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3个部位的淋巴肿了,有可能是肿瘤信号

2023年09月15日09:36:03 健康 1492

这3个部位的淋巴肿了,有可能是肿瘤信号 - 天天要闻

人体内有许多对疾病敏感、能及时发出“信号”的器官,淋巴结就是其中一种。

多数情况下,淋巴肿了提示局部有炎症,但有些特殊部位的淋巴一旦肿大,可能是肿瘤信号。

这3个部位的淋巴肿了,有可能是肿瘤信号 - 天天要闻

9月15日是世界淋巴瘤宣传日。《生命时报》采访专家,告诉你危险的淋巴结什么样,并教你科学保护淋巴。

受访专家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党委书记、大内科主任 朱军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教授、主任医师 胡必杰

淋巴是人体的“烽火台”

我们平时说的淋巴其实是一个系统,由淋巴管、淋巴结、淋巴液淋巴细胞等组成。

其中,淋巴结穿插于淋巴管中,主要负责过滤淋巴液、产生淋巴细胞、清除病菌和异物。

这3个部位的淋巴肿了,有可能是肿瘤信号 - 天天要闻

淋巴对外是身体和细菌、病毒等作战的前哨,对内要监视体内衰老、恶变的细胞和组织。

正常的淋巴结呈米粒大小,质地柔软,与毗邻组织无粘连,不易被摸到,按压时也不会痛。很多情况都会导致淋巴结肿大

1、感染,如扁桃体炎上呼吸道感染结核等;

2、肿瘤,如淋巴瘤白血病、其他部位的肿瘤;

3、其他,如自身免疫性疾病、药物影响等。

淋巴瘤,既能装又疯跑

大部分淋巴结肿大是良性的,但也存在恶性的可能,比如淋巴瘤。它是起源于淋巴造血系统的恶性肿瘤,主要有霍奇金淋巴瘤非霍奇金淋巴瘤两大类,在我国占比约10%和90%。

整体来看,淋巴瘤有3个特点:

能“装”

淋巴瘤含有70多种亚型,临床表现多样,诊断难度大。早期症状与感冒非常类似,大部分患者颈部、腋窝、腹股沟会出现淋巴结肿大,还可能出现发热、盗汗、乏力、消瘦、皮疹等全身症状。

爱“跑”

淋巴遍布全身,除头发和指甲外,淋巴瘤可在各个部位出现,包括中枢神经、乳腺、肠道等。

很“毒”

据国家癌症中心报告,我国淋巴瘤患者目前5年生存率约40%。一半及以上种类的淋巴瘤侵袭性较强,这意味着它们的恶性程度高、发展较快。

不过,部分类型的淋巴瘤相对惰性,即恶性程度低、发展较缓慢,比如早期的霍奇金淋巴瘤。

淋巴瘤的高危人群,主要包括:

某些病原体感染者,如EB病毒、幽门螺杆菌感染

免疫力低下者,如艾滋病患者、干燥综合征患者、器官移植后长期应用免疫抑制剂者;

长期接触有害化学物质和放射线者;

有家族史的人。

这3处淋巴肿了要警惕

从位置上看,不同部位淋巴结肿大,往往预示的风险不同。其中,3个部位淋巴肿大要警惕恶性肿瘤,它们是锁骨、腋下、腹股沟

这3个部位的淋巴肿了,有可能是肿瘤信号 - 天天要闻

颌下

可能是鼻、咽、扁桃体等上呼吸道感染

这3个部位的淋巴肿了,有可能是肿瘤信号 - 天天要闻

耳部

可能是眼睑、颊、耳颞部发炎

这3个部位的淋巴肿了,有可能是肿瘤信号 - 天天要闻

锁骨

左侧锁骨上淋巴结肿大多见于消化系统肿瘤转移,如胃癌、肝癌;右侧锁骨上淋巴结肿大可见于肺癌

这3个部位的淋巴肿了,有可能是肿瘤信号 - 天天要闻

腋窝

多是乳房、上肢的炎症,或乳腺癌淋巴结转移

这3个部位的淋巴肿了,有可能是肿瘤信号 - 天天要闻

腹股沟

可能是腹部、外阴等部位的炎症,也可能是腹部肿瘤转移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教授、主任医师胡必杰表示,如果40岁以上人群发现锁骨上淋巴结肿大,首先要考虑恶性肿瘤转移的可能。

另外,超过2/3的淋巴瘤患者就诊时有外周淋巴结肿大,位置主要包括:

  • 60%~80%为颈部和锁骨上淋巴结肿大;
  • 30%为腋窝淋巴结肿大;
  • 10%为腹股沟淋巴结肿大

学一个手势自测

生活中,可以多留意浅表淋巴结有无肿大,洗澡时是自查的好时机:

用3根手指指腹,在淋巴结表面进行触摸和轻度按压,不要掐捏,感受其大小、质地、界限和有无压痛。

这3个部位的淋巴肿了,有可能是肿瘤信号 - 天天要闻

恶性淋巴结肿大通常有6个特点:①无痛;②偏硬;③按压时难推动;④与周围组织有粘连;⑤长短径差距不大,如2.4厘米×2.2厘米;⑥会逐渐增大,且多伴有其他症状如发热、乏力、盗汗。

