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成王的优秀也与胎教有关

周成王的优秀也与胎教有关

郑鼎文

《史记》载:“成康之际,天下安宁,刑错四十余年不用”。这里的“成”指的是周成王;这里的“康”。指的是周康王。其中周成王的优秀,也与胎教有关。

过去说到“胎教”,往往只提到王季之妻太妊,说周文王的优秀,与其母太妊实施胎教有关。其实,胎教在周初可能是一个传统。不信请看:

邑姜姜太公的女儿,是周朝开国明君武王的夫人,是非常优秀的王后。

对于邑姜作为“周后妃”的身份,王聘珍在《大戴礼记解诂》一书中明确注曰:“后妃,武王邑姜也。”《论语·泰伯》里还有一段十分有名的话:

武王曰:“予有乱臣十人”。在这里,武王所说的“乱臣”,实际上就是“治臣”,即治乱之臣。孔子曰:“才难,不其然乎!唐虞之际,于斯为盛。有妇人焉,九人而已。三分天下有其二,以服侍殷,周之德,可谓至德也已矣!”对于这段话中的“有妇人焉”,北宋理学大家朱熹作注时,就是遵从的前人之说,认为所指的就是邑姜。并说在武王的十位“治乱”之臣当中,是“九人治外,邑姜治内”。还有其弟子蔡沈,在为伪《泰誓》作注时,采取的也是乃师的说法。总之,通过上述几项史料可知,邑姜乃武王正妃或者说皇后,并生了太子诵(即成王)和唐叔虞,这是无可怀疑的。

邑姜还是胎教的践行者。史载王季之妻、文王之母太妊善于进行胎教,才把文王培育成了圣人级的德才兼备的大人物。实际上,太妊胎教是不断传承的,邑姜也继承了周王室圣母太妊的胎教美德。

据《大戴礼记·保傅第四十八》载:“周后妃任成王于身,立而不跂,坐而不差,独处而不倨,虽怒而不詈,胎教之谓也。”就是说邑姜怀第一个儿子周成王时,站立的时候不东倒西歪,坐着的时候端正严肃,说笑的时候不喧闹,独处的时候不随地蹲坐,有了脾气的时候也不随便乱骂人。这些做法,说起来简单,但若没有极大的毅力和克制力,是很难贯彻到底的。可见邑姜实施的胎教是很成功的,有大功于“成康之治”的周王朝第二位周天子成王姬诵,作为邑姜的大儿子,其功德也离不开母亲的精心培育。

由是,我猜测,周初的胎教可能是一个传统。王季之妻太妊实施胎教而生下睿智非凡的文王,那么作为文王之妻的太姒,她的婆婆太妊难道不会给其予以指导吗?文王的孩子很多,不说《封神演义》说文王有百子,就从有名有姓有封地或有采邑的情况说,据考证文王也有十六子,而其中的武王、周公都是出类拔萃的,难道与胎教能无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