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大入狱,8岁牺牲,遗体被挖出时,手里紧攥一物,令人痛哭!

2025年05月18日18:32:08 历史 1906

1949年11月30日,在经过多次寻找和排查,最小革命英雄的遗骸终于被找到。当工作人员撬开厚厚的水泥板时,只见遗骸已经腐烂,但他蜷在胸前的瘦小的手里,紧紧攥着一物。

在场的人员无不痛哭落泪。

8月大入狱,8岁牺牲,遗体被挖出时,手里紧攥一物,令人痛哭! - 天天要闻

“小萝卜头”宋振中现存唯一生前照片

这位小小的英雄,终于等来了自由,他可以开心地奔跑,看看外面的世界,去追求自己喜欢的画画,也许下一辈子,他会成为一名出色的画家。

他就是宋振中,宋绮云和徐林侠的小儿子,也是年龄最小的革命烈士。

同在监狱中的同志们亲切地叫他“小萝卜头”。

当然,“小萝卜头”一开始并不是“小萝卜头”。

一、随母入狱,艰难长大

小萝卜头的父亲宋绮云,是爱国将领杨虎城的私人秘书。

1933年6月,红四方面军和杨虎城率领的第十七路军正式签订了“巴山为界,互不侵犯,联共反蒋,共同抗日”的秘密协定。

此后两年多的时间内,红军通过这条“红色交通线”源源不断地运输物资到根据地。后来红四方面军不断发展壮大,成为确保红军长征会师以及抗日战争、解放战争胜利的一支重要的武装力量。

而促进这份秘密协议的签订人之一,就是宋绮云。

宋绮云曾是中共江苏邳县县委书记,也是以组织身份加入杨虎城部的“统战工作者”。他与妻子徐林侠在西安以地下党员身份,从事着革命工作。

在“西安事变”后,杨虎城、宋绮云等人都成为了特务们的眼中钉、肉中刺。

在明知道自己时刻有被暗杀的危险下,宋绮云依旧将生死置之度外,为抗日战争做出自己最大的努力。

8月大入狱,8岁牺牲,遗体被挖出时,手里紧攥一物,令人痛哭! - 天天要闻

“小萝卜头”的妈妈爸爸

1941年9月,宋绮云突然收到一份急电:“家有急事速回!”

他虽然察觉有些不对劲,但是担心自己的家人有什么危险,他还是急忙赶回家中。宋绮云一踏进家门口,连口水都来不及喝,就被两个特务挟持带走。

自此杳无音讯。

当时,徐林侠带着孩子们住在蒲阳村。她每天抱着才几月大的小萝卜头,走二、三十里路去到西安城里打听丈夫的消息,但是都无疾而终。

她与宋绮云相识13年,两人辗转于江苏、陕西等地,既是夫妻,也是最为亲密可靠的战友。

正当她心急如焚时,有人告诉她:“宋社长要去重庆,要你带几件衣服给他送过去。”

徐林侠虽然觉得不对劲,但是为了知道丈夫的消息,即使是火坑她也愿跳。于是,她带着8月大的小萝卜头前去。

自此,却一去不复返。

二、狱中学习、党的小交通员

小萝卜头和母亲徐林侠被关进重庆“白公馆”的女牢。

据小萝卜头生前的狱友李碧涛老人讲述:“牢房里昏暗狭小,关押着几个妇女和小孩,充斥着各种尿味骚味,苍蝇蚊虫到处乱飞。吃的是夹着老鼠屎的发霉、发臭米饭,早上有一点点咸菜,中午只有喂猪的几片烂白菜叶子,晚上只有发馊的稀米汤。”

除此之外,夜晚经常传来特务审讯其他难友的痛喊声以及特务们毫无人性的打骂声。

小萝卜头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一次也没有看过外面的世界。

8月大入狱,8岁牺牲,遗体被挖出时,手里紧攥一物,令人痛哭! - 天天要闻

重庆松林坡文物遗址区“小萝卜头”雕像

当年才12岁的李碧涛第一次见到小萝卜头,小萝卜头就拉着她的手对她说:“姐姐,你来了不要难过啊。”

