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科医生:就诊的流感患者中,中青年人较多,不可掉以轻心

2024年12月31日12:13:07 健康 1789

呼吸科医生:就诊的流感患者中,中青年人较多,不可掉以轻心 - 天天要闻

呼吸科医生:就诊的流感患者中,中青年人较多,不可掉以轻心 - 天天要闻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为便于理解部分情节存在“艺术加工”成分。喜欢点一下“关注”,方便您随时查阅一系列优质健康文章。

流感不是小事儿,尤其是当中青年人成为主要“受害者”时,更要引起我们的高度警惕。最近几年,流感的就诊人群中,中青年人占比逐渐攀升——这些人在大众印象中应是精力旺盛、抵抗力强的一群人。

呼吸科医生:就诊的流感患者中,中青年人较多,不可掉以轻心 - 天天要闻

而越来越多的病例告诉我们,流感对中青年人的威胁绝不亚于儿童和老年人。如果你认为“流感不过是重感冒,扛一扛就好了”,那么很抱歉,这种想法可能要付出惨痛的代价。

流感对中青年人的危害正在被低估。大多数人对流感的认识还停留在“普通的病毒感染”层面,但流感可以迅速摧毁身体的免疫系统,还会引发严重的并发症,甚至在健康人群中也可能致命。

更可怕的是,中青年人往往因为工作压力或对疾病的忽视,耽误了最佳治疗时机,最终导致病情恶化

流感跟中青年人较劲的“逻辑”是什么?

呼吸科医生:就诊的流感患者中,中青年人较多,不可掉以轻心 - 天天要闻

说到流感,大家常会想到孩子和老人是高危人群,这当然没错。但为什么中青年人也会成了流感的“新目标”?这其中有几个原因值得深思。

1. 免疫系统的“双刃剑”效应。

中青年人的免疫系统通常比老年人和儿童更强,这听起来像是好事,但实际并不完全是。很多严重的流感病例中,中青年人因为免疫系统反应过度,出现了“细胞因子风暴”现象——简单来说,身体的免疫反应过于激烈,导致自身组织被攻击,反而加重了感染。

1918年的“西班牙流感”大流行中,全球死于流感的5000万人中,大部分是20到40岁之间的中青年人,这正是因为他们的免疫系统“反应过度”所致。

呼吸科医生:就诊的流感患者中,中青年人较多,不可掉以轻心 - 天天要闻

2. 社交活动和工作环境增加了暴露风险。

在今天的社会,中青年人是职场的主力军,每天都在拥挤的办公室、通勤的地铁、热闹的餐馆中穿梭。这样的高频社交和密集接触,为流感病毒的传播提供了“绝佳温床”。

流感病毒传播的方式非常狡猾:它可以通过飞沫传播,还能在光滑的物体表面存活数小时——你摸过的门把手、键盘、手机屏幕,很可能就是病毒的“中转站”。

3. 忽视早期症状,导致延误治疗。

中青年人往往会因为工作繁忙或对身体的过分自信,忽视流感的早期症状,以为发烧、咳嗽、乏力只是“累到了”或者“感冒而已”。殊不知,流感的恶化速度远比普通感冒快得多。

呼吸科医生:就诊的流感患者中,中青年人较多,不可掉以轻心 - 天天要闻

一位32岁的白领患者曾分享过他的经历:从发烧到呼吸困难,仅仅用了48小时,最后不得不住进ICU抢救。这种心存侥幸的态度,无疑是在给流感“放绿灯”。

流感可不是普通感冒,别再混淆了!

