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有家长在后台问我:
我家孩子抽动症四五年了,一直反反复复,是不是看不好了?
我家孩子抽动症明明已经好了,为什么得了个感冒又复发了?
孩子爸爸批评了孩子几句,怎么孩子的抽动症就加重了?
......
今天就把这些问题和大家讲清楚,先分享一个案例。
一个10岁的男孩,自3年前上小学开始出现挤眉弄眼症状,不可自控,后又出现喉间怪声,注意力不集中,常因此被老师批评。
3年时间,患儿的病情逐渐加重,症状也越来越多,父母甚至去了北京、南京、上海,孩子仍然没有痊愈。辗转找到我这里。
第一次见这个孩子,肢体抽搐频数,动作幅度小,上肢明显,注意力不集中,形体消瘦,神气怯弱,挤眉眨眼,喉中痰鸣,胃口不好,二便还可以,夜寐安,舌淡红、苔白腻,脉弦滑数。
诊断:多发性抽动症,慢惊风。辨证︰脾虚肝旺,痰湿中阻。治法∶柔肝健脾,化痰开窍。
组成:太子参、炒白芍、茯苓、炒白术、石莒蒲、陈皮、桂枝、制南星、炙甘草。
嘱家长避免患儿过多接触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每天抽取半小时陪同患儿专注练字,少责骂,多陪伴。
二诊∶孩子精神好转,胃口变好,喉间痰鸣减少,抽搐仍频,余症同前,舌淡红、苔薄白,脉数。
组成:上方去制南星,加蝉蜕。
三诊:用药后症状减轻,肢体抽动仍存,挤眉眨眼频率较治疗前减少,动作幅度减小,注意力较前集中,吃饭可以,二便调,舌淡红、苔薄,脉数。
组成:上方去石菖蒲,加炒麦芽、钩藤。
四诊:喉间痰响已无,肢体抽动明显好转,偶有面部症状,胃纳佳,大便调,舌淡红、苔薄,脉数。
以三诊方加减调养1个月余。并嘱托孩子继续坚持练字。
半年后随访,这个孩子症状未再发作,上课亦能集中注意力,认真听讲。
方中太子参、茯苓、白术、陈皮有健脾之共性,四者清补益气、利水渗湿、补气燥湿、理气化痰。炒白芍柔肝平肝,桂枝温运脾阳,石菖蒲开窍豁痰、醒神益智,制南星燥湿化痰、祛风止痉,炙甘草调和诸药。二诊之时观舌苔清爽、闻痰鸣已轻、按脉未弦滑,然抽搐仍频,考虑痰湿已除大半,但内风依旧,故去制南星,加蝉蜕以熄内动之风。三诊之时面部症状减轻,肢体抽动复存,故去石菖蒲,增钩藤以助熄风定惊,炒麦芽健脾助运、疏肝理气。
对于抽动症的孩子,家长要关心体谅孩子,不责骂体罚,不刻意、不专注纠正孩子不良习惯,孩子稍有进步,就给予表扬鼓励,减小孩子的精神压力。另外,尽量给孩子选择一些平和的活动,比如:写字、下棋、画画等,有利于孩子情绪平复,对病情恢复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