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伊朗几种无人机在乌克兰风光无限,在战场上获得不少出色战绩。这让一些俄罗斯媒体也想入非非,纷纷为本国无人机事业“献计献策”。
其中有人脑洞很大,竟然拿出“歼-6改自杀无人机”的段子当证据,建议将米格-21、米格-23甚至图-154大型客机改成自杀无人机。
俄媒SVPRESSA网站刊登了作者亚历山大·希罗科拉德的文章,声称如果将“俄军库存的一半老式武器”送到顿巴斯前线,在两三天内就能将周边的乌军防御体系一扫而空。
希罗科拉德重点讨论了如何高效利用俄军的库存武器,从老式的152毫米榴弹炮到8K14“飞毛腿”弹道导弹,随后谈到了战绩颇佳的伊朗“见证者-136”(天竺葵-2)自杀无人机。
伊朗“见证者-129”、“见证者-136”等无人机被俄军引进后,迅速在乌克兰投入实战,甚至开始追杀“哈马斯”火箭炮。但是,希罗科拉德却认为与其耗费稀缺的新型无人机,不如改装老式飞机,例如安-2运输机。
他还举例,安-2在上个世纪曾经多次在苏联境内遭到劫持,而苏联超音速战斗机却很难捕捉到这种低速运输机。南斯拉夫内战期间,一架安-2飞机曾经遭到地面发射的11枚便携导弹攻击,但是安-2仅受到轻伤就成功逃脱。
希罗科拉德更是拿出中国FH-98无人机作为例子,这款无人机实际改装自运-5运输机,原型就是安-2。这款无人机具备了1200公里的自主飞行能力,可运送1.5吨货物。俄罗斯作者认为,这种民用无人机实际上也具备军用价值。
此外,该作者还拿出“歼-6无人机”作为例子,声称美国卫星在中国沿海机场拍摄到“300架这种无人机”。他还引用我们熟悉的一个网络段子,声称可利用这种战斗机改装为自杀无人机,对敌方目标进行远程攻击。
他还认为“飞机越大,对敌方的伤害就越大”,仅仅是在退役飞机上安装一个控制系统就足够了。
因此,希罗科拉德呼吁将数百架退役的米格-21、米格-23等战斗机,以及退役的图-154、安-10等客机,再加上安-2运输机都改装成自杀无人机。他声称,图-154可携带10-16吨炸药或凝固汽油弹,足以摧毁乌克兰境内的任何目标,包括发电厂、火车站、水坝和机场等等。
不过,笔者对这种脑洞却不敢苟同。“歼-6改装成自杀无人机”实际上是一种很低效的武器,远不如“哈比”、“天竺葵-2”等正牌自杀无人机。
首先,“退役战斗机只需安装一个控制系统”就是一个误区。战斗机的气动外形比正规无人机复杂得多,无人控制系统的设计也要更复杂,不是随便安一个就能用的,每一款战斗机都必须重新设计无人控制系统,成本也比普通无人机高得多,操控精确度也远远不及。
其次,战斗机的起飞需要很长跑道,哪怕是一次性起飞。几百架米格机改成无人机,也要白白占用大约10个机场的硬件空间。而且战斗机的后勤维护比普通无人机成本高得多,没有可靠的维护工作,老式战斗机可能刚起飞就会坠机。
相比之下,正牌自杀无人机根本不占用机场空间,几百架米格机的“自杀任务”换成“哈比”、“天竺葵-2”只需要几个集装箱就能搞定。而且,正规自杀无人机的后勤维护更是少到极点。
最后一点,十几吨重的米格-23用于自杀攻击时,突防生存能力、攻击精度、打击威力不见得高于一百多公斤的“天竺葵-2”无人机。
硕大的米格机很容易被防空导弹击落,而“哈比”和“天竺葵-2”凭借小而慢的特点,却很难被防空系统发现和击落。而且,正规自杀无人机采用更高效的战斗部,也不是随便挂几个炸弹的米格-23能媲美的。
由此可见,俄罗斯媒体的脑洞纯属外行的胡思乱想。其实,苏联在上世纪50年代就造出类似武器,那就是第一代巡航导弹“鲑鱼”,基本上就是米格-17改成了自杀无人机,但作战效果很差。假如歼-6和米格-23真能改装,那么俄罗斯用相同的导航控制技术,直接改装旧式的“鲑鱼”导弹可能更好用一些。(作者:陶慕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