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到跑步,大部分人第一反应都是,这种运动还需要学习训练?这不是每个人都会的吗?
跑步是一项看似很简单且低风险的运动,它不像游泳,初学游泳者,肯定不会直接就往深水区里练习,但是初次跑步,只要体力更得上,都敢一直跑下去,在错误的道路上还非常的努力。
一直以来都有个谣言,跑步伤膝盖。美国的医学权威期刊《骨科与运动物理治疗杂志》对这个话题进行了辟谣,竞技跑步者的关节炎发生率为13.3%,久坐不动人群的关节炎发生率为10.2%,健身跑步者的关节炎发生率为3.5%。但这是在科学指导下,运动量和运动强度都适当的条件下得到的数据。而很多跑步爱好者的运动习惯,还处于野蛮生长的状态。
这是常见的5种跑步运动损伤:
1、髂胫束综合征主要由于不良运动习惯(喜欢沿着马路同侧跑、不足够的热身、运动过度等),以及臀中肌等外展肌薄弱,解剖上的结构异常等共同作用使髂胫束过度受压造成。
2、髌骨关节疼痛综合症,由于膝关节的髌骨和股骨之间是一个关节面,它们之间有软骨,如果长时间地跑步或者剧烈活动,用力不当,可能造成髌骨和股骨之间的软骨面相互摩擦加重,导致软骨损伤,形成软骨炎,尤其是活动量大时,症状特别典型。
3、胫前疼痛,主要是因为跑步剧烈运动,特别是缺少锻炼的人,运动的话容易导致局部拉伤,那么就会导致脚部前筋骨部位出现有疼痛不舒服症状。
4、跟腱炎,是指跟腱急慢性劳损后形成的无菌性炎症。在运动过程中,小腿腓肠肌和跟腱承受了反复过度牵张力导致的。另外,突然增加锻炼的强度或频率也常会引起跟腱炎。
5、足底筋膜炎,是足底的肌腱或者筋膜发生无菌性炎症所致。最常见症状是脚跟的疼痛与不适,压痛点常在足底近足跟处,有时压痛较剧烈,且持续存在。
作为爱好者,在没有教练指导的前提下,应当如何在保护自己身体的前提下锻炼?(以下建议仅为参考)
注意事项:
1、锻炼前后应做5-10分钟的热身运动,许多的损伤都是由于肌肉拉伸不足发生的,在跑步前后,应充分彻底的伸展肌肉,尤其是小腿、腿筋、腹股沟和肱四头肌。
2、选择具有减震作用的运动鞋,由于跑步过程中会给人体强大的冲击力,为了保护膝盖不被损伤,一双合适的鞋子是非常重要的。而且,跑鞋是有一定的使用寿命,当鞋底已经磨损得很薄或者出现角度,就应该换一双新的鞋子。
3、选择舒适的运动服,需要轻便透气,吸走皮肤上的水分,防止中暑等意外。
4、保持水分,在跑步过程中,人体会流失大量的水分,为保证体内水平衡,应提前多喝300毫升左右的饮用水,如果跑步时间超过一个小时,应喝运动饮料来补充汗液中流失的电解质。
5、随时注意身体的反馈信号,不要觉得小病小痛无所谓,有点酸痛是可以的,但是当发现肌肉或关节持续疼痛,充分休息后也没好转,就应该去找医生看看了,伤病最好以预防为主,而不是事后后悔。
正确的跑步姿势:
长期在办公室工作的打工人都知道,一个好的坐姿可以极大的减缓脊椎的疲劳,而一个好的跑姿,同样可以改善跑步时身体受到的压力。
1、抬头挺胸,用脚踝和臀部前倾,这在会在跑步中得到更强的平衡感;保持肩膀稳定,把肩膀想象为一只鸟的翅膀,轻轻的折叠成胸腔,不需要挤压在一起,但也不会张开;眼睛平视前方,身体随着目光前进。
2、弯曲肘部将手臂保持在侧面,有效的手臂摆动需要肘部屈曲和放松的拳头。
保持肩膀在胸腔上放松,使手臂可以更自由的摆动,保持肘部弯曲约90度;放松拳头,挤压的拳头通常会造成肩膀或喉咙紧绷。
3、避免用脚跟着地,这就像制动装置一样,既会减慢跑步速度,还会加重膝关节的损伤。
跑步的动作应该类似与跨过某物,而不是在平坦的地面上行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