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92年,不满37岁的朱标因病意外去世,他的死不仅是对朱元璋的沉重打击,更是动摇了明朝统治的根本。
朱标太子之位的稳定程度在历史上是空前绝后的,虽然1368年他才被确定为太子,但他的继承人身份从他降生的那一刻就已经注定了。
朱标短暂的一生见证了朱元璋的崛起、壮大,乃至最终的成功,也经历了明初的辉煌。
功高震主的臣子们对于朱允文、朱棣来说是一种威胁,但对朱标来说却是如虎添翼般的存在。
看似风平浪静的权力交接,最终因朱标的意外去世而陡生波澜。
喜爱朱标的不仅有朱元璋,更有大明的众多臣子,就连后人对朱标也是尊崇备至。
如果朱标不死,那么,朱棣还敢造反吗?明朝的历史又会如何书写?
想必答案是人必将脱口而出,一旦朱标接过皇权,不论是哪一个皇子,包括朱棣在内都没人敢提出反对的声音。
作为历史的旁观者,不妨让我们回顾一番那段辉煌的岁月,以怀念这位不是皇帝却更胜皇帝的太子。
出生的朱标为朱元璋带来好运
元末之际,虽然朱元璋取得了最终的胜利,但他的每一位对手都是足以彪炳史册的枭雄,因此朱元璋的成功道路也充满了荆棘。
1355年,正在外领兵作战的朱元璋遇到了对手的强烈反抗,一时之间明军拿不下对手,朱元璋更变得躁动不已,失去了作战欲望。
恰在此时,一则消息从后方传进了朱元璋的大营当中。
他的第1个儿子,也就是马皇后为他生了嫡长子诞生了。
这个孩子的到来不仅一扫朱元璋心中的烦闷之气,更是标志着朱元璋统治地位的稳固。
心情高兴之余,朱元璋一鼓作气拿下对手,然后兴高采烈的回家抱儿子去了。
从朱标开始,朱元璋前前后后一共有26个儿子,但唯独对朱标的感情是与众人不同的。
朱元璋的重视与朝臣的希望
朱元璋虽然敢于挑战元末的残暴统治,但他骨子里依然是一个封建式的大家长,对于嫡长子十分看重。
正是因为这份看重,使得朱标成为中皇子当中的特例,更是使得朱标成为中国风险历史上历任太子当中的特殊。
当然,疼爱朱标的不仅仅有朱元璋,更有大明开国之初的各大功臣与武将。
这些功臣与武将除了将国家的希望寄托在朱标身上以外,还将自己毕生所学都传授于朱标,使朱标成为一位文武双全的综合性太子。
朱元璋对朱标的重视程度不仅仅体现在口头上,更是落实到实际行动当中。
一方面,朱元璋为朱标请到了明初的大儒宋濂担任启蒙老师,教授朱标人伦纲常。
另一方面,朱元璋亲自教授朱标帝王之术,以自身的行动向朱标传达如何当好一位帝王,如何管理好一个国家。
当然,最为关键的是朱元璋对朱标的绝对信任,更乐于放权给朱标。
朱元璋给朱标安排的职责,不仅仅是学习这样的工作职责,更有监国这种法外职责。
9岁的朱标跟随着朱元璋的称王而成为世子,本该玩耍的年纪却承担起了一国之储君的重任。
在朱元璋需要外出带兵作战之时,监国的重任往往落在太子的身上,哪怕他幼小懵懂无知。
文臣当中的李善长、刘伯温,武将中的常遇春、徐达,虽是明朝之属臣,但更像朱元璋为朱标选择的家臣。
要说朱标为太子之时的权利,恐怕是汉武帝时期刘据都难以匹敌。
即便这样,朱元璋从不担心朱标的权力过大,甚至还持续不断的往朱标身上堆加功劳与权力。
明朝立国之后,哪怕在立国之前,朱元璋都曾旗帜鲜明的规定过,朝政可经太子之手而无需向朱元璋报送。
先斩后奏这种特权一般是皇帝的恩赐,更是权臣的象征,朱标不仅享有这一特权,更是有权对朱元璋颁布的政令予以更改。
除此以外,朱元璋还要求吏部在为太子府选派官员时,必须严格把关,保证所选人的人品与官品。
一国初立之时,文臣武将的功勋往往是最大的,这些功高震主的开国功勋往往会成为统治者忌惮的力量。
但在朱标的眼前,这些人却异常的守规矩,驾驭他们朱标也不费多大的心思与力气。
这些朝臣积极向朱标靠拢,以至于形成了“太子党”。
如果哪一个朝代的太子成长到如此地步,他的结局往往是悲惨的,可朱元璋对待朱标的态度却截然相反,他只恨朱标的权力太小,手段太仁慈。
朝堂之上,朱标毫无对手,这保证了他继承皇位的安全性,可一位仁君明主并不是仅仅掌握权力那么简单。
在朱标的身上,他体恤百姓的优点,同样被世人所称赞。
要说历史上谁对百姓的态度最亲近?朱元璋算一个,朱标同样是如此。
12岁时,便回到凤阳老家体察民情,对于百姓的疾苦感同身受,以此为起点,他成功具备了一名仁君的潜质。
这是封建社会当中难得一遇的百年明主,朱元璋恨不得自己让位以正太子之名。
由此不难看出,朱标在明初的地位与威严到底有多高。
26个皇子当中,朱标为老大,其后的弟弟们基本都是在朱标的笼罩之下成长,哪怕最为勇猛的燕王朱棣也是由朱标抚养长大。
这种关系与实力,即使朱标不动手,仅仅是往朱棣面前一站他都颤抖不已,更不用说起兵造反了。
朱标死后,令三方伤心
如果要论述谁对朱标的死最伤心,恐怕并不是朱元璋,而是明初的功勋们。
原因就在于朱标去世之后,功勋们已经从当初的肱骨之臣成为了国家的威胁。
以朱元璋的办事风格,他必将处置这些功臣,以稳定权力的交接,事实上也的确如此。
第2个最伤心的自然是朱元璋,自己终其一生培养的优秀接班人,就这样稀里糊涂的去世了。
这对于刚刚遭受失去马皇后的朱元璋来说,又是一个暴击。
第3个最伤心的就是朱棣,如果皇位还掌握在自己大哥手中,那么朱棣毫无怨言,但大哥死后,朱元璋竟然不在皇子当中选择继承人,而是将皇位交给了皇孙。
这一点是朱棣没想到,也不愿意见到的,所以他的伤心也就理所当然。
伤心固然在,但朱棣的内心还是痛快的,毕竟压在自己头上的两座大山消失了,他有资格竞争皇位。
假如朱标不曾去世,明朝的历史或许真的会改写,至于辉煌到何种程度,只能凭世人的想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