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解放战争期间,国民党内部人心动荡,不少将领先后起义投诚。有陈明仁这样带兵打过硬仗的“长沙悍将”,也有傅作义那样手握华北重兵的“封疆大吏”……
但如果问蒋介石哪一次起义让他最“背心发凉”,答案却不是这两位,而是那个不显山不露水的廖运周。
黄维打算盘,廖将军“暗中算”
1948年11月6日,淮海战役正式打响。蒋介石亲自坐镇南京,下令以黄百韬、黄维为骨干,调动60余万部队企图与解放军决战。黄维率领的第十二兵团是蒋的“王牌”,此兵团共计12万人,装备充足,素以“中原劲旅”自居。
就在这支部队中,有一个“最被信任”的师级单位——第85军110师,而它的师长,便是潜伏了二十年的中共党员廖运周。
这位廖师长来头不小,黄埔五期,1927年南昌起义的时候就投了共产党,参与兵运工作。真·长期潜伏,二十多年不露声色。多年游走于国军内部,战时能打,平时低调,边打仗边搞兵运,那叫一个“自然”。
他在抗战中立过大功,特别是在小坳伏击战中,他用12门火炮击毁日军20余辆坦克和数十辆军车,部下无一伤亡。这一仗让他扬名军中,也让他被黄维记住,并迅速成为其心腹将领。
1948年11月24日,解放军主动放弃南坪集,诱敌深入。黄维误判形势,下令向宿县方向继续进攻,结果陷入解放军合围,兵团被困于双堆集以南。此时,廖运周立即向中共地下党汇报,请求起义。刘伯承、邓小平批准后,要求其在黄维突围前完成起义,破坏敌军计划。
11月26日下午5时许,黄维召开作战会议,商议四个师齐头并进、强行突围。廖运周主动请战:“我师愿做先锋!”黄维与廖运周都是黄埔系,本就私交甚笃。
而这一举动,更是彻底打消了黄维的疑虑。他甚至亲自下令:“把最好的坦克、榴弹炮都给廖师。”就这样,敌人把最锋利的矛亲手交给了“我方”。
兵团信任满满,起义步步惊心
11月27日凌晨6点,寒风凛冽,淮北平原上,第110师约5000余人依照预定路线,在赵庄、周庄一带集结完毕。每名士兵左臂扎上白布条作为联络标志,行军路线明确,纪律严明。
廖运周命报话机持续开启,与黄维兵团保持“正常通联”,不露丝毫破绽。行军过程中,一切如常。甚至在上午9时许,四架国民党空军飞机低空盘旋侦察,廖下令各连按演习布阵,拉起信号布板,制造“战况激烈”的假象。敌军飞行员观察片刻,竟转身离去,继续向黄维报告“突围顺利”。
与此同时,解放军已提前腾出通道,派出“武英”为联络员接应。双方事前约定以白布为标识,路线自赵庄通向吴大庄,全长15公里,沿线安排了警戒部队保护安全。
当日下午1点左右,全师安全抵达指定集结地吴大庄、西张庄一线。接应部队由王近山带队,现场气氛肃穆。110师全体官兵列队报到,没有一人掉队,也没有一件重武器丢失。
黄维此时仍浑然不觉,多次通过电台询问“先锋部队进展如何”。廖运周继续通过报话机回报:“顺利抵达前沿阵地。”黄维更觉胜券在握,开始调动后续兵力准备“跟进突围”。
谁料,就在同一时间,解放军野战部队已经完成对黄维兵团的全面合围。110师的起义,彻底切断了敌军在东南方向的唯一生路,封死了突围口。
十万人突围梦碎,一纸命令改天命
黄维自信满满,却在当天傍晚收到一份“令人发懵”的报告:110师全体人员与重装备,已出现在解放军防线内。
他一时不信,多次呼叫未果。直至有空军侦查员汇报:“未见110师作战迹象。”他才幡然醒悟,瘫坐在指挥所,怒骂廖运周“背叛党国”,却已回天乏术。
更令人啼笑皆非的是,黄维曾亲手为廖师调拨坦克、榴弹炮、自走炮等装备,而这些正被用来封堵他突围的退路。
27日晚间,愤怒的黄维调动轰炸机,对110师宿营地实施空袭。幸而解放军早有准备,未造成大规模伤亡。这一行为更激起起义官兵对国民党彻底的失望和愤慨。
仅仅三天后,解放军发起总攻,歼灭黄维兵团11个师、约10万人,黄维本人被俘。至此,淮海战役胜局已定,蒋介石苦心孤诣的中原防线,土崩瓦解。
110师随后被编入解放军第二野战军第四兵团十四军四十二师,廖运周继续担任师长。1955年,授予少将军衔,成为解放军历史上极少数战场起义的高级将领之一。
这场起义没有鼓噪声、没有公开信,也没有大张旗鼓的政治动员,但它的威力,直接让蒋介石失去了一场战役、一个兵团、一个战场,连带丢掉了解放战争的胜算。
如果说傅作义的起义是“收尾”,陈明仁的起义是“加分”,那么廖运周的起义,就是精准插刀,专挑命门下手,给了蒋介石最疼、最防不住、也最耻辱的一击。
参考资料
“潜伏将军”廖运周-黄埔杂志-2018-09-18
揭秘潜伏名将廖运周:淮海战役“坑”老上司黄维-中国新闻网-2013年04月0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