你可能会问:“流感和感冒不都差不多吗?不都是发烧、咳嗽、头疼?”两者的差别大得离谱。感冒是“小打小闹”,而流感是“全副武装的猛兽”。

1. 病毒类型不同。

呼吸科医生:就诊的流感患者中,中青年人较多,不可掉以轻心 - 天天要闻

感冒通常是由鼻病毒冠状病毒引起的,症状较轻且恢复较快;而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发的,分为甲型、乙型、丙型和丁型,其中甲型和乙型是罪魁祸首。流感病毒变异速度极快,每年都会出现新毒株,所以即使去年得过流感,今年仍可能再次感染。

2. 症状严重性不同。

感冒的症状一般局限在上呼吸道,比如流鼻涕、打喷嚏,而流感则会让你全身“瘫倒”,高烧、剧烈头痛、全身酸痛、极度乏力是它的标配如果不及时治疗,流感可能引发肺炎心肌炎甚至多器官衰竭。

呼吸科医生:就诊的流感患者中,中青年人较多,不可掉以轻心 - 天天要闻

3. 对身体的影响深度不同。

流感对中青年人最大的威胁在于它会迅速削弱免疫系统,让你成为其他感染的“靶子”。数据显示,因流感并发症死亡的患者中,有约30%是中青年人,而这些人此前大多都没有明显的基础疾病。

疫苗、戴口罩、勤洗手:老生常谈背后的科学原理

可能有人会觉得“流感疫苗没啥用”“戴口罩太麻烦”,但事实是,这些看似简单的措施,背后蕴藏着深刻的科学依据。

1. 为什么疫苗是对抗流感的“王牌”?

呼吸科医生:就诊的流感患者中,中青年人较多,不可掉以轻心 - 天天要闻

流感疫苗的原理是通过接种灭活病毒或其蛋白片段,让身体提前“认识”流感病毒,从而在真正感染时快速做出免疫反应。虽然疫苗不能100%预防感染,但它可以大幅降低重症风险。研究表明,接种流感疫苗后,重症流感的发生率可降低60%以上。

2. 戴口罩的意义是“防病毒”。

流感病毒的传播途径主要是飞沫和空气气溶胶,而口罩可以有效阻挡病毒颗粒的扩散。戴口罩还可以提醒自己和他人保持卫生习惯,比如避免用手触摸口鼻。

3. 勤洗手为什么比“吃药”还重要?

呼吸科医生:就诊的流感患者中,中青年人较多,不可掉以轻心 - 天天要闻

手是病毒传播的重要媒介。你可能在无意间用手摸过公共场所的物品,然后再揉眼睛、擦嘴,这就给病毒进入体内开了后门。用肥皂和流动水洗手至少20秒,是防止病毒传播的简单而高效的方法。

中青年人对流感的三大认知误区

误区一:年轻力壮,不怕流感

“我身体好,得了流感扛两天就过去了。”——这种想法是流感的“帮凶”。流感对于中青年人的打击可能比老年人更严重,因为他们经常忽视早期症状,导致病情恶化。

误区二:不发烧就不是流感

呼吸科医生:就诊的流感患者中,中青年人较多,不可掉以轻心 - 天天要闻

流感的表现形式很多样,有些患者可能只有头痛、乏力等症状而不发烧,但这并不意味着病情轻微。流感病毒可以在无声无息中对身体造成严重伤害。

误区三:只靠药物就能搞定流感

抗病毒药物如奥司他韦确实能缓解流感症状,但它的效果取决于用药时机。如果在感染后48小时内未及时用药,药物的效果会大打折扣。单靠药物而忽视休息和护理,流感可能造成更大的损害。

历史上,流感多次改变了人类的进程。1918年的“西班牙流感”夺走了数千万人的生命,更让当时的医疗体系几乎崩溃。在中国古代,类似的“疫病”也时有记载,如《温疫论》中提到的“大头瘟”,可能就是一种类似现代流感的疾病。

呼吸科医生:就诊的流感患者中,中青年人较多,不可掉以轻心 - 天天要闻

流感不是感冒,它的威胁就在于它的快速性和隐匿性。对中青年人来说,忽视流感可能付出的代价不只是几天的病假,而是生命的代价。

别再觉得自己年轻就无所谓了。流感疫苗、良好的卫生习惯、对早期症状的重视,这些看似简单的事情,才是真正保护你和家人健康的关键。

参考文献

《流感防控指南(2023年版)》

中华医学杂志》:流感病毒与免疫反应的研究进展

世界卫生组织WHO):流感疫苗的作用与效果报告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流感流行病学数据分析

健康分类资讯推荐

50岁如何避免“断崖式衰老”? - 天天要闻

50岁如何避免“断崖式衰老”?

