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年代的中国是什么样?23张罕见老照片,太真实了!

2025年03月22日14:53:07 历史 1816

60年代的中国是什么样?23张罕见老照片,太真实了! - 天天要闻

上世纪60年代的中国是什么样?

有人说,那个年代的人们,思想单纯觉悟高。60年代是英雄辈出的年代,榜样的力量催人奋进。还有知青山上下乡,生产队里趣事多,结婚标配“三转一响”等,这些都让人刻骨铭心。

也有人说,60年代生活太艰苦了,物资凭票限量供应,吃饭去大食堂,穿“的确良”让很多人羡慕。还有很多不愿提起的往事。60年代并不值得怀念,只适合不断超越。

笔者搜集到一些60年代老照片,反映了当时中国城市和农村的真实面貌,经历过60年代的人感触最深。通过这些老照片,你也会对60年代有新的认识和感受。再次向拍摄这些珍贵老照片的艺术家们致敬!

60年代的中国是什么样?23张罕见老照片,太真实了! - 天天要闻

60年代,私家车很少,大部分人出行都是骑自行车。在北京正阳门前,整齐存放着数不清的自行车,还有专人看车。不过在乡下农村,一个村子里顶多有一两辆自行车。

60年代的中国是什么样?23张罕见老照片,太真实了! - 天天要闻

那时候,还没有超市,人们买东西都去供销社。每个村镇都有一个供销社,不管是家里吃的粮食,还是穿衣用的布匹,都可以凭票在供销社里买到。

60年代的中国是什么样?23张罕见老照片,太真实了! - 天天要闻

60年代,有外国摄影师在上海街头拍照,吸引了不少人围观。那时候,来中国的外国人还很少,人们见到那些长着高鼻梁蓝眼睛的外国人都觉得很好奇。

60年代的中国是什么样?23张罕见老照片,太真实了! - 天天要闻

60年代虽然条件艰苦,但人们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克服困难迎接挑战。这是我国在1961年自行设计制造的第一台12000吨水压机,画面太震撼了!

60年代的中国是什么样?23张罕见老照片,太真实了! - 天天要闻

60年代,两名女民兵站在红旗下,英姿飒爽。不爱红装爱武装,身后是她们保卫的一望无际的内蒙古大草原。那时候的民兵,个个精神饱满斗志昂扬。那时的美,不是外在的华丽,而是内心的光芒。

60年代的中国是什么样?23张罕见老照片,太真实了! - 天天要闻

麦收季节,天气炎热,社员们弯着腰收割麦子。那时候,还没有联合收割机,人们都是起早贪黑下地割麦,再拉到打麦场上脱粒。麦子打下来晾晒后,还要去交公粮

60年代的人们,用他们的坚韧和乐观,证明了生活的真谛不在于物质的丰富,而在于精神的富足。

60年代的中国是什么样?23张罕见老照片,太真实了! - 天天要闻

在过去没有大型收割机,麦子收割后,社员们把麦秸使劲摔在石磙上,麦粒就会从麦穗上掉下来。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在一些偏远农村,还能见到这样的场面。

60年代的中国是什么样?23张罕见老照片,太真实了! - 天天要闻

60年代,几名劳动模范来到学校做报告,受到小学生们热烈欢迎。走在最前面的是王进喜。他是大庆石油工人,工作处处从国家利益着想,曾用自己的身体制伏井喷,被称为“铁人”。60年代,是英雄辈出的年代,他们的精神激励着每一个人面对困难不屈不挠。

60年代的中国是什么样?23张罕见老照片,太真实了! - 天天要闻

60年代的火车,还是这种蒸汽动力的绿皮车。火车很慢,去一个地方要坐很长时间。现在,人们出行坐高铁,比这个快得太多。

60年代的中国是什么样?23张罕见老照片,太真实了! - 天天要闻

1960年,杭州农具加工厂里,男子正推着一辆“施肥车”,给大家演示它的性能。在院子里,还有几台其他种类的农机具。有了这些新机器,农业生产效率提高了不少。

60年代的中国是什么样?23张罕见老照片,太真实了! - 天天要闻

60年代,北方一个普通家庭,一家五口人站在房前合影。虽然那时候的生活条件差一些,但人们脸上露出的笑容,是发自内心的。从照片中我们感受到了时光深处的坚韧与温情,他们的眼中闪烁着对未来的希望。

