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冀鲁豫野战军刚到大别山时,民众不敢接近,我军以行动赢得支持

2025年04月13日15:53:06 历史 1131


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在刘伯承司令员、邓小平政委的率领下,奉党中央、毛主席之命挺进到大别山后,对国民党反动派怀着刻骨仇恨的当地民众是既高兴,又担忧。

他们为当年的“红军”重新回归大别山而激动、高兴,同时又担心我军一旦再次离开,他们会遭到反动势力更为残酷的报复。

大别山区,是我党早期建立红色政权、组建工农红军的革命根据地之一。红军因革命形势变化,而撤离后,国民党反动派对当地人民进行了血腥镇压。

晋冀鲁豫野战军刚到大别山时,民众不敢接近,我军以行动赢得支持 - 天天要闻

国民党反动派屠杀革命群众(图像)

再者,国民党反动派对广大民众的长期的恐怖影响,一时间难以完全消除。因此,在我军初到,立足未稳之际,大别山的群众都不敢公开与我晋冀鲁豫野战军相亲相近。

为了迅速改变大别山的局面,重建革命政权,我军在寻机歼敌,打击土顽的同时,从部队中抽调大批干部,组织工作队,配合随军南下的地方干部,深入群众,访贫问苦,大力开展革命教育活动,努力唤醒民众的革命激情。

通过宣传我人民解放军在全国各个战场的卓著战绩,让广大民众明确,“红军”重回大别山是革命即将成功的标志之一,大别山将永远为人民所拥有,从而消除他们内心深处的种种顾虑、隐忧。

积极有效地组织、领导群众,清算国民党反动派及土匪恶霸的滔天罪行,认真落实党的减租减息政策,使他们能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进而信任、助力我军。

晋冀鲁豫野战军刚到大别山时,民众不敢接近,我军以行动赢得支持 - 天天要闻

军民鱼水情(图像)

过程中,工作队的同志们虽然时常工作在变化莫测、缺乏安全感的环境里,但都不畏艰险,勇于克服困难,全心全意地为老百姓服务。有的,甚至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如六纵政治部宣传干事马丰年、中原独立旅宣传干事梁桂华等同志。

与之同时,刘伯承、邓小平等野战军首长,都高度重视部队执行我党、我军各项政策、纪律的情况,并将其看成是我军能否在大别山站稳脚跟的决定性条件。

邓小平政委曾这这样谆谆告诫全体指战员:

“严守纪律,关心群众,这是关系到我们能否在大别山生根的大事。破坏纪律,脱离群众,是自掘坟墓。

有一次,邓政委到皖西视察工作时,有群众反映,当地的地主武装抢了他家一头牛,解放军赶跑了他们之后,把他家的那头牛也牵走了。

邓政委立即命人查清了此事,迅速将牛送还老乡,并郑重而诚挚地向老乡道了歉。

晋冀鲁豫野战军刚到大别山时,民众不敢接近,我军以行动赢得支持 - 天天要闻

正在处置工作的邓政委(图像)

事后,他告诫同志们:“我们虽然进了大别山,但能不能站住脚,会不会被敌人赶出去,其关键因素之一就是看我们是不是能与群众亲密相处,是不是真正地维护了群众的利益。”

挺进大别山之初,个别地方在发动群众斗争反革命分子的过程中,曾发生过斗争扩大化、打击面过宽,损害了中农及工商业者利益的现象。

邓小平政委获悉这一情况,及时予以制止,马上纠改了“左”的做法,并与有关同志商议制定了系列保护工商业发展的规定,从而稳定了大别山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

行军作战途中,野战军首长及机关人员,处处带头执行群众纪律,哪怕是在点滴小事上,也绝对不放松。

晋冀鲁豫野战军刚到大别山时,民众不敢接近,我军以行动赢得支持 - 天天要闻

刘司令员与邓政委在一起(图像)

刘伯承司令员在胡凉亭指挥作战时,发现警卫人员在地上拾了一枚拐枣吃,立即对其进行了批评教育,并要警卫员把拐枣钱给老乡送去。

野战军司令部每到一地,都要组织人员另挖厕所,从不占用百姓家的厕所。对此,邓政委还亲自督察,并再三提醒大家要尊重群众的生活习俗。

隆冬严寒时节,为了不用群众的柴草烤火,李达参谋长亲自带领野战军司令部警卫排的战士上山砍柴、背柴。

在野战军首长们的示范带动下,我军涌现出现了许多遵纪爱民的事迹。

一天夜里,大雨滂沱。执行任务中的某部某班的战士来到一家老乡门口后,打算借宿避雨。但是,他没能叫开门。

晋冀鲁豫野战军刚到大别山时,民众不敢接近,我军以行动赢得支持 - 天天要闻

露宿街头的解放军战士(图像)

这种情况下,战士们不再打扰房主,就蹲在房檐下过夜。他们浑身淋透,冷得发抖,也不强行进屋

再如,某部重机枪连暂时借住在群众家时,恰逢农历新年。为了尊重老乡过年不泼水的风俗,全连一整天没有洗脸。

这些事,乍看起来都是些小事,但在群众中引发了非常好的反响,老乡们都欣喜不已地奔走相告着:“现在的解放军关心、爱护咱们老百姓,看来,真是以前的那些纪律严明的’红军’又回来了。”

