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医生的十年:帮300个家庭与死亡和解

2024年04月08日17:25:26 健康 1545

“世间没有哪一种帮助的意义,

大过于帮助一个人好好地死。”

2014年年底,

陈健鹏从一本书中看到这句话,

泪流满面,

“我忽然找到了自己的人生使命。”

——第10718个天天正能量获奖故事

清明节刚过,缅怀逝去的亲人时,我们该如何看待死亡?

对很多医者来说,他们会永远记住自己送走的第一个病人。但陈健鹏印象更深的是他成为医生两年后送走的一个病人。

惨烈,是陈健鹏对当时场景的形容。

一位位患者的离世让陈健鹏思考,一个人应该怎样离开?是进行毫无意义的抢救增加病人痛苦,还是让病人安详走完人生最后一公里?

一个医生的十年:帮300个家庭与死亡和解 - 天天要闻

一位位患者的离世也让陈健鹏觉得,人不应该像一只把头埋进沙漠里的鸵鸟假装死亡不存在,而应直面死亡,更好地活在当下。

一个医生的十年:帮300个家庭与死亡和解 - 天天要闻

“赶紧过去,12床不行了。”护士的喊声传遍山东省立医院肿瘤化疗科。

这是2012年的一个普通周一。一大早,科里正在进行交接班,几乎所有的医生在听到喊声后,赶到了12床。

患者是一位肺癌晚期的中老年患者,入职两年的陈健鹏是他的主管医生。实际上陈健鹏早就预判到这名患者的死亡,但作为医者,他认为应该尽全力抢救。

半小时的胸外心脏按压,没有从死神手里抢回患者的生命。医学上,此时可以宣布患者临床死亡。

一个医生的十年:帮300个家庭与死亡和解 - 天天要闻

就在陈健鹏准备停下时,患者的两个还在读大学的孩子扑通跪下,一人抱住陈健鹏的一条大腿,“陈医生,你救救我父亲,我还没好好跟他说话,还没跟他告别……”面对家属如此强烈的抢救意愿,陈健鹏表示,“我们不得不再去做没有意义的抢救。”

又是快半个小时的按压,忽然“咯噔”一声,陈健鹏的心一沉,他判断,患者,或者说逝者,肋骨断了。陈健鹏停了下来,即使家属仍在苦苦哀求。

晚上回到家,陈健鹏觉得胸口特别疼,他想到了患者临终那刻的痛苦。更觉得,医者用治病救人的本能,全力以赴上演了一场以临终者痛苦离世为代价的戏给活着的人看。

一个医生的十年:帮300个家庭与死亡和解 - 天天要闻

过去大部分家属都存在这样一个生死观以为全力抢救就是尽孝,医生也在积极配合过度医疗,这会让病人增加无端的痛苦。

“不应该这样。”从那时起,陈健鹏的心里种下了一颗种子。

一个医生的十年:帮300个家庭与死亡和解 - 天天要闻

“世间没有哪一种帮助的意义,大过于帮助一个人好好地死。”

2014年年底,陈健鹏从一本书中看到这句话,泪流满面。陈健鹏想,帮一个人好好地死,就是帮助他好好活到生命的终点,“我忽然找到了自己的人生使命。”

2014年,陈健鹏开始致力于安宁疗护。

一个医生的十年:帮300个家庭与死亡和解 - 天天要闻

“病人应该是一个有着各种文化背景,有着自己独特经历,对身体、心理、社会甚至对人性都有一定诉求的人。”陈健鹏说,安宁疗护做的,不仅仅是给病人装在瓶子里的药,还有一双伸出去安抚病人的手以及温暖人心的语言。

很快,2015年年初,陈健鹏关注到一名卵巢癌晚期患者黄甜(化名),还有两三个月时间,她的生命就要走到终点。

多种原因叠加,陈健鹏果断请假一个月,赶到潍坊临朐,为黄甜进行居家安宁疗护,指导她用药,指导家属如何更好照顾她,以及帮她解开心结,完成心愿。

30岁左右的黄甜已婚未育,母亲早早离开,父亲再婚后,她跟父亲和继母的关系并不好。从确诊癌症晚期到生命走到尽头,仅有一年多的时间,但在黄甜的生命还剩不到24小时时,她说了这么一番话:我不再惧怕死亡,有你们给予我的这些美好与爱,这辈子值了。

一个医生的十年:帮300个家庭与死亡和解 - 天天要闻

确诊癌症晚期后,黄甜跟过去追名逐利的生活彻底告别,爱人对她不离不弃,陪她感受了日出日落,她还完成了跟父亲的和解……她觉得,患病后这一年多的生活比过去30多年的生活都要精彩。

从黄甜身上,陈健鹏看到,死亡有时是一份礼物,当我们知道生命的终点时,会加倍珍惜眼前人,加倍活出生命中的美好。

2015年,经济学人智库发布一项全球死亡质量排名报告,在80个国家及地区中,中国大陆排名71,尽管这一排名在2021年升至53名。陈健鹏认为,原因之一是安宁疗护理念未在中国大力推广。

好好告别的黄甜,成为陈健鹏的一颗启明星。

一个医生的十年:帮300个家庭与死亡和解 - 天天要闻

不久后,他创立了公益组织——济南市启明星生命关爱中心。从2017年起,启明星团队开始推广生死教育,目前已拥有500多名志愿者,做过300多场活动,帮助300多个有临终患者的家庭进行安宁疗护。

