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9年,48岁开国上将爱上25岁女舞蹈演员,女方父母坚决不同意

2025年06月12日14:52:05 历史 1226

文/万物知识局

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在革命时期身为爱国将领在普通民众心中是有着极高地位的,但是在苏振华的人生阅历上他却因为自身原因而在未来岳母家屡屡碰壁。

1959年,48岁开国上将爱上25岁女舞蹈演员,女方父母坚决不同意 - 天天要闻

在别人都希望女儿能够嫁给英雄时,陆迪伦的父母却完全相反,她坚决反对女儿的这段恋情,而其中的缘由也是令人深思,作为母亲或许只是希望女儿能够过上无忧无虑的生活。

而这一点看似简单,苏振华却无法给予陆迪伦,只因两人一旦结婚,陆迪伦就要承担起照顾苏振华前妻孩子的责任,那么两人最终的感情又将何去何从呢?

1959年,48岁开国上将爱上25岁女舞蹈演员,女方父母坚决不同意 - 天天要闻

苏振华作为开国上将,他的感情经历却是令人唏嘘,前两次婚姻都以失败告终,第二次婚姻女方更是毫不犹豫的选择要与其离婚。

在经历两次婚姻后唯一留给苏振华的就是六个孩子,而这也成为了他第三段婚姻的“阻碍”,即便是毛主席劝说,可奈何未来岳父岳母不同意苏振华也只能暗自努力。

1959年,48岁开国上将爱上25岁女舞蹈演员,女方父母坚决不同意 - 天天要闻

苏振华在大众心中或许并不陌生,他曾参与过多次战役,并且也获得了许多表彰,他的人生经历充满坎坷,婚姻生活也异常“不幸”。

苏振华出生于湖南一个贫寒的家庭,而那时一直都崇尚多生多育,即便是家中已经揭不开锅了,生孩子却也并没有得到限制。

1959年,48岁开国上将爱上25岁女舞蹈演员,女方父母坚决不同意 - 天天要闻

在苏振华出生前家中就已经有了6个孩子,因为他排行老七,所以父母也叫他“苏七生”,那时候取名字也是非常随意的。

为了能够贴补家用,年仅6岁的苏振华就开始割草放牛,而等到年纪再大一些能够从事体力劳动后,苏振华也开始做农活。

1959年,48岁开国上将爱上25岁女舞蹈演员,女方父母坚决不同意 - 天天要闻

不过正因家中贫寒,他也不甘愿一生就如此度过,为了改变命运他在1926年就选择加入了儿童团,并在次年成为了少年先锋队中的一员。

在1930年苏振华就加入了中国工农红军并参加了长沙战役,因为作战勇猛他也在同年的11月就成为了共产党的一员。

1959年,48岁开国上将爱上25岁女舞蹈演员,女方父母坚决不同意 - 天天要闻

从那之后苏振华就开始投入各项战役中,每一次作战他都顽强冲锋,哪怕是受伤他也坚持不撤退,那时他一直讲究的就是“轻伤不下火线”。

虽说从小他并没有接受文化教育,但在加入红军后他也获得了学习的机会,在1936年他进入了抗日红军大学学习。

由于此次机会来之不易,苏振华也十分珍惜,每次考试他都认真对待,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就连毛主席都曾赞誉他是“工农分子知识化的典型”。