这样,晋冀鲁豫野战军终于赢得了大别山父老乡亲们的认可后,得到了他们无私无畏的大力支持、鼎力相助。

如,高山铺战斗开始前,当地群众连夜舂米支援军队,并在几天内备齐了一千多副担架。战后,他们迅速将我军的七百多名伤员转运至斌冲山区,保护起来。

晋冀鲁豫野战军刚到大别山时,民众不敢接近,我军以行动赢得支持 - 天天要闻

民众在护送伤员(图像)

战斗中,民众无怨无悔地为我军带路、侦察敌情、运送弹药,甚至帮助打扫战场。

一位不知名姓的民工,曾冒着密集的炮火,为我军战士们送干粮。路上,他自己负了重伤,干粮袋也被打穿了七个弹孔。当他把干粮送到战士们手中后,英勇的牺牲了

蒋介石调集大军,疯狂围攻我军期间,我军的部分伤病员分散在曹大山、谈家沟一带养伤,处境十分危险。

为了躲避敌人的搜捕,白天,乡亲们就把伤员们送到深山中的岩洞里,隐藏起来。到了晚上,再把他们接回家中休养。老乡们夜以继日地看护、调理他们,就像对待自己的亲生儿女一样。

晋冀鲁豫野战军刚到大别山时,民众不敢接近,我军以行动赢得支持 - 天天要闻

老乡在护理我军伤员(图像)

曹山长凹的张顺昌家里,藏着我军的九名伤员。一天,张顺昌的行为引起了敌人怀疑,而被捕。在接受敌人的审问时,他虽然被拷打得死去活来,但为了伤员的安全,始终没有屈服。

皖西金(寨)东县县委书记白涛同志不幸敌人杀害后,被暴尸城关。骄横的敌人威胁当地民众,不准任何人为其收尸,否则,格杀勿论。

住在附近的老农吕绍先和他的老伴,不忍心看着为了老百姓而牺牲的白涛同志曝尸野外,就冒着生命危险,在其他老乡的帮助下,偷偷地“盗走”白涛同志的尸骸,让他入土为安了。

总而言之,解放战争时期,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的大别山人民,与我人民子弟兵同生死、共患难,并肩战斗,留下了许多动人心魄、情真意切的感人事迹。

回忆起这一段光辉历史时,刘伯承司令员曾无比感慨地说:

晋冀鲁豫野战军刚到大别山时,民众不敢接近,我军以行动赢得支持 - 天天要闻

建国后的刘伯承元帅(图像)

“这就是表现了人民战争的本质。我们依靠的是人民,蒋介石依靠的是碉堡……

是啊,伟大的人民解放战争,是在英雄的中国人民的舍生忘死的援助下,取得胜利的!

主要参考文献:《挺进大别山》、《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史》

历史分类资讯推荐

日本奇葩陋习,为了繁衍人口不择手段,一直到上个世纪才被废除 - 天天要闻

日本奇葩陋习,为了繁衍人口不择手段,一直到上个世纪才被废除

日本这个国家吧,大家都知道,文化独特,传统深厚。但你可能不知道,在它那光鲜亮丽的外表下,还藏着一些让人瞠目结舌的陋习。今天要聊的,就是其中一个特别奇葩的——“夜爬”。这玩意儿在日本社会里流传了好几百年,直到上个世纪才被彻底废除。背后原因?说
他小学毕业,却成为北大教授,还差点儿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 天天要闻

他小学毕业,却成为北大教授,还差点儿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民国是塑造传奇的时代。前段时间看完沈从文的传记,再次发生感叹。沈从文自从小学毕业后就当了兵,随当地土著部队流徙于湘、川、黔边境与沅水流域一带,曾经在“湘西王”陈渠珍手下做书记官。1922年沈从文来到北京,没有考上大学,就在北京大学旁听,用一
36万黄巾军起兵,9个月即告覆灭,张角究竟败给了谁? - 天天要闻

36万黄巾军起兵,9个月即告覆灭,张角究竟败给了谁?

前言36万信徒揭竿而起,剑指洛阳! 八州之地烈火燎原,大汉王朝摇摇欲坠!这支军队有口号、有组织,甚至在朝廷里埋伏了内应。 怎么看,都是要改朝换代的剧本。可仅仅9个月,就从席卷天下到灰飞烟灭。 这就像一家势头凶猛的独角兽公司,发布会开得震天响
日本女星疑似家中去世,遗体腐烂多日无人发现,年仅45岁 - 天天要闻

日本女星疑似家中去世,遗体腐烂多日无人发现,年仅45岁

据日本媒体报道,日本女演员远野凪子近日疑似被发现死于家中,年仅45岁。7月3日,远野凪子的助手前往其位于东京都丰岛区的公寓拜访,却始终无法与她取得联系。助手随后联系公寓管理公司并报警。警方在室内发现一具倒在地上且已腐烂的女性尸体,现场确认该女性已经死亡,根据状况判断其死亡已有几天时间,警方不认为存在被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