一个医生的十年:帮300个家庭与死亡和解 - 天天要闻

2020年,陈健鹏收治了60岁左右的结肠癌晚期患者董国良(化名),他的生命还有两到三年。两年后,抗肿瘤治疗到达一个节点,董国良的病情急转直下。

陈健鹏觉得,是时候对董国良进行安宁疗护了。但实际上,董国良在确诊之初就开始参加启明星团队的活动,早就接触过安宁疗护理念。

在启明星团队帮助下,董国良列出了最后的四个心愿。

一个医生的十年:帮300个家庭与死亡和解 - 天天要闻

首先是减轻身体痛苦。

2022年五一前夕,董国良腹部积水严重,特别痛苦。在省立医院B超室放假的情况下,陈健鹏帮董国良联系到就近的一家医院,成功插管将积水引出体外。

在启明星团队得到很多关爱后,董国良列出的第二个愿望是回报社会,捐献遗体。但癌症晚期患者的癌细胞全身转移,唯一可以捐献的是眼角膜。跟很多中国人一样,董国良的第三个心愿是落叶归根。

这些,陈健鹏都助其完成心愿。

离世前,董国良曾悄悄告诉陈健鹏,他已经接受自己即将离世的现实,但与他感情深厚的妻子一直无法接受,董国良的最后一个心愿,就是希望自己离世后,启明星团队能够帮助妻子走出哀伤。

一个医生的十年:帮300个家庭与死亡和解 - 天天要闻

“安宁疗护不是在患者生命终结的时候就结束,还要继续安慰活着的人。”陈健鹏说,启明星团队的心理咨询师留下了董国良爱人的联系方式,经常跟她交流。

董国良去世后,一天,陈健鹏收到其爱人发来的信息:陈医生,我最近特别思念丈夫,经常半夜惊醒,觉得特别孤独和恐惧。收到信息后,陈健鹏和团队的专业人士上门,对她进行了几次心理辅导。

“安宁疗护的最终目的是生死两相安,离开的人没有痛苦或尽量少痛苦,有尊严地离开,活着的人也不再有遗憾。”不久后,陈健鹏再次收到对方发来的信息:你们帮我打开了好几个心结,我不再恐惧了。

让逝者有尊严地离开,让活着的人没有遗憾,阿里公益天天正能量联合齐鲁晚报·齐鲁壹点用一份正能量特别奖,致敬真正的生命守护者:

一个医生的十年:帮300个家庭与死亡和解 - 天天要闻

曾经,他是帮助患者和死神赛跑的陈医生;如今,他还是让更多生命“生死两相安”的安宁疗护践行者。

他一步步拓展着自己的人生课题,也凭一己之力带动更多人看见、思考、参与到安宁疗护的社会大命题中。

这是看见的力量,也是行动的力量。

他说:“死亡,有时是一份礼物。”

愿陈医生的故事,能让更多人“向死而生”,直面生死,也学会更好地活着。


- End -

天天正能量(zhnlali)综合自

齐鲁晚报记者 陈晨 见习记者 刘志坤

健康分类资讯推荐

石鼓区:Deepseek助力卫生健康事业迈向高质量发展 - 天天要闻

石鼓区:Deepseek助力卫生健康事业迈向高质量发展

交流会现场。红网时刻新闻4月4日讯(通讯员 符孝龙)4月3日上午,由衡阳联通石鼓区分公司与衡阳市石鼓区卫生健康局联合主办的“Deepseek赋能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主题交流会在石鼓区成功举行。石鼓区卫健局班子成员、中层骨干和所有基层医疗单位负责人全员参加。会上,联通公司技术团队详细演示并讲解了针对医疗行业的...
卫生巾的“隐秘真相”:3.5亿女性的健康,竟被悄悄背叛! - 天天要闻

卫生巾的“隐秘真相”:3.5亿女性的健康,竟被悄悄背叛!

小林是一名普通的职场女性,平日里忙碌的生活让她对卫生巾的选择十分随意——贵的就是好的,明星代言的总归靠谱。然而,就在一次妇科检查中,她被医生告知:反复的炎症可能与她长期使用的某品牌卫生巾有关。这让她大吃一惊,也彻底改变了她对这个行业的看法。
警惕!挖鼻孔也会有危险!鼻子痒可以这样做! - 天天要闻

警惕!挖鼻孔也会有危险!鼻子痒可以这样做!

日前有新闻报道称,男子因爱挖鼻孔最终导致动脉血管破裂,不得不进行手术修复。乍一听,是不是让你大跌眼镜?该话题也一度冲上新闻热搜榜。毫不夸张地说,抠鼻子这个小动作若是操作不当,确实隐藏着“要命”的大危险。正值春季天气干燥,加之“过敏星人”增多
黄浦区肿瘤防治院肾内科多措并举,为肾病患者康复注入强劲动力 - 天天要闻

黄浦区肿瘤防治院肾内科多措并举,为肾病患者康复注入强劲动力

为进一步提升肾内科护理服务质量,为患者打造优质护理体验,黄浦区肿瘤防治院肾内科以“医”心“医”意服务品牌为引领,从单病种、饮食、运动、心理、康复等多个维度全面发力,通过一系列细致入微且行之有效的行动,汇聚成强大的守护力量,全力帮助肾病患者走
又到一年春茶时,新茶虽好,这些健康隐患你了解吗? - 天天要闻

又到一年春茶时,新茶虽好,这些健康隐患你了解吗?

春天是新茶上市的季节,春季的茶芽翠绿柔软,且富含丰富的维生素、氨基酸,茶汤滋味鲜活,香气宜人且有养生保健作用。爱喝茶的朋友注意了,饮用新茶学问多,其健康影响因茶的品种、饮用方式和个体差异而有所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