1959年,48岁开国上将爱上25岁女舞蹈演员,女方父母坚决不同意 - 天天要闻

苏振华在学习文化课的同时也没有忘记自己的职责,面对每一次派遣,苏振华都严阵以待,由于加入红军的时间比较早,他参与的战役也非常多。

其中我们非常熟悉的就有淮海战役、渡江战役、东征战役等等,因此在1955年授勋仪式中,苏振华也被授予了上将军衔。

1959年,48岁开国上将爱上25岁女舞蹈演员,女方父母坚决不同意 - 天天要闻

然而命运也仿佛在和他开玩笑,给他开了一扇窗,却关上了一扇门,他获得了国家给予的荣誉,然而在婚姻大事上却始终备受波折。

苏振华的原配夫人和他并没有太多感情,只因母亲的坚持才不得已将他娶进家门,原配名叫余娇凤,她是苏母的养女。

1959年,48岁开国上将爱上25岁女舞蹈演员,女方父母坚决不同意 - 天天要闻

之所以强制要求苏振华和她结婚也是为了给苏家留个后,虽说极不情愿,但奈何拗不过母亲,也只能选择结婚。

新婚当夜,他们二人都“各有心事”,婚后余娇凤也是尽心照顾苏家父母,但这并没有打动苏振华,几天后他还是选择和红军一起离开,去追逐自己的信仰与目标。

1959年,48岁开国上将爱上25岁女舞蹈演员,女方父母坚决不同意 - 天天要闻

而让苏振华没想到的是余娇凤竟然真的怀上了自己的孩子,在他离家的第二年,余娇凤就生下了一个儿子,奈何命运捉弄,这么好的姑娘却死于难产大出血。

那时候的医疗条件非常差,加上苏家的经济状况并不好,面对这样的情况,余娇凤也只能是“含泪等死”。

1959年,48岁开国上将爱上25岁女舞蹈演员,女方父母坚决不同意 - 天天要闻

余娇凤离开以后,孩子就交由了苏母抚养,并且后来因为苏振华多次辗转,交通又十分闭塞,苏振华就几乎是与家中断了联系。

本以为自己要孤独一生的他却迎来了此生的“第二春”,在抗日红军大学学习期间,苏振华因为表现优异被毛主席公开表扬。

1959年,48岁开国上将爱上25岁女舞蹈演员,女方父母坚决不同意 - 天天要闻

也正因如此,他的品格和能力也吸引了不少女同志,其中就包括了他的第二位夫人孟玮,那时苏振华担任了大队长,孟玮是他的队员之一。

两人在朝夕相处的过程中也逐渐产生了情愫,加之那时苏振华已经长大,对于情爱一事也有了回应。

1959年,48岁开国上将爱上25岁女舞蹈演员,女方父母坚决不同意 - 天天要闻

在日常劳作中,他会贴心的将孟玮背上的煤炭分在自己的筐里,以此来减少她的负重量,不仅如此,平日里苏振华接触到的好东西也都会留给孟玮。

孟玮那时还是一个情窦初开的小姑娘,面对苏振华的贴心照顾,心中也十分甜蜜,尽管两人之间还存在着年龄的差距,但孟玮还是选择与苏振华在一起。

1959年,48岁开国上将爱上25岁女舞蹈演员,女方父母坚决不同意 - 天天要闻

两人在1940年经过组织同意后就结为了夫妻,这一年苏振华已经28岁,而孟玮才19岁,对于感情苏振华已经经历过一次失去,因此倍感珍惜。

然而孟玮却是初尝爱情,在懵里懵懂的状态下就步入了婚姻的殿堂,这或许从最开始就已经注定了两人的婚姻不会长久。

一人渴望爱情,另一人却渴望踏实的家庭,在婚后两人也度过了很长时间的美好时光,孟玮更是接连生育了7个孩子。

1959年,48岁开国上将爱上25岁女舞蹈演员,女方父母坚决不同意 - 天天要闻

不过大女儿因为条件太差,营养跟不上,最终早夭,只留下了六个孩子由孟玮一直照顾着,孩子出生后,孟玮的重心就慢慢转移到了家庭上。

而此时的苏振华却正处于事业的上升期,因此将大部分的精力都投入了工作中,忽略了家庭和孟玮的感受。

对于孟玮来说即便是生儿育女,但是在内心深处她还是那个渴望爱情的姑娘,苏振华的平淡让她难以接受。

1959年,48岁开国上将爱上25岁女舞蹈演员,女方父母坚决不同意 - 天天要闻

从那之后两人的争执就越来越多,苏振华也因为工作原因常年不在家中,等到苏振华好不容易回到家中,以为能够等来妻子的关心,没想到等来的却是孟玮想要离婚的请求。

苏振华以为这只是孟玮对自己常年不关心她的一次“抗议”,所以也只是在平时生活中开始对她慢慢关心,没曾想孟玮竟是铁了心要和他离婚。

1959年,48岁开国上将爱上25岁女舞蹈演员,女方父母坚决不同意 - 天天要闻

