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一生唯一的一次担任军事首长,他是搭档!比毛主席小12岁

2024年09月07日14:23:04 历史 1283

引言:

毛主席一生唯一的一次担任军事首长,他是谁的搭档?比毛主席小12岁,但在关键时刻却成为了毛主席的搭档和军事领导。这位神秘人物在红军初创阶段扮演了何等重要的角色?他的经历和贡献又是怎样的?让我们一起追溯那段波澜壮阔的革命岁月,揭开这个谜团。

1927年9月,湘赣边界掀起了轰轰烈烈的秋收起义。工农革命军自修水、安源、铜鼓等地奋起,向长沙进发。他们渴望推翻反动政权,建立工农政权。可是,起义军编制混乱,经验不足,加之敌众我寡,遭遇重大挫折。

眼见形势危急,毛泽东于9月14日在浏阳东乡上坪召开紧急会议,果断决定改变进攻长沙的计划,命令部队迅速集结浏阳文家市。19日,前敌委员会在文家市作出具有历史意义的决议——起义军撤离湘东,南渡江西,沿罗霄山脉前进,以保存革命力量。

这一关键转折,标志着革命进程从城市战转向农村游击,开启了一条通向最终胜利的崭新道路。正是凭借毛泽东的英明决策和坚定领导,中国革命避免就此夭折。

可是,转移途中,起义军备受重创。在江西萍乡芦溪,遭敌人狙杀,总指挥卢德铭牺牲。部队弥漫着一股沮丧气息,不少知识分子和军官出身的同志暗生退意,纷纷背弃革命事业。更有甚者,有些党员也动摇了,走上叛变道路。一个连排长竟率众逃亡,携带全部武器而去。危机重重,革命前景蒙阴。

面对动荡局势,毛泽东殚精竭虑,他找谁商议?找的最多的,就是工农革命军第一团一连的连指导员何挺颖。这位年轻的学生干部,政治思想纯熟,连队政治氛围浓厚,从未出现一个逃兵。

何挺颖直言:"要从军队党组织入手,把党组织建在每个连队,这样才能掌控战斗力量。"他的高瞻远瞩,给了毛主席莫大的启发。

1928年3月,井冈山根据地渐趋稳固,湖南特委派遣了一名叫周鲁的特派员前来。他宣布一纸惊人之语,取消了前敌委员会,撤销了毛泽东的前委书记职务,更令人震惊的是,居然宣布开除毛泽东的党籍。

周鲁解释说,他是奉命执行中央决定。那个特殊年代,文件传达多靠口头,他亲耳听闻中央已决定开革毛泽东。

面对如此突变,毛泽东虽心存疑虑,但仍秉持革命纪律,服从决定。然而,他在群众和军队中地位甚高,不得不予以适当安排。于是,毛泽东被任命为中国工农革命军的师长,何挺颖则出任师党委书记,实为政治委员一职。

就这样,毛泽东一生中唯一担任过的军事首长职务,竟然是在被开革的特殊情况下产生的。更为诡谲的是,他的搭档正是比自己小12岁的何挺颖。一代伟人竟从党内被开革,只能在军队低位布置,可见其处境之艰难。

作为党外民主人士,毛泽东已无资格参加党的会议,甚至连最基层的党支部会议也不能插手。他曾深有感触地说:"中央开除了我的党籍,我就不能过党的生活了,只能当师长,开支部会我也不能去。"

令人欣慰的是,这一怪异状况很快就有了转机。4月上旬,毛泽东在湖南就发现,原来周鲁对中央文件做出了错误传达。中央的决议只是开除毛泽东中央临时政治局候补委员,并未开除其党籍。

在那个动荡年代,一批朝气蓬勃的年轻学子毅然抛弃了书本,投身到革命的洪流之中。他们中的佼佼者就是何挺颖。

何挺颖1904年出生于陕西汉中南郑县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家境贫寒并未扼杀他求学的理想,他自幼刻苦读书,后考入上海著名学府大同大学。大学期间,何挺颖阅读了不少进步书刊,思想意识逐渐觉醒。1925年5月30日,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27年夏,何挺颖毕业于大同大学后,很快就投身革命实践。他参加了著名的南昌起义,后陆续加入秋收起义和井冈山斗争。在红军初创阶段,他一直是毛泽东最重要的谋士之一。正是他提出要将党组织建立到每个连队,为红军确立坚实的领导核心奠定了基础。

毛主席一生唯一的一次担任军事首长,他是搭档!比毛主席小12岁 - 天天要闻

除何挺颖外,当年还有15名来自不同高校的年轻学子加入红军。他们分别来自清华、北大、上海大学等,堪称是学生中的精英分子。可谓是慷慨无私、视死如归,为了理想、为了信仰,毅然抛弃了温室般的书斋,披坚执锐,投身于惊心动魄的武装斗争。

特别是何挺颖,作为上海大同大学的高材生,他本可有更加广阔的出路。但见证了太平洋战争的惨状,亲眼目睹了北洋军阀的暴虐,他的理想主义情怀和爱国热忱注定无法在书斋中得到彻底释放。革命,成了他摆脱命运、寻求自我的不二选择。

