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日子:福建舰正式下水
2022年6月17日,上海的江南造船厂里人声鼎沸,中国第三艘航空母舰的下水命名仪式在这里正式拉开帷幕。仪式还没开始时,现场已经布置得井井有条,巨大的船坞旁停放着这艘即将揭开面纱的庞然大物,船体上涂装还未完全显露,但那流线型的设计和庞大的体积已经足够吸引眼球。
上午10点多,参加仪式的人员陆续到位,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军委副主席许其亮的身影出现在会场。到了11点左右,下水命名仪式的钟声敲响,全场瞬间安静下来,所有人站得笔直,齐声高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歌声嘹亮中,五星红旗在旗杆上缓缓升起,鲜艳的红色在阳光下格外醒目。国歌唱完后,仪式进入下一个环节,领导走到接舰部队主官面前,郑重其事地递交了一份命名证书。那证书上写着“福建舰”三个大字,军地领导们拿起剪刀,站在剪彩台前,随着一声清脆的“咔嚓”声,彩带被剪断。
就在这一刻,福建舰的名字被全世界知晓。船坞边的水面上,工作人员早已准备好香槟,按照传统,一瓶香槟被摔碎在舰首,水花四溅,寓意着顺利启航,整个过程流畅而庄重。
福建舰满载排水量超过8万吨的它,体型庞大到让人咋舌。要知道,航母按吨位分了好几类:4万吨以下的叫轻型航母,4万吨到6万吨是中型航母,6万吨到8万吨属于重型航母,而一旦超过8万吨,那就是超级航母的级别了。
福建舰的排水量稳稳地站在8万吨以上,直接迈进了超级航母的门槛,跟那些国际上的“大块头”站在了同一梯队。它的船体长约300多米,宽度也达到了几十米,站在旁边看,简直像一座移动的海上堡垒。航母甲板上可以清晰看到起降跑道的设计,虽然当天还没安装电磁弹射器等设备,但从整体布局来看,已经能想象出未来舰载机起飞的震撼场面。
不过,福建舰走的是常规动力路线。常规动力靠的是燃油驱动,虽然不像核动力那样续航几乎无限,但它的维护成本相对低一些,而且技术成熟,适合中国当前的需求。别看是常规动力,福建舰的动力系统一点不含糊,内部搭载了多台大功率燃气轮机和锅炉,保证它能在海上跑出不俗的速度。
它的武器系统和雷达配置虽然下水当天这些细节还没完全公开,但从船体结构和吨位推测,搭载的武器肯定包括防空导弹、近防炮,甚至可能有反舰导弹,战斗力绝对不容小觑。
从系泊到海试,步子稳稳的
福建舰下水只是它迈向服役的第一步,下水之后,这艘超级航母并没有马上就能出海执行任务,而是需要经过一系列严格的测试和调整,才能真正发挥它的威力。到了2023年1月28日,有消息传出来,福建舰已经完成了系泊试验,接下来就要准备进入海试阶段了。
系泊试验的过程中,舰上的各种系统挨个儿测一遍。动力系统得启动试运行,锅炉和燃气轮机轰隆隆地运转,检查有没有漏气或者故障;电力系统也得通电测试,确保雷达、通信设备这些关键部件都能正常工作。码头上摆满了各种仪器,技术人员拿着平板电脑记录数据。
系泊试验的每一步都得稳扎稳打,比如测试推进器的时候,福建舰的螺旋桨会在水下慢慢转起来,搅得码头边的水面泛起一圈圈波纹。工作人员会用专业设备监测噪音和震动,确保这些指标都在安全范围内。船上的管道系统也得挨个检查,水密性、气密性一样不能马虎,毕竟这艘航母以后要在海上跑,任何一个小漏洞都可能酿成大麻烦。
整个过程持续了好几个月,从2022年下水后没多久就开始了,一直干到2023年初才算告一段落。码头边上时不时能看到拖船待命,准备随时调整福建舰的位置,方便测试不同的角度。等到系泊试验全部过关,技术人员才会拍板说,这艘船可以松开缆绳,出海试试看了。
2023年1月底的消息一出来,大家就知道,这艘航母马上要面对真实的海况了。首先是航行能力,福建舰得在海上跑起来,测试它的最高速度、转向灵活性和稳定性。想象一下,这么一个8万多吨的大家伙,在海面上乘风破浪,尾部喷出白色的浪花,远远看去就像一座移动的小岛。