在1957年,孟玮再次提出离婚,而她这次也说出了想要离婚的真正原因,竟然是她失散多年的初恋还在苦苦等待她,这样的浪漫和痴情打动了孟玮。

然而实际上这些都只是孟玮编织的谎言,她只是想要逃离如今重复且枯燥的生活,苏振华一直苦苦挽留,希望她看在孩子的份上不要离婚。

1959年,48岁开国上将爱上25岁女舞蹈演员,女方父母坚决不同意 - 天天要闻

奈何孟玮却是铁了心,甚至连孩子都情愿不要,最终苏振华在无奈下只得签署那份自己拖了两年多的离婚申请报告。

从那之后孟玮获得了自由,而苏振华却开启了又当爹又当妈的生活,一度生活都非常艰辛,长此以往,就连毛主席都看不下去让他再找一个。

1959年,48岁开国上将爱上25岁女舞蹈演员,女方父母坚决不同意 - 天天要闻

也正是在苏振华动摇时遇到了最后一任夫人陆迪伦,而令苏振华意想不到的事这段婚姻还没有开始就遭受了“阻碍”。

陆迪伦是一名非常优秀的舞蹈演员,自身条件也非常好,在文工团工作,性格温柔又开朗,不仅如此,她的父母也都是知识分子,家庭氛围和教养都非常出色。

1959年,48岁开国上将爱上25岁女舞蹈演员,女方父母坚决不同意 - 天天要闻

尽管苏振华深知陆迪伦比自己小23岁,可他还是抑制不住的心动了,两人在几次接触后,虽说都非常满意,但是此时却出现了一个“巨大”的问题。

那就是陆迪伦的家中非常反对两人交往,不仅是她的父母,就连她的哥哥也不同意,哪怕此时的他是海军领导,身份地位都极高。

1959年,48岁开国上将爱上25岁女舞蹈演员,女方父母坚决不同意 - 天天要闻

但是对于父母来说,离异带着6个孩子,年龄上还有如此巨大的差异,无论怎么看,女儿嫁过去都只会受苦,因此说什么也不同意。

而此时陆迪伦也遭遇了前所未有的猜忌,不少人都怀疑她的“品德”有问题,毕竟如此年轻又从未婚配的女子怎么会心甘情愿嫁给三婚的男子。

1959年,48岁开国上将爱上25岁女舞蹈演员,女方父母坚决不同意 - 天天要闻

一时间陆迪伦爱财、贪图苏振华地位的谬论也凭空出现,看到女儿还未嫁过去就要遭受非议,更加坚定了陆迪伦父母绝不同意的心。

尽管后来在周总理的劝说下,两人还是选择步入婚姻的殿堂,但是陆迪伦也迎来了新的挑战,那就是苏振华的六个孩子都非常“讨厌”她,将她视作“坏人”。

1959年,48岁开国上将爱上25岁女舞蹈演员,女方父母坚决不同意 - 天天要闻

在孩子们心中陆迪伦霸占了母亲的位置,因此在家中从未给她好脸色,甚至一度将陆迪伦锁在屋外,以此来表达他们的“抗议”。

不过对于此事陆迪伦却从未埋怨,一直尽心尽力的照顾孩子们,哪怕是后来有了自己的儿女,陆迪伦也没有偏心,反而尽可能的将好东西都留给哥哥姐姐们。

1959年,48岁开国上将爱上25岁女舞蹈演员,女方父母坚决不同意 - 天天要闻

孩子的心并不是石头做的,你对他们好,真心他们自然能够看见,孩子们也在日复一日的温暖中选择接受了这位“母亲”。

陆迪伦用实际行动向曾经质疑她的人证明责任和爱的前提是理解与珍惜,步入婚姻的理由从不是身外之物,而是彼此给予的浪漫承诺与互相懂得。

1959年,48岁开国上将爱上25岁女舞蹈演员,女方父母坚决不同意 - 天天要闻

她虽然比苏振华年纪小,但是却有着异于常人的坚毅,面对质疑、面对刁难她都毫不退缩,这也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婚姻的选择并没有标准答案,一切答案都在彼此的理解与包容当中。

参考资料:

现代快报——彭德怀亲自为“苏七生”改名“苏振华”

1959年,48岁开国上将爱上25岁女舞蹈演员,女方父母坚决不同意 - 天天要闻

历史分类资讯推荐

日本女星疑似家中去世,遗体腐烂多日无人发现,年仅45岁 - 天天要闻

日本女星疑似家中去世,遗体腐烂多日无人发现,年仅45岁

据日本媒体报道,日本女演员远野凪子近日疑似被发现死于家中,年仅45岁。7月3日,远野凪子的助手前往其位于东京都丰岛区的公寓拜访,却始终无法与她取得联系。助手随后联系公寓管理公司并报警。警方在室内发现一具倒在地上且已腐烂的女性尸体,现场确认该女性已经死亡,根据状况判断其死亡已有几天时间,警方不认为存在被害...
举个例子,10年前的建筑,前面经历了9年的监督检查,第10年着火了,这个责任…… - 天天要闻

