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西安发现波斯夫妻合葬墓,碑文翻译成汉语后,专家大吃一惊

2025年05月13日16:02:04 历史 1655

大唐,中国历史上最开放的王朝,以海纳百川之姿接纳四方异邦,千年前,一批波斯贵族在长安落脚,并被朝廷委以官职,为唐朝效力。

然而,当时接纳他们的皇帝,并不会想到,他们竟会这样欺瞒他。

1955年,考古学家在西安发现波斯夫妻合葬墓,本来这并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可怪就怪在这个合葬墓的墓志石上有用两种语言写的碑文。

而用波斯语言写的碑文翻译后,让在场的专家都大吃一惊,不禁纷纷感叹,幸亏唐朝人不认识波斯语言,否则该墓的主人很有可能被杀头!

那么,用波斯语写的碑文是什么意思呢?波斯贵族又为何会去到唐朝生活呢?

1955年西安发现波斯夫妻合葬墓,碑文翻译成汉语后,专家大吃一惊 - 天天要闻

碑文里的秘密

1955年的深冬,西安西郊土门村附近一处基建工地上传来了令人振奋的消息。

陕西省文物管理委员会在此处发掘出一座独特的唐代墓葬,而且这座墓葬的建筑风格与传统唐墓有着显著差异,非常具有研究价值。

考古专家们还发现,这座墓葬的墓室顶部采用波斯特有的穹顶设计,墓室内还陈列着精美的银质圣火坛,其上还雕刻着精致的波斯传统图案,处处彰显着异域风情。

1955年西安发现波斯夫妻合葬墓,碑文翻译成汉语后,专家大吃一惊 - 天天要闻

之后出土的一方墓志石更是奇怪,这方墓志石上半部分刻有六行横书波斯巴列维文,下半部分则是七行竖写汉文。

风格迥异的墓葬,两种语言的墓志石,这几乎可以让专家确认这个墓主的主人确实不是唐朝人士,而有很大可能是波斯人。

随后,专家们对墓志石上的汉文进行了翻译,他们发现该墓主是左神策军散兵马使苏谅的妻子马氏,她于咸通十五年二月去世,年仅二十六岁(咸通是唐懿宗李漼的年号,时间范围为公元 860 - 874 年)。

1955年西安发现波斯夫妻合葬墓,碑文翻译成汉语后,专家大吃一惊 - 天天要闻

如此来看的话,苏谅并不像是波斯人,他的妻子反倒是像波斯人,可他们是如何通婚的呢?

又为何在一块墓志石上镌刻两种语言的碑文呢?难道说这里面有什么蹊跷?

为了解开心中的疑惑,专家们请来了日本京都大学的伊藤义教博士对墓志上的波斯文进行解读。

1955年西安发现波斯夫妻合葬墓,碑文翻译成汉语后,专家大吃一惊 - 天天要闻

然而,令专家们如何也想不到的是,他们会发现一个尘封了千年之久的大秘密。

据伊藤义教博士的翻译,专家们了解到,墓中女主人马昔师既是苏谅的女儿,又是他的妻子,这一发现让在场的考古专家们震惊不已。

1955年西安发现波斯夫妻合葬墓,碑文翻译成汉语后,专家大吃一惊 - 天天要闻

更令人惊讶的是,波斯文还透露出墓主人的另一重身份,苏谅家族竟然是波斯三大豪族之一,这位在唐朝担任兵马使的苏谅,实际上是波斯王室的后裔。

那么,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墓中的女主人究竟和苏谅是什么关系?身为波斯后裔的他又为何会来到唐朝?

