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瘦是癌症常见的体征之一,但不是所有的病人都会消瘦。一般能瘦多少?这没有明确的数据,癌症病人初诊时诉说两、三个月瘦十多斤的情况比较多些,随着时间延长、疾病发展,有些病人可能越来越瘦,瘦二、三十斤也不少见。
首先,肿瘤是一种消耗性很大的疾病,癌细胞以无氧酵解的方式代谢,同样大小的组织,肿瘤组织消耗的营养物质是正常组织的数十倍,加上肿瘤本身以及治疗对病人营养摄入的影响,“供不足”而“耗太大”就会导致体重下降、消瘦。
治疗癌症的办法主要就是手术切除、放化疗等,但不管是哪种治疗办法都会有一定的副作用,尤其是放化疗,甚至有些患者需要进行多种治疗方案。化疗是存在一定副作用的,例如恶心反胃、食欲不振、损害免疫细胞等,这些副作用的存在会影响到患者对食物的消化吸收能力,从而导致癌症患者出现体重下降的现象。
同时,癌症是一种很可怕的疾病,不幸患癌会对癌症患者身心造成很大的压力和损伤,癌症患者在负面情绪的影响下往往也会影响到食欲,即使吃进去的食物也无法进行好好的消化吸收,所以会出现体重下降的症状。而且负面情绪还会影响到内分泌系统,对免疫系统造成不良影响,对癌症患者的后续治疗造成很大的负面作用。
即使同一种肿瘤,由于不同的亚型和不同进展程度,患者发生体重减轻的程度也不同,体重减轻的程度还会随疾病进展而逐渐加重,最终可能发展为医学上称为恶液质的一种极度消瘦的情况。肿瘤恶液质表现为患者厌食、肌肉(主要指骨骼肌)丢失伴有或不伴有脂肪的丢失,通常很难逆转,约有半数的肿瘤患者会出现这种情况,一旦出现,往往治疗起来很困难。
患者体重下降还会引发一系列的连锁反应。体力状态的下降往往会导致患者减少体力活动和社交活动,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体重下降的手术患者术后可能切口的愈合速度减慢,增加手术并发症。体重的下降,脂肪和骨骼肌的消耗,会造成呼吸肌功能的降低,导致坠积性肺炎和呼吸功能衰竭等,严重者引起死亡。骨骼肌消耗的同时,肝脏却要大量合成蛋白,这就势必要消耗大量的原料——氨基酸,进一步导致骨骼肌的消耗。
体重下降、营养不良的患者,机体对化疗药物的吸收、代谢和排泄产生障碍,导致化疗药物毒性增加,机体耐受能力下降,引发多种副作用,抗肿瘤效果受到影响。如出现恶液质的患者,总体来说生存时间较短。
那体重下降的癌症患者体重有可能增加吗?当然有可能。如果这个体重下降是由于癌症生长发展导致的,那么,如果通过治疗,比如,把肿瘤切掉了,或者通过放疗,或化疗,或中医药等抗肿瘤治疗,肿瘤消失或缩小或控制了,能正常饮食了,食欲也增加了,体重增加是完全可能的。事实上,很多癌症患者在治疗后体重是增加了,而从中医上来看,体重增加多数是一个好的迹象。
如果体重持续下降,并且没有做出积极的改变,患者极有可能出现恶液质,加速患者的死亡。持续的消瘦不仅严重影响了恶性肿瘤患者的治疗效果,而且大大降低了他们的生活满意度。对于这种情况,中医上是有比较好的办法的。中医药在肿瘤康复中的作用不单是一种扶正,一种强化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更重要的是通过对脏腑气血功能的梳理,重新建立人与自然、人体内部的一种全新的平衡状态,从而改变患者体内癌细胞生存和发展的土壤,为患者的健康保驾护航。让患者重新恢复正气,通过抗肿瘤治疗和增加患者的食欲,让患者体重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