60年代的中国是什么样?23张罕见老照片,太真实了! - 天天要闻

60年代,有外国考察团来到杭州一所小学参观,离开之时,小学生们站在校门口欢送。学校的墙壁上,书写着红色的时代标语。

60年代的中国是什么样?23张罕见老照片,太真实了! - 天天要闻

这张照片,拍摄于上世纪60年代的香港中环。沿街店铺门口,悬挂着各种广告牌子。一名小贩挑着扁担从街上走过。如今的中环,是香港最繁华的商业中心。

60年代的中国是什么样?23张罕见老照片,太真实了! - 天天要闻

一个外国考察团来到中国北方一个村子参观,一些当地人站在路边看热闹,都想看看外国人长啥样。当时的人们,穿着蓝色的中山装。衣服大多数都是自己制作的,布料需要凭票兑换。村里的房子有瓦房也有草房,太有年代感了!

60年代的中国是什么样?23张罕见老照片,太真实了! - 天天要闻

这张照片拍摄于60年代的澳门。一条狭窄的小街上,沿街店铺都在开门营业,广告牌子琳琅满目,穿旗袍的女子。这画面恍惚有种民国时期的感觉,太有年代感了!

60年代的中国是什么样?23张罕见老照片,太真实了! - 天天要闻

杭州有个虎跑泉,非常有名。照片中这两名男子,正抬着一只木桶,桶上写着“虎跑”二字。应该是虎跑泉寺附近的工人,两人长得很像,可能是兄弟俩。

60年代的中国是什么样?23张罕见老照片,太真实了! - 天天要闻

上世纪60年代黑龙江北大荒,件还是相当艰苦的。一群知青正在建造一栋房屋,北大荒土地肥沃,知青们在这里奉献着自己的青春。生活条件虽艰苦,但他们的精神状态却很昂扬。

60年代的中国是什么样?23张罕见老照片,太真实了! - 天天要闻

60年代,在一所学校的操场上,几个孩子正在老师带领下做游戏。他们手里拿着玩具向放在椅子上的头像“开火”。椅子上那个头像,鼻子很长,像是个外国人。

60年代的中国是什么样?23张罕见老照片,太真实了! - 天天要闻

60年代,上海街角一家商店门前景象。门头上写着一个大字“公私合营瑞丰南货”。这张照片,是一个外国摄影师透过酒店的窗户拍摄的。这栋带有骑楼的建筑,现在应该还在。

60年代的中国是什么样?23张罕见老照片,太真实了! - 天天要闻

在过去,人们认为家里孩子多就是人丁兴旺。照片中这名男子坐在床榻上,身边站着他的三个孩子。从他脸上的笑容看,他对自己的家庭和生活很满意。每一张老照片,都是一段珍贵的记忆。

60年代的中国是什么样?23张罕见老照片,太真实了! - 天天要闻

这是60年代的南京,江景风貌独特。码头边停着不少货船,几名妇女蹲在岸边洗衣服。远处,南京城里民居建筑鳞次栉比,一眼望不到尽头。

60年代的中国是什么样?23张罕见老照片,太真实了! - 天天要闻

60年代,深圳罗湖桥。火车站上,乘客们带着大包小包匆忙赶火车。回顾60年代,让人感慨万千。那个时代的人们,在艰苦的环境中展现出了无比强大的精神力量。

结束语:有人说60年代,是一段波澜壮阔又充满烟火气的时光。虽然那个年代物质条件不丰富,60年代的人们,用他们的行动诠释着奋斗的意义。人们怀念的不是60年代,而是他们逝去的青春。从他们身上,我们懂得了要珍惜当下,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历史分类资讯推荐