举个例子,10年前的建筑,前面经历了9年的监督检查,第10年着火了,这个责任……

昨天有网友在《从监督中拿出20%甚至50%的人来搞调查,那会如何》留言说:举个例子,10年前验收的建筑,前面经历了9任监督员,到第10个监督员的时候着火了。前面9人没事,第10个进去了,这冤不冤呢?如果隐患很好整改,没有一点压力,为什么前面9个不做?为什么就认为在第10个人身上就应该做,而且能做,还能做好?这段话是什...
抗战儿童小说《闪闪的红星》:以红星为信 做党的孩子 - 天天要闻

抗战儿童小说《闪闪的红星》:以红星为信 做党的孩子

原标题:以红星为信 做党的孩子——重读抗战儿童小说《闪闪的红星》《闪闪的红星》,李心田著, 新疆青少年出版社,2011年1月《闪闪的红星》是李心田写于60年代的小说,原名为《战斗的童年》。1972年,该作品于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后入选教育部红色经典阅读书目,成为革命传统教育范本,被译成英、法、德等10余种文字,19...
《王舟瑶稿本文献丛编》出版,为王舟瑶手迹首次大规模公开 - 天天要闻

《王舟瑶稿本文献丛编》出版,为王舟瑶手迹首次大规模公开

王舟瑶(1858—1925),字星垣,号默盫,浙江黄岩人,近代著名学者、教育家、藏书家和地方文献专家,曾任上海南洋公学教授、京师大学堂师范馆经史教习、两广师范学堂监督、礼部顾问官。王舟瑶一生著述颇丰,著有《中国学术史》《读经札记》,编纂有《光绪台州府志》《默盫集》,辑有《台州文征》《台州先哲遗书》等。近日,...
抗战回望38︱《保卫卢沟桥》:“卢沟桥是我们的坟墓” - 天天要闻

抗战回望38︱《保卫卢沟桥》:“卢沟桥是我们的坟墓”

今年是抗日战争胜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澎湃新闻·私家历史与抗战文献数据平台合作,推出“抗战回望”系列,选取抗战期间的报纸、图书、日记等史料加以介绍,希冀带领读者前往历史现场,触碰抗战时中国军民的精神与生活。“七七事变”吹响了全民族抗敌御侮的号角。作为事变中的重要场景,卢沟桥迅速为国人所熟知...
若不是北魏的胡太后算计太多,又怎会水到渠成的上位呢? - 天天要闻

若不是北魏的胡太后算计太多,又怎会水到渠成的上位呢?

古代北魏,宫里的女人想往上走都难。尤其对胡氏来说,她面前摆着的,不只是后宫的明枪暗箭,还有一道横了百十年的规矩——“子贵母死”。道武帝拓跋珪定这规矩时说得明白:皇子立为太子,亲妈就得赐死,怕的是外戚仗着太后的势乱政。
凌晨突发讣告!孙大业逝世 - 天天要闻

凌晨突发讣告!孙大业逝世

7月8日凌晨,河北师范大学发布讣告:中国科学院院士、细胞生物学家、无党派代表人士、河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孙大业先生,因病医治无效,于2025年7月7日18时14分在石家庄逝世,享年88岁。孙大业先生,1937年7月生于浙江杭州,祖籍浙江温州。1959年毕业于北京农业大学农学系(现中国农业大学农学院),毕业后分配到石...
黑龙江省原副省长——范子文 - 天天要闻

黑龙江省原副省长——范子文

范子文范子文(1909-1975),又名范嗣淹,陕西省绥德县人,享年66岁。早年考入绥德陕西省立第四师范,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8年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
浴血山河——抗战中的太原|奇袭集义村敌据点 - 天天要闻

浴血山河——抗战中的太原|奇袭集义村敌据点

在集义青纱帐里的游击队员(资料图片)。  集义村原属徐沟县管辖,位于县城东10华里处。早在唐代天宝年间,为抗击安禄山叛军,当地群众自发在此集结义军,“集义村”由此得名。  集义村的地理位置重要,与正北的大常镇、东南的榆次县东阳镇呈犄角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