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3年3月15日,蒋介石到黔巡视,27日离筑返重庆。
▴有段时间,毛公馆就是如图所示,衰破不堪。
作为近代中国重要政治人物,蒋介石与贵州的渊源颇深。现存史料显示,其在1935年至1946年间至少三次莅临贵阳,每次行程都折射出特定历史背景下的军政动态。
▴蒋介石在杨森陪同下检阅修文205师
一,1935年:督战"围剿"与阳明首谒
▴原遵义柏章辉私邸
▴电影《四渡赤水》中在贵阳有大量的取景,那是八十年代贵阳真实的镜像文本。
1935年1月,红军在遵义柏章辉私邸召开“遵义会议”,接着组织实施了四渡赤水等大规模的战役行动,又向南穿插,再渡乌江,直抵息烽城下。蒋介石为置红军于死地,于3月24日带着宋美龄由重庆飞抵贵阳,亲自坐镇“围剿”红军,军事指挥行营就设在南京街(今中华北路北头)原贵州军阀毛光翔的住宅“毛公馆”内。为防止红军进城,蒋介石严令王天锡三天之内必须重新把贵阳以城墙为依托的碉堡加固修理一遍。 后局势明朗,4月下旬,蒋介石提出要到修文阳明洞游览。一切准备就绪,由贵阳坐车至扎佐,然后改坐轿子至修文阳明洞。此次随行的人员有宋美龄、王家烈、端纳、顾祝同、陈诚、何成壑、晏道刚、吴忠信等30人。蒋介石游览阳明洞,参拜阳明圣像后,当天即回贵阳。
此次短暂的“文化之旅”,实为后续多次阳明洞参访之滥觞。
二,1943年:战时视察与政治奇谭
▴花溪西舍
1943年3月15日,蒋介石由重庆飞抵贵阳,下榻花溪尚武俱乐部(今称西舍)。3月18日,蒋介石在吴鼎昌等人的陪同下到清华中学视察,校长唐宝心(后任天津师大教授、第7届全国政协委员)、教务主任梁庆煜向蒋汇报学校办学宗旨、教育训练内容及以“清华精神”为核心的思想品德教育情况。参观学校后,蒋对随同人员说“清华中学堪称模范学校”。
▴蒋介石和吴鼎昌视察清华中学
离校前,蒋介石、吴鼎昌与校长、教务主任及教职工20多人在达公楼前的操场上合影。
蒋来花溪曾到距花溪八里的把火寨(把火村)游览。该寨陈伯光,布依族,有相当文化,长任该保保长,成立县参议会,陈伯光也选上参议员。陈有女孩陈维金,年十六岁,在花溪小学读书尚未毕业。蒋到陈家,陈引此女出见蒋,蒋收为义女,此事颇出人意外。后不久选举国大代表,这个陈维金,也当上了国大代表,更属奇闻(以上文字见于罗浮仙《回忆蒋介石来花溪点滴》一文,关于罗浮仙,贵阳历史上的今天|花溪公园营造记 3/12 曾有提及)。
▴修文阳明祠
后由贵阳经扎佐乘车第二次到修文阳明洞参观游览。此次到阳明洞的随行人员有蒋纬国、吴鼎昌等30多人。
三、1946年:收官之行,留痕阳明洞
▴杨森陪同蒋介石在贵州,后为凯丰同志。
1946年4月9日,蒋介石由重庆飞抵贵阳,次日礼节性地视察了贵州省政府、国民党贵州省党部和贵州大学等处。后在杨森陪同去到桐梓与张学良见面,回贵阳在息烽泡了一下温泉。 4月11日清早,蒋介石在陈希曾、蒋经国及杨森等30多人的陪同下,由贵阳经麦架桥到修文视察青年军205师及游览阳明洞。据当时的报纸刊载,蒋介石头戴博士帽,肩披黑披风,戴白手套,频频向欢迎的人群挥手示意。蒋介石在修文视察了205师师部和野战医院,并到马家桥检阅205师下属的613团和615团,后又和随行人员在修文县地方官和部分名流绅士陪同下游览阳明洞。在阳明洞,蒋介石先是拜祭了阳明圣像,然后参观各处的建筑和古迹。此次游览,蒋介石对阳明洞的摩崖碑刻看得特别仔细。一时兴起,他唤人拿来文房四宝,当即题写了“知行合一”四个大字。上款写着“第三次重游阳明洞纪念”,下款署名“蒋中正”。该墨后被镌刻于君子亭石壁,成为阳明洞现存重要人文景观。此次挥毫,既是蒋氏十一年间阳明情结的凝练,亦为其在黔活动的收官之笔。
▴蒋介石在修文阳明洞前的题“知行合一”
参考资料:《贵阳地名故事 4》谢红生/主编,《贵阳市·花溪区志》贵阳市花溪区地方志编委会/编,《修文县旅游志》修文县旅游文体广播电视局/编。
-END-
撰文|杜彦之
编辑|九戒
图片来源于网络
《贵州历史地图集》
扫码购买
▼
原价1980元
现价1188元
【往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