保护淋巴从细节入手

淋巴是免疫系统的主力军,但也经不起长期慢性刺激。保护淋巴,要从生活细节着手。

1预防慢性感染

在与外界刺激不断对抗的过程中,淋巴细胞在增殖后可能失去控制而发生变异。

生活中注意预防感染,如吃饭用公筷,勤洗手;发生牙龈炎、皮肤感染时及时治疗。

2尽量避免免疫低下

任何引起免疫力下降的原因,对淋巴来说都是伤害,比如熬夜、焦虑、一些自身免疫性疾病等。

坚持锻炼、规律作息有助调节免疫功能。建议每周进行3~5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每晚入睡时间不晚于23点。

3学会调节压力

长期精神紧张,也可能导致淋巴无限增生,加大癌变风险。学会休息,找到适合自己释放压力的方法,劳逸结合,避免疲劳感累积。

4少接触有毒化学物质

最好少接触有机溶剂、杀虫剂、除草剂,每年染发不建议超过2次,新房充分通风再入住。

5高危人群做针对性筛查

用手触摸可发现浅表淋巴结异常,对于深层淋巴结肿大,还需定期体检才能发现,如淋巴超声,必要时可做PET检查或CT评估等。▲

本期编辑:郑荣华

版权声明:本文为《生命时报》原创,未经授权谢绝转载。

健康分类资讯推荐

睡眠重启术:告别心悸焦虑与走神 - 天天要闻

睡眠重启术:告别心悸焦虑与走神

在现代生活的高强度压力下,失眠早已不只是“睡不好”那么简单。它往往伴随着一系列身体和心理的“报警信号”:夜里心慌出汗、手脚冰凉甚至麻木;白天容易烦躁、焦虑,情绪像过山车,甚至有时会感到莫名的沮丧;注意力不集中,上班开会或学习时总走神,效率直
杨浦区政府与复旦大学共建市东医院 - 天天要闻

杨浦区政府与复旦大学共建市东医院

为持续推动杨浦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今天,杨浦区政府与复旦大学合作共建上海市杨浦区市东医院签约仪式举行。​在复旦大学党委书记裘新、区委书记薛侃的见证下,复旦大学校长、上海医学院院长、中国科学院院士金力,区委副书记、区长周海鹰代表双方签署共
帮助癌症患者得到救治,这位广东的生物医药研发者走进国新办 - 天天要闻

帮助癌症患者得到救治,这位广东的生物医药研发者走进国新办

今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国新办举行“新征程上的奋斗者”系列中外记者见面会。“到现在来说,我整个人都是非常激动的状态,因为有机会能够站在这么大的舞台上,向大家展示生物医药行业目前正在做的事情……”5月13日下午4点许,在北京参加完一场记者见面会后,夏梦莹仍难掩激动心情。今天,她是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新...
药物研发领域代表夏梦莹:治疗非小细胞癌双抗新药,Ⅲ期临床试验疗效接近翻倍 - 天天要闻

药物研发领域代表夏梦莹:治疗非小细胞癌双抗新药,Ⅲ期临床试验疗效接近翻倍

5月13日,国新办举行“新征程上的奋斗者”中外记者见面会,邀请到来自“小巨人”企业的五位代表,围绕“走专精特新之路 做大做强先进制造业”与中外记者见面交流。会上,广东中山康方生物医药有限公司临床运营资深总监夏梦莹分享了自己在生物创新医药领域的探索与突破。 ▲夏梦莹作为公司新药进行临床试验的团队负责人的夏...
纸短情长 患者致信表真情 - 天天要闻

纸短情长 患者致信表真情

近日,市中医医院肿瘤科收到了一份特殊的礼物,一位来自新疆的鼻咽癌III期放化疗后10余年的康复期患者,将一封感谢信和一面锦旗送到医护人员手中,以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这名新疆患者近日独自前来阳江度假,在旅途中,出现明显乏力、头晕、痰多、吞咽不适及胃胀气等症状,于是来到市中医医院就诊。经详细检查,市中医医院...
山东28岁小伙突患肝衰竭,每天需3000毫升血救治不限血型,当地正组织献血应急 - 天天要闻

山东28岁小伙突患肝衰竭,每天需3000毫升血救治不限血型,当地正组织献血应急

极目新闻记者 柳琛琛5月13日,齐鲁晚报等媒体报道,山东济宁市泗水县一名28岁的小伙子突发疾病,急需大量血液进行救治。当日下午,患者家属告诉极目新闻记者,患者尚未脱离生命危险,仍需血液救治,对血型没有要求。泗水县红十字泉乡应急救援队队长刘传涛介绍,该患者每天需要约3000毫升的血液,当日下午已组织第一批献血。...
少吃主食血糖更好?医生:这个误区别再犯,当心惹来一身病! - 天天要闻

少吃主食血糖更好?医生:这个误区别再犯,当心惹来一身病!

关于主食,经常存在一些误区,“多吃点肉没关系,只要不吃主食就不会长胖”,还有人将碳水化合物视为“洪水猛兽”,认为不吃或少吃主食能减轻代谢负担、防范糖尿病等健康问题,但事实可能恰恰相反。资料图由AI生成 图片来源:城事特搜01不吃主食易患糖尿病一项对近4万名成年人为期14年的跟踪调查发现,坚持低碳水化合物、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