漳州芗城:抗战老兵后人捐赠红色传家宝 - 天天要闻

漳州芗城:抗战老兵后人捐赠红色传家宝

闽南网5月9日讯(通讯员 沈思虹 闽南网记者 张恩培)在抗战老兵许俊科家中,陈列着金光闪闪的徽章及牌匾,一枚“长江支队南下福建60周年纪念章”镌刻太行太岳精神在八闽绽放的铁血征程,一副“优秀共产党员”牌匾辉映使命荣光。
红场阅兵推动历史的车轮,有遗憾的和平胜利更珍贵 - 天天要闻

红场阅兵推动历史的车轮,有遗憾的和平胜利更珍贵

5月9日,莫斯科红场上的胜利日大阅兵,举世关注。莫斯科红场的阅兵式从来都不是简单的军事表演。当铁甲洪流碾过克里姆林宫墙下的方石,当军靴铿锵声,震荡着圣瓦西里大教堂的穹顶,这场跨越时空的军事仪式,总在....
中国在2400米高原建大坝!耗时十年后首次蓄水 - 天天要闻

中国在2400米高原建大坝!耗时十年后首次蓄水

位于中国西南地区的双江口水电站建成后将成为世界最高大坝。据相关媒体报道,该水电站已于5月1日开始蓄水,其开发商称,这距离正式投入运行又近了一步。这座位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耗资360亿元人民币的项目已耗时近十年,主要用于发电和防洪。
淮南三叛助力司马氏加速夺取曹魏大权 - 天天要闻

淮南三叛助力司马氏加速夺取曹魏大权

曹魏后期,司马懿通过高平陵之变掌控曹魏大权,从此时起,司马氏开始夺政专权,此举使得掌握军事重镇寿春的统帅先后发生三次反抗司马氏的兵变,他们分别是王凌之叛,毌丘俭文钦之叛,诸葛诞之叛。这三次叛乱都是被司马氏平定的,同时也助力司马氏加速夺取曹魏
当文物普查来到新疆 无人机飞跃无人区 - 天天要闻

当文物普查来到新疆 无人机飞跃无人区

“前段时间,我们在文物普查时遇到了沙尘暴,后来安全撤到了塔中镇。”新疆和田地区文旅局文博科科长、普查队长买提卡斯木·吐米尔说。当时全队的给养只剩下两箱矿泉水,在普查队距离塔中加油站还有50公里时,汽车指示灯亮起,提示燃油即将耗尽。
冉闵,是民族英雄?还是杀人恶魔? - 天天要闻

冉闵,是民族英雄?还是杀人恶魔?

今天,我们说一个极具争议的人物,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其行为和决策引发了后世无尽的争论。欣赏他的人尊他为拯救汉族于水火的民族英雄,讨厌他的人斥其为双手沾满鲜血的杀人恶魔,他就是大名鼎鼎的武悼天王冉闵!冉闵,字永曾,小名棘奴,出生于公元 3
鲁慕迅同志逝世 - 天天要闻

鲁慕迅同志逝世

湖北省文联鲁慕迅同志治丧小组5月9日发布讣告,湖北省文联离休干部、省美术家协会原副主席、一级美术师鲁慕迅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25年5月8日凌晨2时在深圳不幸逝世,享年98 岁。
上海话在香港地位高,跟他们密切相关! - 天天要闻

上海话在香港地位高,跟他们密切相关!

文 | 极耳在香港娱乐圈摸爬滚打近六十年的汪明荃早已成为粤语流行音乐代表性人物之一,不过侬晓得伐,伊原来还是地地道道上海人。五一假期在上海举办“DIVA演唱会”的阿姐,一张嘴就是地道上海话。而这也是78岁的她首次回到家乡上海举办个人演唱会。当天的演唱会,阿姐诚意十足,除了换造型,全程没有下场。她唱了《勇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