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耀华:爱好文艺的医疗组长 用真诚对待每一位患者丨名医风采秀②

2024年04月17日16:05:11 健康 1727

封面新闻记者 罗轩 摄影报道

陈耀华:爱好文艺的医疗组长 用真诚对待每一位患者丨名医风采秀② - 天天要闻

陈耀华查房

4月16日一大早,陈耀华冒着密密春雨早早地赶到医院,交接班结束后,迅速开始查房。前一天用了什么药?效果如何?今天要注意些什么?陈耀华对医疗组管理下的30多位患者情况了如指掌。从早上8点开始,查房一直忙到10点半才结束。“作为一线医生,门诊和查房是我们最基础的工作。”

处处透着低调谦逊的年轻名医

陈耀华,生于1982年,2010年研究生毕业后,一直在达州市中心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工作。一路走来,他早已褪去了曾经的青涩,成长为达州市中心医院的中流砥柱。

尽管已获誉无数,但他仍处处保持着谦逊和低调。在达州市中心医院的一众名医大家之中,陈耀华也并不十分耀眼,他还在继续成长的路上前行。

陈耀华:爱好文艺的医疗组长 用真诚对待每一位患者丨名医风采秀② - 天天要闻

陈耀华查看患者影像资料

在院外,他是四川省“卫生健康英才计划”中青年骨干人才、首届“达州名医”、首届达州“文卫菁英”、第三届达州市“大美医者”;在院内,他是院长助理、内科系统主任、医疗组长。在众多荣誉中,他最为看重的还是医疗组长,这是他仍扎根一线、践行医者初心的舞台。

对于这些头衔和荣誉,陈耀华表示,都得益于医院和科室前辈们的推荐,没有他们的推荐,我不可能成长得这么快。话语中透着低调和谦逊。当然更多的还是他自己的踏实和努力,在十几年的从医生涯中,他到少数民族地区对口支援过,也到意大利做过访问学者,更是在疫情严重时披坚持锐星夜驰援吉林抗疫。

最难能可贵的是,他仍坚守在治病救人的第一线:“我每周坐一次门诊,查三次房,必须保持与病人的联系,才能让我的医生生涯更有生命力。”

学会放手让同事都能快速成长

“一个人走得好不是真的好,一个人跑得快也不是真的快。”在陈耀华眼中,自己的成长与前辈的带携密不可分。现在,他也在带团队,因此,他的愿望是团队的每一个人都能快速成长。让同事快速成长,他的秘诀是:学会放手。

陈耀华:爱好文艺的医疗组长 用真诚对待每一位患者丨名医风采秀② - 天天要闻

陈耀华参加学术会议

陈耀华有两个团队,一个是医疗组的小团队,另一个是大内科系统的大团队。小团队而言,加陈耀华一共4名医生,管理30多张床位。

陈耀华说:“因为呼吸方面的疾病比较多,基本常年都是住满了患者的,我对医疗组的同事要求,就是要多做事,做事才能让自己成长。我自己也在学会放手让他们去做,换言之,他们成长了我也才能轻松点。”

对于大团队而言,陈耀华直言很有压力。该院大内科系统共有21个科室,医护人员共1101人,管理1125张床位,基本占据了该院床位的半壁江山。他坦言:“压力主要来自于要让系统内每个科室都能得到更好的发展,要让每个人都能从这份工作中得到更多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尽管很难,但是陈耀华一直在努力,既从宏观政策上全面把控,又从微观操作中去规范,目的只有一个:让这个团队变得更优秀。

用对文艺的真诚对待每一位患者

医生的工作要求对专业的高度认真负责,从另一个角度来讲,无疑也是繁忙而枯燥的。就像一个天平,工作要求太高,生活难免被忽视。而在陈耀华眼里,工作与生活的矛盾是可以通过业余爱好来调节的。

谈到自己的业余爱好,陈耀华笑言:“平时空闲的时候,喜欢写写画画和摄影。我写东西不追求发表,都是对生活的一些所感所悟。用真诚的心去感受生活,就像我们永远要以真诚对待我们的每一位患者一样。”

陈耀华:爱好文艺的医疗组长 用真诚对待每一位患者丨名医风采秀② - 天天要闻

陈耀华摄影作品

“从方舱医院出来,刚好看见夕阳落山,东北平原这个季节的太阳角度还很低,血染的晚霞,静谧的白桦林,斑驳的墙体,映在大巴车玻璃上,格外美。要是没有疫情,这种美就不会那么孤芳自赏了。”

