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养肝,这6个伤肝行为要避开,以免损伤肝脏健康,需了解

2022年07月02日11:20:33 健康 1211

肝脏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肝脏是人体非常重要的解毒、代谢器官,肝脏功能一旦受损,将会非常不利于延年益寿

而且肝脏非常特别的一点是,大多数肝脏疾病在早期都是没有明显疼痛信号的,因此很容易错过疾病治疗时机,这给身体健康造成的不良影响将会非常大。

所以在平时生活中,大家一定要对肝脏保养提高重视,尤其是一定要及时避开以下六个易损伤肝脏健康的不良生活习惯

想要养肝,这6个伤肝行为要避开,以免损伤肝脏健康,需了解 - 天天要闻

1、经常喝酒

提到生活中常见的伤肝恶习,经常喝酒可谓是首当其冲。经常喝酒是诱发各类肝脏病变最重要的影响因素之一。

这主要是因为在酒精的分解代谢过程中,乙醇会先转化为乙醛,随后由乙醛转化为乙酸

而乙醛毒性较强,是很容易对肝脏细胞直接产生毒害作用的。所以想要远离肝脏疾病,就一定要积极远离酒精

想要养肝,这6个伤肝行为要避开,以免损伤肝脏健康,需了解 - 天天要闻

2、饮食过度油腻

在很多人心目中都认为高油食物含有的营养物质更多,因此经常食用高油食物将会更有利于身体保养,这种想法其实非常不科学的。

因为高油食物非常难消化,长期过量食用很可能会对肠胃健康以及肝脏健康造成不良影响。

尤其是当多余的脂肪堆积在肝脏内无法及时分解代谢时,就会引发非常令人感到困扰的脂肪肝问题。

想要养肝,这6个伤肝行为要避开,以免损伤肝脏健康,需了解 - 天天要闻

3、食用霉变食物

食物一旦发霉便不能再继续食用,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很多健康意识较为匮乏的人都会选择在切除霉变部位后继续食用剩余部分,这种错误做法一定要及时改正

因为当食物出现发霉问题时,无论是否被霉斑全部覆盖,其内部都会产生大量的有毒物质

如果继续食用的话,是很容易因黄曲霉毒素摄入过多而诱发肝癌的。因此面对发霉食物,一定要及时舍弃

想要养肝,这6个伤肝行为要避开,以免损伤肝脏健康,需了解 - 天天要闻

4、熬夜

对于工作较为繁忙的上班族朋友而言,可能经常会为了追赶工作进度而选择长时间熬夜加班

这种做法是非常不利于肝脏养护的,因为肝脏在夜间需要及时进入休息状态,而长时间熬夜则会大幅加重人体代谢负担,导致肝脏过度疲劳。长此以往,就很容易诱发肝脏疾病

想要养肝,这6个伤肝行为要避开,以免损伤肝脏健康,需了解 - 天天要闻

5、经常生气

根据数据统计可以得知,经常生气的人患肝脏疾病的几率会比普通人高出很多。

这主要是因为经常生气会严重影响气血运行,导致肝气郁结、肝血不足。时间长了,各类肝脏病变的发病几率都会出现明显上升。

想要养肝,这6个伤肝行为要避开,以免损伤肝脏健康,需了解 - 天天要闻

6、胡乱用药

当身体出现不适时,很多人都会为了节省时间而根据个人经验随意用药,有的人甚至会为了加快治疗速度而选择过量用药

这些做法都是非常不可取的。如果经常胡乱用药或过量用药的话,将会大幅加重肝脏的解毒、代谢负担,这对于肝病预防是非常不利的。

因此在平时生活中,大家一定要注意严格遵循谨慎用药原则。

想要养肝,这6个伤肝行为要避开,以免损伤肝脏健康,需了解 - 天天要闻

以上是生活中常见的伤肝恶习介绍。如果存在此类不良行为的话,一定要注意及时改正。否则时间长了,是很可能诱发肝脏病变的,此外,对于肝脏的例行检查,大家一定要提高重视,尤其是当身体已经出现常见的肝病信号时,如胃口不佳、尿液发黄、频繁流鼻血牙龈出血等。此时一定要提高警惕,及时进行详细的身体检查。


健康分类资讯推荐

少外出,防中暑!北京未来1个月像“被牛含在嘴里” - 天天要闻

少外出,防中暑!北京未来1个月像“被牛含在嘴里”

北京进入“蒸煮模式”网友:出门就像“被牛舔了一口”近日,北京进入“蒸煮模式”。据中国天气网预报,7月4日至17日的14天中,北京有12天有降雨。7月12、13日,最高气温可达37℃。阴雨天气频繁,湿度大,有市民表示毛巾、衣物都有馊味了。网友评论称“感觉出门像被牛舔了一口,黏黏糊糊”“北京居民终于也体会到回南天的痛...
“桑拿天”持续来袭,高温健康风险你了解吗? - 天天要闻

“桑拿天”持续来袭,高温健康风险你了解吗?

记者从中央气象台获悉,中央气象台7月4日06时继续发布高温黄色预警:预计华北南部、黄淮、江淮、江汉、江南大部、四川东部、重庆、华南北部以及新疆南疆盆地和准噶尔盆地等地有35℃以上的高温天气。部分地区局地最高气温可达40℃以上。“桑拿天”超长待机对我们的健康有什么影响?一起来看中国气象局专家怎么说。记者:阮帅...
告诫冠心病患者:年过60,宁愿吃点肥肉,也别乱吃这4物 - 天天要闻

告诫冠心病患者:年过60,宁愿吃点肥肉,也别乱吃这4物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在今日头条全网首发72小时,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文章不含任何虚构情节和“艺术加工”,无任何虚构对话,本文不含任何低质创作,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