此时小萝卜头7岁,严重发育不良,瘦弱的四肢顶着一个大大的脑袋,看起来只有4、5岁大,但是他的眼睛很清澈、明亮,透着一丝稳重和成熟。

也因此,狱中的同志们才亲切地叫他“小萝卜头”。

李碧涛老人说,每次有人来倒马桶时,小萝卜头总要一路跟着走出牢房,但是到了大门口就被看守拦住。他看着外面的鸟儿对她说:“我真想像那只小鸟一样会飞,那样我就自由了,就能飞出这个地方了。”

然而,小萝卜头渴望的自由终究没有实现。

虽然狱中条件恶劣,但是小萝卜头的母亲并没有忽略对他的教育。她经常给他讲革命故事,让他养成正确的善恶是非观。小萝卜头被教育得很好,他对自己的同志们友好谦让,对特务们疾恶如仇。

据解放后曾任宁夏回族自治区委统战部部长的胡春浦回忆,他于1947年被抓入白公馆,然而因为本身患有严重的胃病,完全吃不了糟糕的牢饭,只能躺着不能动弹。

小萝卜头看到这个叔叔后,关切地询问了他怎么了,并将之告诉了母亲徐林侠,很快就给胡春浦送来了一碗挂面。后来胡春浦才知道,面条是徐林侠做苦工挣下的,煮面条的锅是牢房里吃完东西剩下的空罐头盒子,燃料则是小萝卜头从过道的油灯碗里一点点偷来的。

胡春浦曾说:“在我经历了酷刑以后,是小萝卜头送来的面条让我感受到了组织、同志们的关心,让我增强了战胜敌人的信心!”

而面对特务的诱惑时,小萝卜头会说:“拿枪的特务是坏蛋!”

有一次,看守的特务故意逗他:“你叫我阿姨,我就给你糖吃。”小萝卜头两眼一瞪,拔腿就跑。

后来,他还是问了母亲徐林侠:“妈妈,什么是糖呀?糖好吃吗?”

徐林侠眼里带着泪花,伸手在窗台上抹了一点盐渍让他含着,说:“这就是糖。”

小萝卜头在监狱时,他的老师是抗日爱国将领黄显声将军。原本特务们并不肯给小萝卜头学习的机会,是父亲、母亲以及狱中其他同志通过罢工、罢食的方式才逼得特务们妥协。

狱中的同志们为他省下草纸做作业本,父亲捡了一根树枝磨尖作为笔给他,母亲则撕下棉衣里的棉花,用火烧焦后兑到水里作为书写的墨汁。

也因此,小萝卜头更加珍惜每天的学习。

8月大入狱,8岁牺牲,遗体被挖出时,手里紧攥一物,令人痛哭! - 天天要闻

黄显声将军教他读书写字,还教他学习俄语,后来因为小萝卜头刻苦学习,便送给了他一小截红蓝铅笔。小萝卜头很爱惜这半截铅笔,他每天趴在地上练习数次后,才用铅笔工整地写在草纸上交作业。

因为小萝卜头年纪小,特务们并没有对他严加看管。于是,小萝卜头利用这个优势,成为了狱中党组织的交通员,为党组织做了不少工作。

原来,监狱里秘密办起了《挺进报》。

黄显声将军将报纸上看到的消息,写到香烟盒纸上,再交给小萝卜头,让他送给各个牢房的同志们。他还将一小块叠起来的纸块,塞给小萝卜头,让他送给狱中的秘密党支部书记许晓轩。这张纸条,是“疯老头”韩子栋精心画成的监狱地图。小萝卜头一一完成了这些重要的任务。

后来,韩子栋在同志们的协助下,瞅准了机会,成功越狱。

三、遗体被挖出,手里紧攥半截铅笔

随着解放战争的节节胜利,特务们已经开始恐慌跑路。然而,对于白公馆里关押着的同志们,蒋介石命令:“一律不准释放!”

