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胃炎“祸根”被揪出?医生:有这3种坏毛病的人,要尽快改正!

2024年12月18日14:04:06 健康 1475

声明:本文均是结合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等相关信源,为了方便大家更好的理解,部分情节存在“艺术加工”,旨在更加趣味性的科普健康知识。

现代社会中,肚子疼似乎成了不少人的家常便饭,很多人不把肚子痛当回事,觉得只是吃错了东西、吃多了或者是胃肠不适。可是你有没有想过,这可能是肠胃炎在悄悄找上你?

肠胃炎并不像一些严重的疾病那样一眼能看出来,但它的危害却不容小觑,甚至会悄悄引发一些更严重的消化系统问题。

具体来说,肠胃炎通常表现为腹痛、腹泻、呕吐、恶心等一系列不适,严重时还可能导致脱水、发热、乏力等症状,甚至引发更严重的胃肠道出血、胃溃疡等并发症。

有些人可能每隔一段时间就会经历一次腹泻,或者肚子经常发胀、消化不良,很多人会觉得这是“小问题”,吃点药就能缓解,时间久了就不太重视。

肠胃炎“祸根”被揪出?医生:有这3种坏毛病的人,要尽快改正! - 天天要闻

然而,肠胃炎如果不及时处理或反复发作,它的危害是很大的,长时间的胃肠道炎症会损害胃肠道的黏膜,会导致慢性胃炎、肠道功能紊乱等问题。

许多人一旦肚子疼或腹泻,通常会想到去吃些药物,像是一些止泻药、抗生素等,但这些药物的使用不当,尤其是没有找到肠胃炎的真正原因,可能会让问题变得更加复杂。

肠胃炎“祸根”被揪出?医生:有这3种坏毛病的人,要尽快改正! - 天天要闻

肠胃炎如果没有经过科学、有效的治疗,或者没有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它很可能会成为你健康的一颗定时炸弹。

你没有意识到它的存在,它就悄悄地在伤害你的胃肠系统,让你承受更多的痛苦。

所以,在现代社会里,肠胃炎不再是一个小问题,如果你频繁出现胃痛、腹泻、消化不良等症状,甚至伴随有恶心、呕吐等不适,那就应该引起警觉。

肠胃炎“祸根”被揪出?医生:有这3种坏毛病的人,要尽快改正! - 天天要闻

喝水

大家都觉得喝水多了是好事,反正不喝水肚子会疼,喝多了也不至于有啥大问题,然而,问题的关键不在于“喝水”本身,而是喝水的方式和时机。

如果你没有注意到这些细节,久而久之,你的胃就会开始“抱怨”,这可不是危言耸听,我们身边有很多人,工作忙碌,总是等到非常渴的时候才猛灌一大杯水。

结果一喝水,肚子就开始不舒服,甚至痛得厉害,有人觉得,这不就是“肚子太空”了,喝几口水不就好了,但事实是,这种急于大口饮水的方式,反而会让胃部受到很大冲击。

肠胃炎“祸根”被揪出?医生:有这3种坏毛病的人,要尽快改正! - 天天要闻

而且,胃部过度扩张也可能引发胃酸反流,最终让肠胃受损,轻则出现胃痛、腹胀,重则引发肠胃炎,慢性炎症让胃肠道的正常功能逐渐下降。

有这样一位患者,他的日常作息非常不规律,常常在午餐后急匆匆地吞下很多水,结果胃部一直处于不舒服的状态,感觉自己总是肚子胀胀的。

他以为这只是“胃不好”,所以继续吃药、喝水,希望能缓解这种症状。

肠胃炎“祸根”被揪出?医生:有这3种坏毛病的人,要尽快改正! - 天天要闻

然而,几个月后,他的症状越来越严重,不仅是胃部不适,甚至有时腹泻、腹痛,他最终被诊断为胃炎和肠胃功能紊乱

医生告诉他,频繁饭后大量饮水,已经破坏了胃的消化过程,给肠胃炎的产生提供了有利条件。

所以,喝水的方式很重要,你要记得,千万不要急于在饭后大喝水,最好是饭前一小时或饭后一小时再喝水,才能保证胃的正常消化功能。

肠胃炎“祸根”被揪出?医生:有这3种坏毛病的人,要尽快改正! - 天天要闻

吃得太快

现在好多人吃饭时,“狼吞虎咽”那都是家常便饭,吃饭的时候着急忙慌的,嚼吧几下,好多食物还没咋嚼碎呢,就直接咽下去了!

虽然这样能省点时间,实际上对肠胃可不好,肠胃炎好多时候就跟吃饭快有关系,咱这消化系统又不是机器,它得慢慢悠悠地把食物分解了、吸收了。

吃得过快,不仅没有给胃部足够的时间去消化食物,还可能因为咀嚼不充分,导致食物颗粒过大,增加胃肠的工作量,最终可能引发胃炎和肠胃炎等问题。

有这样一位患者,工作时常常面对电脑屏幕,没时间做一顿正餐,每次中午,都是匆忙吃点快餐,甚至连座位都懒得坐。

肠胃炎“祸根”被揪出?医生:有这3种坏毛病的人,要尽快改正! - 天天要闻

吃得很快,几分钟就解决掉一餐,刚开始,他并没有感受到什么不适,甚至觉得自己的肚子非常好用,什么都能吃。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他开始频繁感到胃部不适,肚子胀、胃痛,严重时还伴随着恶心、呕吐。

