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压高到多少会发生脑出血?高血压有3条“红线”,心里要有数

2025年05月04日18:22:04 健康 1897

血压高到多少会发生脑出血?高血压有3条"红线",心里要有数。

李医生课堂。

大家好我是李医生。很多人都知道血压高不好,但到底高到多少容易出事,尤其是脑出血这种要命的风险,这3个血压值一定要记牢了,全是干货,建议点赞收藏。

·第一条红线:血压≥140/90mmHg(确诊高血压)。只要高压(收缩压)≥140或者低压(舒张压)≥90,哪怕只超一项就属于高血压一级了。这个时候可能没啥感觉,但是血管已经开始受伤害了,比如说血管壁变厚,弹性变差,就像水管长期的水压高,内壁就会越来越脆。

血压高到多少会发生脑出血?高血压有3条“红线”,心里要有数 - 天天要闻

·第二条红线:血压≥160/100mmHg。这是高危预警,必须干预。当高压≥160,低压≥100,属于高血压二级。这个时候血管已经承受不了了,就像水管里的水压长期超标,斑块容易破裂,血栓容易形成,心脑肾的负担成倍的增加。

血压高到多少会发生脑出血?高血压有3条“红线”,心里要有数 - 天天要闻

·第三条红线:血压≥180/120mmHg。高血压急症,马上就医。高压≥180,低压≥120,这是高血压3级,属于血压爆表状态,随时可能爆血管,尤其是脑出血,就喜欢在这个时候找上门。因为血压突然飙升,脑血管承受不住压力就会破裂出血。

脑出血的前兆:突然剧烈的头痛、呕吐、手脚发麻、说话不清楚、走路不稳。一旦出现这些症状,立刻平躺拨打120,千万别自己开车去医院。

血压高到多少会发生脑出血?高血压有3条“红线”,心里要有数 - 天天要闻

在这特别提醒,就算没有症状,只要血压≥180/120,哪怕是第一次发现也得赶紧去急诊。医生可能会静脉用药,迅速降压,防止器官急性损伤。

有3个护脑的关键,高血压的人一定要做到:每天测血压,早上起床之后,晚上睡觉前各测一次,记在本子上。波动大的时候及时就医,别碰升压行为,比如熬夜、情绪激动、用力大便,还有包括大量的喝酒,药不能停。哪怕血压降下来了也得按医嘱吃,随便停药会让血压反弹,比不吃药还危险。

血压高到多少会发生脑出血?高血压有3条“红线”,心里要有数 - 天天要闻

这期的健康分享就到这里,关注我了解更多的健康知识,下一期再见。记得点赞关注哦!

健康分类资讯推荐

经常腰背痛的人,劝你改改这3种睡姿 - 天天要闻

经常腰背痛的人,劝你改改这3种睡姿

睡觉是一天中最惬意的时刻,也是身体进行自我修复的关键时期。但现实是,很多人睡醒后不仅乏力疲倦,还可能腰酸背痛……医生提醒,有些睡姿正悄悄伤害你的腰和脊柱,比如跨栏式、虾皮式、投降式睡姿。专家提醒,你不良睡姿是如何伤身的,并教你选一个合适的姿
经常买这几种肉,可能增加家人的肠癌风险 - 天天要闻

经常买这几种肉,可能增加家人的肠癌风险

你平时去超市时,经常买哪一种肉?近期,一项大型研究指出,过量摄入红肉和加工肉,与结直肠癌风险显著增加有关。换句话说,合理选购并搭配餐桌上的肉类,就有助帮家人降低肠癌风险。《生命时报》邀请专家,告诉你怎么吃肉更健康。
椭圆形办公室的病人 - 天天要闻

椭圆形办公室的病人

导语‖《傲慢》(Hybris)一书揭露了乔·拜登(Joe Biden)在健康衰退下的总统生涯及其团队掩盖真相的复杂内幕。年届86岁的拜登被指精神与体力不堪重负,难以胜任第二任期,其团队却坚称他健康无....
德国如何处理精神疾病罪犯? - 天天要闻

德国如何处理精神疾病罪犯?

大纲‖《法兰克福汇报》深入探讨心理疾病罪犯的司法处置,澄清公众对“无罪即自由”的误解。 文章解析德国法律如何判定精神疾患免责罪犯,揭示其在强制治疗与社会再融入中的挑战。 2023....
冠心病与洗脸有关?医生强调:老年人洗脸时,要多留意这3点 - 天天要闻

冠心病与洗脸有关?医生强调:老年人洗脸时,要多留意这3点

清晨的阳光透过窗帘的缝隙,悄然洒入卧室。68岁的张大爷,一如既往地起床洗漱,开启新的一天。当他正准备洗脸时,突然感到胸口一阵沉重,随之而来的还有短暂的气喘。张大爷愣了一下,赶紧坐下休息,心想着这可能只是因为起得太急。然而,几分钟后,症状并未
医生研究表明:猪油对人体肠道健康具有积极影响,来了解 - 天天要闻

医生研究表明:猪油对人体肠道健康具有积极影响,来了解

生活中,很多中老年朋友都深有体会:身体不适、消化不良、肠胃问题时不时地打扰着日常生活和工作。有的人因为肠道不舒服,连平时最简单的饭菜都吃得提不起兴趣,胃胀、腹泻、便秘成了难以摆脱的困扰。慢慢地,精神状态也受到了影响,原本爱热闹的他们变得沉默
高强度锻炼可能更有利于卒中后的步行恢复?真的靠谱吗?速看 - 天天要闻

高强度锻炼可能更有利于卒中后的步行恢复?真的靠谱吗?速看

许多卒中(中风)患者在康复训练中被鼓励“稳扎稳打”“循序渐进”,大多数人也习惯于每天进行慢速、低强度的步行或腿部运动。然而,近年来不少研究表明:高强度锻炼可能更利于刺激神经重塑,从而促使步行能力迅速恢复。这样看似“急于求成”的方法,真的靠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