1949年9月6日,小萝卜头和爸爸妈妈被特务带到重庆歌乐山下的松林坡。这是他第一次踏出监狱,看到外面的世界,原来天空是那样蓝、那样大。

面对死亡,宋绮云夫妇没有丝毫畏惧。

但作为母亲,徐林侠恳求特务:“放过孩子吧,哪怕是让他出去讨饭!”

但特务却残忍地当着小萝卜头的爸爸妈妈的面,一刀将他刺死。为了掩盖罪行,他们甚至在地上浇灌了厚厚的一层水泥。

小萝卜头牺牲时,还不到9岁,距离新中国成立仅24天。重庆解放后,人们找到他的遗体,他的两只小手蜷在胸前,手里还紧紧攥着那半截铅笔。

8月大入狱,8岁牺牲,遗体被挖出时,手里紧攥一物,令人痛哭! - 天天要闻

“小萝卜头”最珍爱的铅笔

结语:

1947年时,宋振华等几个孩子曾收到父亲宋绮云的家书,他们欣喜不已。然而,更令他们激动落泪的是,家书后面有用铅笔写的、工整却稚嫩的4个字:哥哥,姐姐。

重庆解放后,“小萝卜头”宋振中被追认为革命烈士。他是中国年龄最小的烈士,同其父母一起并称为“一门三烈”。

宋振中虽然没能迎接自由和新生活,但他的事迹却激励着后来的每一个人。

今天的我们为什么要缅怀每一位革命先烈,就是因为没有他们的牺牲,就没有今天自由幸福的我们!

向最小烈士宋振中致敬,向每一位革命先烈致敬!

参考资料:

[1]中国新闻网.《“小萝卜头”宋振中 短暂而璀璨的八年人生》.2021年9月7日

[2]中华英烈网. 《最小革命烈士宋振中:9岁为国捐躯,死时手里还握着一根粉笔头》 .2021年3月23日

[3]中国江苏网.《“寻找小萝卜头”采访纪实第五站(1)——小萝卜的唯一见证人李碧涛老人》.2017年5月22日

历史分类资讯推荐

抗日奇侠”森鸥外:从天皇到皇军,尽数死于这个老西医? - 天天要闻

抗日奇侠”森鸥外:从天皇到皇军,尽数死于这个老西医?

以下文章来源于循迹晓讲,作者三喵先生说到鲁迅先生的生平,想必各位读者都不陌生,他当初弃医从文的经历也成了一个特定时期经典的故事。事实上,鲁迅先生的轨迹并非个例。一则是中国古代士大夫老早就有“不成相便成医”的传统,在如此传统之下,行医实在是不
真金不怕火炼——毛主席第三次蒙冤 - 天天要闻

真金不怕火炼——毛主席第三次蒙冤

毛主第二次蒙冤离开红四军领导岗位以后,红四军派人向中央详细汇报了红四军的情况,中央肯定、支持了毛主席的正确意见,并给红四军写了一封指示信,史称“九月来信”。这时朱老总,也认识到了毛主席的意见是正确的,请回了毛主席。
【5·18国际博物馆日】吉林省博物院活动丰富多彩 - 天天要闻

【5·18国际博物馆日】吉林省博物院活动丰富多彩

白山巍巍,松水汤汤,作为东北地区重要的文化地标,吉林省博物院(东北抗日联军纪念馆)不仅镌刻着黑土地的沧桑与荣光,更以文物为笔、以创新为墨,在时代的画卷上书写博物馆的崭新篇章,我们以文化之名相聚,以未来之约共襄盛举,共同庆祝第49个“国际博物馆日”的到来。活动一:院长致辞INTERNATIONAL MUSEUM DAY吉林省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