动力系统得全力开动,燃气轮机和锅炉得保证长时间运行不出岔子,技术人员会全程盯着油耗和温度数据,确保一切正常。海试期间,福建舰还得在不同的海况下跑一跑,比如风平浪静的时候测试巡航能力,遇到大风大浪的时候看看抗风浪性能怎么样。
除了跑得怎么样,海试还得看看福建舰的武器装备能不能顶住实战的考验。海试的时候,这些系统可能会进行模拟测试,比如雷达锁定目标,导弹发射器调整角度,甚至可能打几发空包弹试试火力。
甲板上的起降跑道也得检查,虽然这时候舰载机还没正式上舰,但跑道表面得反复测试摩擦系数,确保将来战机起飞和降落时不会打滑。海试不是一两天就能搞定的,通常要好几个星期甚至几个月,福建舰会沿着预定航线来回跑,中间可能还得回码头修修补补。
甲板裂痕?谣言来捣乱
福建舰在2023年初准备海试的时候,一切本来都在按部就班地推进,可就在这节骨眼上,网上突然蹦出了一些让人摸不着头脑的消息。有人爆料说,美国的卫星拍到了福建舰的照片,照片里甲板上竟然出现了裂痕。这消息一传开,立马就有了后续发展,一个自称是澳洲的“专家”跳出来放话,说如果中美真的打起来,福建舰就是个活靶子,连一周都撑不过去。
没过多久,所谓的照片也在网络上流传开,有人放大一看,甲板上还真有两条黑乎乎的影子,看着挺像是裂缝。消息传得飞快,各种评论和转发铺天盖地,有些人开始质疑福建舰的质量,甚至还有人拿这事儿大做文章,说中国航母不过如此。
不过,航母甲板可不是随便什么东西都能弄坏的。福建舰的甲板用的是高强度特种合金钢,这种材料专门为航母设计,硬度高得惊人,能扛住舰载机起降时的巨大冲击力。光有钢板还不够,甲板上还铺了好几层特殊涂层,每一层都有自己的任务。
第一层是防滑涂层,保证战机轮胎抓得牢;第二层是耐高温的隔热层,因为舰载机降落时尾焰温度能达到上千度,没这层保护,甲板早烧坏了;还有防锈漆,确保海上的盐分和潮气不会腐蚀钢板。这些涂层加起来厚度和强度都经过精确计算,根本不是随便晒晒太阳或者跑几趟就能裂开的。
网上那张照片里的黑影,后来有专业人士分析,很可能是甲板上钢索的影子。航母甲板上经常会放一些固定用的钢索,太阳光一照,影子投在涂层上,再被卫星拍下来,就成了所谓的“裂痕”。这事儿越挖越深,发现照片的拍摄角度和光线条件都挺讲究,硬说那是裂缝,未免太牵强了。
真相大白,回击抹黑
福建舰甲板“裂痕”的事儿传得越来越离谱,有人开始怀疑这背后是不是有推手在搞鬼。谣言刚出来的时候,美国官方始终没吭声,既不承认照片是真的,也不否认那澳洲专家的说法,这让整件事显得更扑朔迷离。
有人分析,这可能是美国故意放出来的风,通过第三方的嘴散布消息,制造一种中国航母不可靠的假象。那位澳洲“专家”的话被反复炒作,网上还有人把福建舰跟美国自己的福特号航母拿来比,说什么中国技术不行,造出来的就是个“纸老虎”。可事实摆在那儿,福建舰的建造过程从头到尾都经得起推敲,谣言再怎么传,也掩盖不了中国航母发展的硬实力。
福建舰在系泊试验时,所有系统都跑了好几轮,甲板要是真有问题,早就修好了,哪会等到海试前被人拿来说事。中国造船工业也不是吃素的,从第一艘辽宁舰开始,到第二艘山东舰,再到现在的福建舰,每一步都走得扎实。辽宁舰是改装苏联老船,山东舰是国产第一步,福建舰更是直接上了8万吨级,电磁弹射技术也用上了,技术进步肉眼可见。
谣言的传播虽然一时掀起了波澜,但真相从来不怕查。福建舰在2023年按计划进入海试阶段,测试数据一项项传回来,航行能力、动力系统、武器装备全都没落下。海试期间,福建舰在大海上跑了好几圈,风浪大的时候照样稳得住,甲板上一点问题都没出。
相比之下,那些拿“裂痕”说事儿的人反倒没声了。那张卫星照片后来也没人再提,澳洲“专家”的说法也被晾在一边。
参考资料:[1]无.海军福建舰 顺利完成首次航行试验[J].军工文化,2024(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