这是2022年4月,陈耀华在吉林抗疫时写下的文字。在此期间,他通过一篇篇感性与理性交织的文字,让我们见证了疫情下真实的长春,也给疫情下的人们带来希望和力量。

陈耀华:爱好文艺的医疗组长 用真诚对待每一位患者丨名医风采秀② - 天天要闻

夕阳下的长春(陈耀华摄影作品)

抗疫结束,临别之际,他更是写下一首长诗《长春,后会有期》。令其欣慰的是,这首诗被选作四川援吉医疗队的临别赠诗,送给了长春人民。

作为医生,加班是常事,好在有妻子的理解和支持。“家属是老师,时间相对规律一点,所以平时家里面的事她费心多一些,还有父母帮衬着可以照顾下小孩。所以自己才能更全身心地投入工作。”(部分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微信关注:ihxdsb,报料QQ:3386405712】

健康分类资讯推荐

人在乡村坐,名医网上来——东台市中医院中医远程会诊见闻 - 天天要闻

人在乡村坐,名医网上来——东台市中医院中医远程会诊见闻

传统中医望闻问切,最基本的条件就是医生患者面对面。即使是在高科技发达的21世纪,医疗远程会诊也只是在西医院比较常见。很难想象,中医可以远程为患者把脉、面诊、开药、治病。然而就在今天,在江苏省盐城市东台市中医院的所见所闻,却彻底颠覆了许多人固有的认知。采脉仪、把脉仪、面舌仪……在东台市中医院门诊大楼四楼...
深圳平湖南综合物流枢纽项目开展“送健康体检”活动 - 天天要闻

深圳平湖南综合物流枢纽项目开展“送健康体检”活动

6月22日,记者获悉,深圳平湖南综合物流枢纽项目联合深圳大学附属华南医院开展“送健康体检”活动,一线建筑工友在“家门口”享受了贴心周到的体检服务。“平时去医院体检又花钱又排长队,这次免费体检送上门,省时省力还省钱,我们听到消息第一时间就来了。”工人吴世杰激动地说道。据悉,本次活动惠及中铁四局平湖南综合...
二甲双胍这个副作用发病率在2%至30%之间,特别是老人 - 天天要闻

二甲双胍这个副作用发病率在2%至30%之间,特别是老人

早晨,84岁的李老先生如往常一样,在公园里悠闲地散步。但不同于以往的是,他最近总感觉头晕乏力,步态也显得有些不稳。这样的症状持续了两周,直到一次不慎摔倒,才让他和家人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李老先生患有2型糖尿病多年,一直服用二甲双胍控制血糖
来社康,免费筛查肠癌,深圳这家医院继续牵手国医大师 - 天天要闻

来社康,免费筛查肠癌,深圳这家医院继续牵手国医大师

6月22日,深圳市“医疗卫生三名工程”周岱翰国医大师中医肿瘤团队项目(第二轮)启动暨国家中医优势专科建设单位揭牌仪式暨第六届国医大师周岱翰学术思想研讨会在广州中医药大学深圳医院举行。因人因时因地治病救人,成立岭南中医肿瘤防治联盟自2018年广州中医药大学深圳医院首次引进周岱翰国医大师中医肿瘤团队,五年来,...
百余名专家出诊!深圳大学总医院六周年院庆大型义诊即将开始 - 天天要闻

百余名专家出诊!深圳大学总医院六周年院庆大型义诊即将开始

深圳大学总医院即将迎来六周年院庆纪念日。2024年6月27日,医院将举办六周年大型义诊,“三名工程”专家助力,全院百余名专家出诊,为市民送上健康关怀。近期深大总医院多个“三名工程”专家团队将从北京、上海等地陆续赶到深圳助力。总医院超100名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高年资医生参加义诊,他们具备丰富的临床诊疗经验,...
疲软无力,千古方【阳仙散】,补肾壮阳,增硬起委 - 天天要闻

疲软无力,千古方【阳仙散】,补肾壮阳,增硬起委

疲软无力,千古方【阳仙散】,补肾壮阳,增硬起委,金枪不倒。疲软无力,千古方【阳仙散】,补肾壮阳,增硬起委,金枪不倒。中医上说:"阳强则寿,阳衰则天"。由此可见,阳气是人体最好的药,它就像太阳,有太阳的地方才有生机,阳气充足的人才有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