据记者了解,由中国肝炎防治基金会发起的“珠峰项目”历时7年,覆盖全国400余家医院,累计入组患者超3万例。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发布数据显示,经聚乙二醇干扰素α治疗的核苷经治患者持续治疗36周后,48周临床治愈率突破33.8%,成功实现8848例临床治愈目标。项目牵头专家高志良教授表示:“这标志着我国乙肝治疗从控制病毒向追求治愈的实质性跨越。”

慢性乙肝治愈率达33.8%!中国突破乙肝临床治愈难题,肝病防治迎来“中国方案” - 天天要闻

图/视觉中国

多维度攻坚:降低肝癌风险,覆盖特殊人群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牵头绿洲项目2年研究证实,基于聚乙二醇干扰素α的治疗方案较传统核苷药物降低肝癌风险85%;在儿童乙肝治疗“萌芽项目”显示,7岁以下患儿联合治疗组乙肝表面抗原清除率显著提升;北京佑安医院等牵头“星光计划”针对3000万非活动期感染者,48周表面抗原清除率达30%,累计清除率超60%。

目前,国家卫健委医院管理研究所已在全国设立209家乙肝临床治愈规范门诊,通过个体化治疗方案和全程管理提升治疗依从性。高志良教授透露,下一步将推动临床治愈专家共识更新,并探索新型抗病毒药物临床试验。

中国肝炎防治基金会秘书长李增德指出,从“珠峰”到“绿洲”,中国通过大规模真实世界研究构建了多层次临床治愈体系。可以说,中国在优化治疗路径、降低肝癌风险等方面的经验,为全球实现“2030消除病毒性肝炎”目标提供了关键路径。

文、图 | 记者 张华

健康分类资讯推荐

石鼓区:Deepseek助力卫生健康事业迈向高质量发展 - 天天要闻

石鼓区:Deepseek助力卫生健康事业迈向高质量发展

交流会现场。红网时刻新闻4月4日讯(通讯员 符孝龙)4月3日上午,由衡阳联通石鼓区分公司与衡阳市石鼓区卫生健康局联合主办的“Deepseek赋能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主题交流会在石鼓区成功举行。石鼓区卫健局班子成员、中层骨干和所有基层医疗单位负责人全员参加。会上,联通公司技术团队详细演示并讲解了针对医疗行业的...
卫生巾的“隐秘真相”:3.5亿女性的健康,竟被悄悄背叛! - 天天要闻

卫生巾的“隐秘真相”:3.5亿女性的健康,竟被悄悄背叛!

小林是一名普通的职场女性,平日里忙碌的生活让她对卫生巾的选择十分随意——贵的就是好的,明星代言的总归靠谱。然而,就在一次妇科检查中,她被医生告知:反复的炎症可能与她长期使用的某品牌卫生巾有关。这让她大吃一惊,也彻底改变了她对这个行业的看法。
警惕!挖鼻孔也会有危险!鼻子痒可以这样做! - 天天要闻

警惕!挖鼻孔也会有危险!鼻子痒可以这样做!

日前有新闻报道称,男子因爱挖鼻孔最终导致动脉血管破裂,不得不进行手术修复。乍一听,是不是让你大跌眼镜?该话题也一度冲上新闻热搜榜。毫不夸张地说,抠鼻子这个小动作若是操作不当,确实隐藏着“要命”的大危险。正值春季天气干燥,加之“过敏星人”增多
黄浦区肿瘤防治院肾内科多措并举,为肾病患者康复注入强劲动力 - 天天要闻

黄浦区肿瘤防治院肾内科多措并举,为肾病患者康复注入强劲动力

为进一步提升肾内科护理服务质量,为患者打造优质护理体验,黄浦区肿瘤防治院肾内科以“医”心“医”意服务品牌为引领,从单病种、饮食、运动、心理、康复等多个维度全面发力,通过一系列细致入微且行之有效的行动,汇聚成强大的守护力量,全力帮助肾病患者走
又到一年春茶时,新茶虽好,这些健康隐患你了解吗? - 天天要闻

又到一年春茶时,新茶虽好,这些健康隐患你了解吗?

春天是新茶上市的季节,春季的茶芽翠绿柔软,且富含丰富的维生素、氨基酸,茶汤滋味鲜活,香气宜人且有养生保健作用。爱喝茶的朋友注意了,饮用新茶学问多,其健康影响因茶的品种、饮用方式和个体差异而有所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