去医院检查后,发现他已经患上了急性胃炎,原因就是由于快速进食导致胃的消化压力过大,长期这样下去,胃的自我修复能力下降,胃黏膜受损,最终引发了胃炎和肠胃炎。

这一点可以看出,吃饭速度与肠胃健康有着直接的关系,吃饭时,务必慢下来,咀嚼充分,给胃部充足的时间来消化,这才是保养胃肠的正确方式。

肠胃炎“祸根”被揪出?医生:有这3种坏毛病的人,要尽快改正! - 天天要闻

食物搭配错误

大家都知道,饮食健康对肠胃来说至关重要,但你可能没想过,食物搭配的错误也会引发肠胃炎。

一位患者,她平时就喜欢在午餐时搭配各种食物:午餐时,她会吃肉类、米饭,还有水果沙拉、饮料等,甚至有时候还加上一些甜点。

这些食物在一起,糖分、脂肪、蛋白质的含量高,极易导致胃部消化不良。

她一度没有意识到自己不当的饮食习惯,直到她开始感到胃部持续不适,频繁胃痛、腹胀等,体力也明显下降,经过检查,她被诊断为慢性肠胃炎

肠胃炎“祸根”被揪出?医生:有这3种坏毛病的人,要尽快改正! - 天天要闻

医生分析她的饮食,发现她的搭配不当,糖分、蛋白质、脂肪交织在一起,胃部没有足够的时间和消化液去处理这些食物,导致消化系统超负荷运作,最终加重了胃肠道的负担。

对于胃肠不好的人来说,过多的酸性食物和重油重盐的食物一起吃,不仅加重肠胃负担,还可能导致炎症的发生,所以,了解食物的相互作用,合理搭配,才是保护肠胃健康的关键。

肠胃炎“祸根”被揪出?医生:有这3种坏毛病的人,要尽快改正! - 天天要闻

说到底,肠胃炎并不是“运气不好”或者“碰巧”得来的,它更多的是由于一些长期不良的生活习惯积累所导致的。

因此,如果你有这些不良的饮食和生活习惯,就得赶紧调整过来,避免肠胃炎找上门,一旦开始注意这些细节,你会发现肠胃问题不再频繁出现,身体的整体状况也会变得更好。

所以,无论你是工作繁忙的上班族,还是有不良饮食习惯的年轻人,改掉这些看似无关紧要的小毛病,才是预防肠胃炎的最佳方法。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若身体不适,请及时咨询专业医生

关于肠胃炎您有什么看法?欢迎评论区一起讨论!

肠胃炎“祸根”被揪出?医生:有这3种坏毛病的人,要尽快改正! - 天天要闻

参考资料:

[1]马海峰 .溃疡性肠胃炎与胃肠道病变相关性研究,现代实用医学, 2020-07-20.

肠胃炎“祸根”被揪出?医生:有这3种坏毛病的人,要尽快改正! - 天天要闻

健康分类资讯推荐

这些App、SDK收集使用个人信息行为存在问题!中央网信办通报 - 天天要闻

这些App、SDK收集使用个人信息行为存在问题!中央网信办通报

根据中央网信办、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市场监管总局联合发布的《关于开展2025年个人信息保护系列专项行动的公告》,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网络数据安全管理条例》《App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行为认定方法》等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中央网信办组织对App、SDK收集使用个...
91岁大爷确诊喉癌,接受高难度半喉切除术!提醒:长期吸烟、酗酒很危险 - 天天要闻

91岁大爷确诊喉癌,接受高难度半喉切除术!提醒:长期吸烟、酗酒很危险

众所周知,咽喉是人体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器官,集中着呼吸、发音和吞咽等功能,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近日,长沙泰和医院耳鼻喉科主任毛坤华带领的医护团队成功为一位 91 岁高龄患者实施“气管切开术+垂直半喉切除术+喉功能重建术”。术后患者恢复良好,现已康复出院。近日,91岁徐爹爹(化姓),因反复头晕、肢体乏力,伴有眩晕...
人民日报: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对待患者就讲一个厚道 - 天天要闻

人民日报: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对待患者就讲一个厚道

厚道,是一种兼具道德厚度与行为温度的价值准则,不仅是衡量医德的精神刻度,更是践行医者初心的精神底色。近日,《人民日报》以《对待患者就讲一个厚道》为主标题,生动报道了我院医务工作者传承“厚道行医”文化,为无数家庭点亮生命曙光的感人事迹。
体重管理起来!成都“万步有约”健走激励大赛启动 - 天天要闻

体重管理起来!成都“万步有约”健走激励大赛启动

5月8日,由成都市卫生健康委员会、成都市体育局联合主办的成都市2025年“万步有约”健走激励大赛启动仪式在温江区金马街道滨河公园举行。本次活动积极响应“体重管理年”的号召,旨在通过推广健走运动,帮助市民管理体重,迈向健康生活。
国家喊你来减肥 一起“享‘瘦’生活” - 天天要闻

国家喊你来减肥 一起“享‘瘦’生活”

自2024年6月起,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联合多部门正式启动为期三年的“体重管理年”行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体重管理"议题已引发广泛讨论,成为社会关注热点。随着公众健康意识的显著提升,科学管理体重、维护体态健康逐渐成为全民共识。
七旬老人胃肠“越狱”腹壁撕开31厘米 医生妙手修补成功 - 天天要闻

七旬老人胃肠“越狱”腹壁撕开31厘米 医生妙手修补成功

两年前,七旬老人张阿姨因多次腹部手术后腹壁形成长达31厘米的切口疝,肠管、胃等脏器“越狱”脱出腹腔外,在皮下形成“第二腹腔”生活备受影响。经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疝与腹壁外科团队多学科协作,最终成功修复。该院疝与腹壁外科主任郑燕生强调:“腹壁切口疝早期易被忽视,但拖延治疗将导致手术风险倍增,患者需抓住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