1955年西安发现波斯夫妻合葬墓,碑文翻译成汉语后,专家大吃一惊 - 天天要闻

波斯贵族的逃亡史

这还得从七世纪中叶讲起,那个时候,萨珊波斯帝国迎来了最黑暗的时刻。

阿拉伯帝国大军长驱直入,波斯军队节节败退,公元634年,阿拉伯军队挥师入侵波斯腹地,萨珊王朝末代君主伊嗣俟三世带领军队奋力抵抗。

然而在二十余年的征战中,这个延续四百余年的古老帝国最终走向覆灭。

1955年西安发现波斯夫妻合葬墓,碑文翻译成汉语后,专家大吃一惊 - 天天要闻

在这场浩劫中,年仅六岁的波斯王子卑路斯承受着超乎寻常的命运考验。

公元642年,他的父亲伊嗣俟三世在木鹿城遭遇不测,年幼的卑路斯在贵族们的拥护下,肩负起复国重任。

面对阿拉伯帝国的强大军事力量,卑路斯意识到单凭本土残余势力难以对抗。

1955年西安发现波斯夫妻合葬墓,碑文翻译成汉语后,专家大吃一惊 - 天天要闻

他将目光投向东方的大唐帝国,派遣使节前往长安求援。

可惜天不遂人愿,由于地理距离遥远,唐朝无法及时提供有效援助。

最终,卑路斯带着儿子泥涅斯,率领一批波斯贵族,踏上了漫长的东迁之路,投奔大唐。

1955年西安发现波斯夫妻合葬墓,碑文翻译成汉语后,专家大吃一惊 - 天天要闻

唐朝朝廷虽未出兵帮助他们复国,但却对这些远道而来的波斯遗民给予了优待,在长安为他们安排住所,并设立波斯都督府,任命卑路斯为都督。

在长安城内,波斯遗民逐渐建立起自己的社区,朝廷准许他们修建祆教寺庙,让他们能够延续故土的信仰和习俗。

1955年西安发现波斯夫妻合葬墓,碑文翻译成汉语后,专家大吃一惊 - 天天要闻

随着时间推移,波斯遗民开始适应大唐的生活,一些人通过与唐人通婚,逐渐融入当地社会。

然而,波斯王室后裔始终怀着复国的梦想,他们固守波斯传统,坚持祆教信仰,在异乡保持着自己的文化特色。

作为王室后裔的苏谅便是其中一个。

1955年西安发现波斯夫妻合葬墓,碑文翻译成汉语后,专家大吃一惊 - 天天要闻

碑文上两种语言的目的

虽然不远万里迁徙来到了长安,还被当朝皇帝封为左神策军散兵马使,在朝廷担任要职,但苏谅心里始终有着一个复国梦。

所以即使身在异乡,即使可能这辈子都不可能再回到波斯,可他却始终保持着波斯人的传统。

他与一位名叫马氏的波斯女子共同生活在长安,表面上他们俩一对普通的夫妻,但实际上马氏不仅是苏谅的妻子,更是他的亲生女儿。

1955年西安发现波斯夫妻合葬墓,碑文翻译成汉语后,专家大吃一惊 - 天天要闻

在波斯,这种血亲通婚不仅被允许,更被视为维护血统纯正的重要方式。

然而在唐朝,这样的婚姻会被视为大逆不道,不仅会受到道德谴责,更会被列入“十恶”重罪。

为了在长安立足,苏谅不得不小心翼翼地隐藏这个秘密。

1955年西安发现波斯夫妻合葬墓,碑文翻译成汉语后,专家大吃一惊 - 天天要闻

咸通十五年,年仅二十六岁的马氏不幸离世,在为她准备墓志时,苏谅精心设计了一个双语碑文。

汉文部分只记载了表面的夫妻关系,而波斯文则真实记录了他们二人之间的关系。

苏谅用这种方式,既保全了在唐朝的体面,又不违背波斯的传统,可谓用心良苦。

1955年西安发现波斯夫妻合葬墓,碑文翻译成汉语后,专家大吃一惊 - 天天要闻

但让他没有想到的是,他苦苦守护的秘密,竟然在千年之后,被专家所揭晓。

而专家在翻译了墓志石上的波斯文后,也连连表示,幸亏唐朝的人不认识波斯文,否则苏谅犯得可就是杀头的大罪了!

虽然,苏谅的做法并不光彩,可这座有着两种语言的墓葬却见证了两种文明的碰撞与融合。

1955年西安发现波斯夫妻合葬墓,碑文翻译成汉语后,专家大吃一惊 - 天天要闻

波斯移民深知在唐朝法律中,近亲通婚是重罪,为保护家族,他们巧妙地运用双语碑文,既表达了对大唐的敬意,又保留了自己的宗教传统。

而墓葬中的随葬品也展现了鲜明的文化交融特色,既有精美的唐代陶俑,又有波斯风格的金银器皿。

这些文物诉说着一个波斯家族如何在唐朝扎根生活的故事,虽然他们遵循着与中原文化迥异的祆教婚俗,但也努力适应大唐的礼制规范。

1955年西安发现波斯夫妻合葬墓,碑文翻译成汉语后,专家大吃一惊 - 天天要闻

这座千年古墓不仅是一个家族的记忆,更是唐代中外文化交流的历史见证。

它让我们看到了大唐王朝的开放胸襟,也展现了不同文明之间既有冲突又相互包容的复杂关系。

这段尘封已久的历史,为我们理解古代东西方文化交流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证据。

1955年西安发现波斯夫妻合葬墓,碑文翻译成汉语后,专家大吃一惊 - 天天要闻

结语

这座波斯夫妻合葬墓,就像一把钥匙,打开了千年前东西方文化碰撞融合的奇妙世界。

苏谅用双语碑文藏住秘密,既想守住波斯传统,又得适应大唐规则。

这背后,是不同文明相遇时的矛盾与妥协。

它让我们看到,大唐虽包容开放,却也有文化差异带来的碰撞;而波斯遗民,即便身处异乡,仍坚守着对故土文化的眷恋。

这不仅是一个家族的故事,更是古代文明交流的生动缩影。

参考资料:

1、谈苏谅妻马氏墓志 知网

1955年西安发现波斯夫妻合葬墓,碑文翻译成汉语后,专家大吃一惊 - 天天要闻

2、唐苏谅妻马氏汉、巴列维文墓志再研究 知网

1955年西安发现波斯夫妻合葬墓,碑文翻译成汉语后,专家大吃一惊 - 天天要闻

历史分类资讯推荐

尹锡悦内乱案再添新证:被指通过秘密手机下令“我可以第二次甚至第三次戒严” - 天天要闻

尹锡悦内乱案再添新证:被指通过秘密手机下令“我可以第二次甚至第三次戒严”

据央视新闻报道,当地时间5月12日上午,韩国首尔中央地方法院对前总统尹锡悦涉嫌发动内乱案举行第三次庭审。据韩国媒体此前报道,如果发动内乱罪名成立,尹锡悦可能面临终身监禁,甚至死刑。▲5月12日,尹锡悦抵达首尔中央地方法院 图据视觉中国在第三次庭审中,特战司令部参谋长朴正焕(音)和首都防卫司令副官吴尚培(音...
钟会在成都作乱,很多部下都死了,只有一个人活了下来 - 天天要闻

钟会在成都作乱,很多部下都死了,只有一个人活了下来

景元四年(263年),魏国三路大军,进攻蜀汉,主帅是司马昭的亲信钟会,钟会当时担任镇西将军,作为主力,钟会的兵力高达十余万,其他两路大军,分别是征西将军邓艾和雍州刺史诸葛绪,两人各带三万多人。钟会作为主力,和姜维主力作战,被姜维死死挡在剑阁,不能前进一步,钟会无奈,甚至打算撤军了。这时,转机出现了,作...
他最终,只能成为世人眼中“一个伟大的失败的英雄” - 天天要闻

他最终,只能成为世人眼中“一个伟大的失败的英雄”

一声拖长腔调的喧呼在深宫里回荡,张謇听见自己的名字被喊出时,只觉一股空乏之感陡然袭来。金銮殿上众人歆羡的目光里,他望着殿外簌簌飘落的梨花,想起多年前在南通老家,父亲借着煤油灯的光,用布满老茧的手指逐字教他念《论语》的场景。
通化市委书记孙简升任吉林省副省长 - 天天要闻

通化市委书记孙简升任吉林省副省长

5月13日下午,吉林省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七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人事任免名单,其中决定任命孙简为吉林省副省长。孙简孙简,男,1972年2月出生,江苏无锡人,经济学博士,高级工程师,1994年于北京工业大学获工学学士学位,2005年于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获工商管理硕士学位,2016年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获经济学博士学位。...
汤和:大明柱石的生存智慧 - 天天要闻

汤和:大明柱石的生存智慧

在洪武三年(1370年)的庆功宴上,朱元璋亲手为汤和斟酒。当酒液注入金杯时,这位曾统率六十万大军北伐的元勋却悄然离席,伏地叩首:"臣年齿已衰,不堪重任,请陛下怜臣老朽。
打虎!李春良被查 - 天天要闻

打虎!李春良被查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5月13日消息,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原党组成员、副局长李春良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目前正接受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李春良(资料图)公开简历显示,李春良,男,汉族,1963年2月出生,河北霸州人,1984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大学学历,公共管理硕士学位。他历任中组部地方干部局干部,中组部...
华侨后代跨国来深寻亲  厚厚族谱里找到亲人 - 天天要闻

华侨后代跨国来深寻亲 厚厚族谱里找到亲人

南都讯 记者张小玲 通讯员聂贵花 近日,来自马来西亚的廖汉威、英国伦敦的陈润明及其侄女--来自奥地利的陈万玲,三位身处不同国度的观澜华侨后代,怀揣着对故土的思念与寻亲的渴望,踏上了回国寻亲之路,其中陈万玲仅持有一张1962年拍摄的奶奶照片。在观澜侨联的努力下,他们找到了血脉相连的亲人,也见证了观澜侨联创新打...
外交部:敦促日方同一切美化侵略历史的行为彻底切割 - 天天要闻

外交部:敦促日方同一切美化侵略历史的行为彻底切割

5月13日,外交部发言人林剑主持例行记者会。有记者就日本内阁官房长官林芳正日前涉及历史问题相关言论提问。林剑表示,中方注意到有关报道。二战期间,日本军国主义发动侵略战争,犯下罄竹难书的罪行,给中国和亚洲受害国人民带来深重灾难。正确认识和对待历史,是日本战后重返国际社会的重要前提,是日本同周边国家发展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