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这篇文章,我想跟大家聊聊,关于消化不良的事儿。
不知道大家发现没有,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平时动不动胃胀难受,大便也不规律,开头那一段是干的,接下来是稀薄的。就是所谓大便先干后稀
拿一个案例给大家具体分享下吧
有一个患者,女,48岁。
从几年前开始,就反复出现上腹部不适、胀痛。最近这一个月,加重了。整个胃部、胸部,乃至腹部和背部,都跟着胀闷。好像有气憋在那里,怎么也排不出去。
另外,此人还频繁嗳气,大便先干后稀。排大便的感觉,粘粘糊糊,从来都不清爽。肚子里头,总是咕噜噜叫唤
常年西医治疗,这次她想试试中医,看到我的视频后找到了我。
看了看她的舌苔,把了把脉,见患者脉弦,舌质微微发红,舌头上有裂纹。细问得知,患者现在不爱喝水,喝下去胀得难受。
了解到这些情况之后,我给她开了一个方子
桔梗,枳壳,乌药,佛手,柴胡,槟榔,莱菔子,橘叶,橘皮,绿萼梅,麦芽,百合,茯苓,炙甘草
注:每个人的情况不同,避免大家用错量反而得不偿失,这里克数就不写出来了,有这方面的朋友可以具体辨证
她用了几付后,症状有了明显的改善,方稍作加减,后续调养,患者诸症悉平
我个人认为,这个患者的问题,代表了现实生活中,很多人的真实情况。虽然大家谈不上这么严重,但是问题的本质,是一样的。
这就是,肝脾不调。
记得我们在学习中医诊断学的时候,老师整天说:“你们千万记住,大便先干后稀,是脾虚。时干时稀,是肝郁”。这话,不见得百分之百准确,但是绝大多数情况下,有道理。上文医案里的患者,她之所以大便先干后稀,确实源于脾虚。
你看,此人,嗳气,饮食不下、腹中肠鸣,加上大便先干后稀,这很明显,考虑脾虚。脾虚为啥大便先干后稀呀?脾虚,不能运化,所以便稀。脾虚,大肠传导又不畅,所以患者又可能便干。这种乱套的情况,在一个脾虚患者身上,在短期内是都可以出现的。
当然,除了这些,你还会发现,患者上腹部胀痛,到医院就诊的时候,胸背也胀。这说明啥呀?她肝郁气滞。气滞不行,所以患者就胀。
还有,这个患者,舌质发红,有裂纹。这说明患者由于气滞,已经开始化热了。
当然,患者脉弦,说明当时的她,还是以气滞为主。
这时候怎么办?行气疏肝,健脾益气,滋阴清热
我来给大家分析一下这个方子
这里头,有大多疏肝理气之品。比如柴胡、枳壳、乌药、佛手、槟榔、桔梗、橘叶。
莱菔子、橘皮、绿萼梅,用于理气和胃,茯苓重用20克,健脾益气。
麦芽,既能疏肝,又能和胃。
百合,用于滋阴,改善患者阴虚之状。
你看,这就是基本的用药思路,非常简单。
总体来看,这方子就是在疏肝理气、和胃健脾。其中,疏肝理气和胃,最为重要
如果咱们在生活中,也出现了腹胀、胃胀、胸闷、胁肋胀痛这样的气滞症状,同时大便不调,先干后稀,不成型,那要考虑肝木和脾土之间不协调的关系
当然,脾虚者,未必一定兼有肝郁气滞。只是单纯的脾虚,运化失常,大便先干后稀,参苓白术散之类的方药即可应对
今天的分享就到这了,大家有不懂的地方可以给我留言或者打在评论区
PS:文章及图片部分来源网络,侵删。所涉及到的各类疗法、药方仅做信息分享,不作为医疗建议、推荐或指引,有不适情况还请找专业大夫进行辨证。
如果对您有帮助,请帮忙点个关注或点个赞吧,请把这篇文章转发给身边需要的朋友,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