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一起跟大家看新鲜新闻,恳请您动动手指,为小编送上一份免费的关注与爱心。您的支持是小编不懈更新的动力。
今天是2024年12月12日星期四!今日要闻有:
1、国产大型水陆两栖飞机再获突破
我国自主研制的AG600大型水陆两栖飞机近日在海南三亚完成冷却通风及过热探测环境温度测量试验试飞,为适航取证工作奠定重要基础。作为我国首款大型特种用途飞机,AG600在灭火救援领域展现出强大实力,不仅能在20秒内汲水12000千克并多次往返火场,还可在50米低空进行水上救援,单次最多可救助50名遇险人员,充分展现了中国航空工业的创新实力。
2、重庆首座跨高速悬灌梁合龙成功
西渝高铁斑竹院特大桥跨渝广高速连续梁顺利实现合龙,这座由中铁十四局承建的特大桥全长1137.181米,采用(48+80+48)米连续梁跨越设计和挂篮悬臂浇筑施工技术。作为重庆范围内首座合龙的跨高速公路悬灌现浇梁,标志着西渝高铁建设取得重要进展。该线路建成后将与多条高铁线路形成互联互通,有效提升西部地区交通便利性,助力区域协调发展和乡村振兴。
3、智慧水利新篇章:南水北调穿黄工程数字化升级
南水北调中线穿黄工程作为工程"咽喉",采用中国首创的双层衬砌隧洞设计,形成独特的"夹心饼干"结构,确保隧洞稳定性和安全性。工程配备12000多个摄像头,打造数字孪生系统,实现全线实时监测和远程调控。系统具备数据分析、模拟预测功能,可快速应对突发事件,自动生成应急措施。北京总调度中心通过系统可远程精准调控各节制闸,展现了数字技术在现代水利工程中的创新应用,开启智慧水利新篇章。
4、上海出入境人数创新高
2024年1至11月,上海口岸出入境总人数突破3310万人次,同比增长91.3%,其中免签入境外国人达137.7万人次。浦东、虹桥两大机场国际航班量和客流量持续攀升,空港口岸出入境人员达3090余万人次,邮轮口岸出入境旅客超130万人次,彰显上海国际枢纽地位。
5、上海发布史上最严室外控烟令
上海九部门近日联合发布全国首个省级层面的室外控烟文件,针对民众反映强烈的室外二手烟问题制定具体管控措施。文件明确要求八类重点场所加强控烟管理,包括在排队区域增设健康提示、开展控烟培训、安排专人巡查等。同时通过加强控烟志愿者管理、开展健康宣教等方式,深化"室内全面禁烟、室外不吸游烟、吸烟请看标识"的控烟行动,推动形成"室外不随处吸烟"的社会共识,共同营造无烟健康环境。
6、大湾区再添"海上巨龙"
12月11日,国家重大工程黄茅海跨海通道正式通车。这一横跨黄茅海的交通大动脉全长约31公里,其中跨海段约14公里,设有高栏港大桥、黄茅海大桥两座主桥。作为《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发布后首个开工的跨海通道工程,采用双向六车道高速公路标准,设计时速100公里,将进一步完善大湾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助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7、我国海上风电再创世界之最!
12月11日,由明阳智慧能源集团自主研制的"明阳天成号"漂浮式风电平台在广东阳江正式投运,作为全球单体容量最大的漂浮式风电平台,首次实现在单个浮式基础上搭载两台8.3兆瓦海上风机,总装机容量达到16.6兆瓦,创新采用双机反向旋转设计提升发电效率4.29%,并突破性实现无外部电源支持下的"黑启动"技术,标志着我国在海上风电领域的技术实力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8、高原绿电创世界之最!
西藏昌都八宿风电项目创造全球风电新高度,最高机舱海拔达5305米,刷新世界纪录。项目配备20台5兆瓦风机,采用特殊环境设计应对高原极端天气,投产仅月余即发电2242万千瓦时。年发电量可达2.23亿千瓦时,满足23万人用电需求,每年节约标准煤7.31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8.28万吨,彰显中国在清洁能源领域的创新实力和发展决心。
9、中国极地科考破冰船"雪龙2"号抵达南极大陆冰盖!
我国自主建造的极地科考破冰船"雪龙2"号已抵达南极大陆冰盖,执行第41次南极考察任务。这艘科考利器配备了全面的科研设施,包括用于观测海气界面的科学桅杆、保护探测设备的箱型龙骨系统,以及600平方米开放式作业甲板。船上设有多个专业实验室,总面积达580多平方米,可进行生物、化学等多领域研究,标志着中国极地科考能力迈入新阶段。
10、突破性气凝胶材料助力深空探测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先进技术研究院近日传来重大科研突破,吴长征教授带领的研究团队成功开发出新一代热绝缘气凝胶材料。这种被称为世界上最轻固体的材料,通过创新的表面合成技术,在纤维气凝胶表面形成超连续纳米晶层,赋予材料超强性能。实验证实,该材料不仅能承受1500摄氏度高温,还具备500倍自重的抗冲击能力,在保持轻质特性的同时大幅提升了隔热性能,为深空探测和新能源电池等尖端领域提供了关键材料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