50岁是人生的重要转折点。在这一时期,人体内的激素平衡发生变化,无论身体还是精神都面临着巨大的挑战。这个50岁左右的时间点被日本老年健康专家和田秀树称为“思秋期”,和日语中的“思春期”(即青春期)相对应。
离上市更近的佰泽医疗仍受桎梏,难道民营医院“长坡厚雪”是伪命题? - 天天要闻

离上市更近的佰泽医疗仍受桎梏,难道民营医院“长坡厚雪”是伪命题?

文 | 医药研究社对比庞大的公立医院系统,扎根肿瘤细分赛道的民营医院靠“小而美”出圈,通过差异化布局,一定程度避开了公立医院的主战场,也成为填补医疗服务缺口的重要拼图。这一赛道的明星企业不少,比如美中嘉和,该公司属于国内民营肿瘤医疗第一梯队,去年1月于港交所正式上市。值得一提的是,美中嘉和上市首日即遭遇...
新冠病毒抬头?钟南山:不必恐慌,要重点关注这类人群 - 天天要闻

新冠病毒抬头?钟南山:不必恐慌,要重点关注这类人群

新冠病毒又活跃了?5月19日,“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在广州接受记者专访,对新冠病毒流行趋势做出最新判断。“这一轮新冠感染整体上可防可控,不必恐慌。”钟南山提醒,对于部分65岁以上且有基础病的老年人来说,存在一定危险,建议感染者要在48小时内尽快服用特效药,如来瑞特韦、先诺特韦和民得维等...
身居闹市,心向自然,城里人也能养出山野好身体 - 天天要闻

身居闹市,心向自然,城里人也能养出山野好身体

“天天困在楼房里,吸着汽车尾气,吃的外卖快餐,这身子骨能好吗?”您是不是也常听老邻居们这样抱怨?别急着叹气!咱老祖宗《黄帝内经》早说了:“人以天地之气生”,住在城里照样能“偷”来山野的养生诀窍,关键得懂这“闹市中取静”的门道!
58天瘦了18斤,我明白了!为什么一吃晚餐,体重就下降了 - 天天要闻

58天瘦了18斤,我明白了!为什么一吃晚餐,体重就下降了

去年冬天有位客户找我,说自己尝试过各种方法却总在体重上“卡壳”。她提到以前为了控制体重,晚上只啃黄瓜或喝代餐粉,结果半夜饿了,第二天反而吃得更多。后来我们调整了她的晚餐模式,58天后她发来消息:“原来晚餐吃对了,身体真的会自己调整!
做完体外冲击波碎石后,是不是就“万石如意”了? - 天天要闻

做完体外冲击波碎石后,是不是就“万石如意”了?

当体检报告显示泌尿系统结石时许多患者的第一诉求往往是尽快消除结石泌尿外科对付泌尿系结石有一套常见的“隔山打牛”术那就是“体外冲击波碎石”——将冲击波从体外准确无误地传给“石头”将其粉碎消灭万恶的结石图源:soogif但有些做体外碎石的患者都
长时间戴或有损听力 - 天天要闻

长时间戴或有损听力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发布数据显示,全球有超过10亿12岁至35岁之间的年轻人,正面临无法逆转的听力损失风险。随着年龄的增长,听力功能下降本身就不可逆转,再加上长时间戴耳机、爱乱掏耳朵、不会正确擤鼻涕、爱熬夜这几件容易影响听力的事,总有一件是你们爱做的——若任由这些行为继续伤害耳朵,可能导致耳聋提前找上门。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