1929年5月9日,何挺颖率领红军一连,在永新县的一次遭遇战中英勇牺牲,年仅24岁。年富力强的他,为革命事业贡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其不幸离世,给红军带来了沉重的损失。毛泽东十分悲痛,盛赞何挺颖是"朴实纯爽、富有革命热忱之材"。

在红军起家之初,一批出身黄埔军校的青年学生加入了革命洪流,他们在井冈山时期开创了传奇经历。

据不完全统计,当年有41名黄埔军校毕业生或在校生参加了革命,其中不乏后来成为开国将领的杰出人物。比如林彪、贺龙、罗荣桓、杨至成、谭震林等,他们都是当年的黄埔学子。

林彪是黄埔第4期学员,曾在国民革命军第20师任职。1927年北伐战争失利后,他毅然投笔从戎,加入了秋收起义和南昌起义,后进入井冈山根据地,成为红军的主力之一。

杨至成则是黄埔第5期学员,是黄埔校园里最早加入共产党的学生之一。他曾在黄埔受训时就向毛泽东咨询革命理论问题。南昌起义后,他追随毛泽东进入井冈山,成为红四军团的团长。

令人惊叹的是,这些来自绅士般教育背景的黄埔学子,竟能在艰苦环境下苦干实干,表现出了顽强不屈的革命意志。在军旅生涯中,他们不懈努力,终成为日后的开国功勋将领。

从翩翩少年到戎马生涯,他们的人生经历堪称传奇。他们为之奋斗的理想,正是建立一个真正属于人民的国家。在这个信念的驱使下,他们放弃了家世资产,抛开安逸生活,毅然投笔从戎,开启了一段曲折离奇的红色岁月。

1927年夏天,黄埔校园中陷入了一片剧变,爱国进步学生和讲师被学校方面驱逐。一批志同道合的黄埔学生随后离开母校,有的投奔武汉、南昌等根据地,有的则直接加入红军武装,为革命而战。

作为毛泽东一生中唯一的军事搭档,何挺颖在红军创建初期发挥了关键作用。他不仅是毛主席的得力助手,更是红军建设的重要功臣。

1927年秋收起义失利后,红军残部狼狈南渡,形势危急。正是何挺颖向毛泽东建议,要从基层做起,在连队建立党的组织,从而掌控了红军的领导权和战斗力。这一举措,为红军后来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次年春,毛泽东被"开革"出党后,何挺颖成为他在军队中的"搭档"。两人相互扶持,肩并肩作战,终于扭转了被动局面,逐步巩固和发展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除了政治建军方面的贡献,何挺颖本人也是一位出色的指挥员。他率领红一团一连,屡建战功。1929年5月,在永新县的一次遭遇战中,他不幸阵亡,年仅24岁。这位年轻的学生英雄,就这样为革命事业献出了宝贵生命。

毛泽东对何挺颖赞赏有加,盛赞他是"朴实纯爽、富有革命热忱之材"。何挺颖的英勇事迹,也启示后人,要学习他那种矢志不渝的革命意志和顽强拼搏的精神。

事实上,除了何挺颖,当年还有一批来自不同高校的进步学生加入红军,为革命而抛头颅、洒热血。他们中的佼佼者,比如林彪、贺龙等,后来更是成为开国将领,为新中国的诞生做出了不朽功勋。

正是这批怀揣理想的年轻学子,同心同德,浴血奋战,才最终开创出井冈山根据地,并推动了武装斗争的发展,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军事基础。可以说,何挺颖和他的那群学生战友,是建立新中国的先驱,他们的事迹将永垂不朽。

毛主席一生唯一的一次担任军事首长,他是搭档!比毛主席小12岁 - 天天要闻

历史分类资讯推荐

硝烟玫瑰:女少校单枪匹马逆转战局的生死72小时 - 天天要闻

硝烟玫瑰:女少校单枪匹马逆转战局的生死72小时

1944年湘西的雨像裹着铁锈,李洁攥着望远镜的手沁满冷汗。望远镜里,溃逃的士兵正像没头苍蝇般撞碎营区铁丝网,三八大盖的寒光已经刺破晨雾——日军追兵比预计的早到了整整两小时! "副营长!三连连长带着人要往南跑!"通信兵小顺子跌跌撞撞滚进战壕,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原社长、总编辑张天蔚病逝,享年71岁 - 天天要闻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原社长、总编辑张天蔚病逝,享年71岁

7月1日,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发布讣告:中国共产党员、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原社长、总编辑、编委会主任、编审张天蔚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25年6月29日21时19分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逝世,享年71周岁。张天蔚老师长期从事编辑出版工作,潜心编审、躬耕出版工作,把毕生精力都奉献给了他所热爱的出版事业,为上海交通大学出...
中方决定,制裁托伦蒂诺! - 天天要闻

中方决定,制裁托伦蒂诺!

据外交部网站7月1日消息,外交部发言人宣布中方对菲律宾前参议员托伦蒂诺实施制裁。一段时间以来,菲律宾个别反华政客出于一己私利,在涉华问题上采取了一系列恶意言行,损害中国利益,破坏中菲关系。中国政府捍卫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决心坚定不移。中方决定,对在涉华问题上表现恶劣的菲律宾前参议员托伦蒂诺实施制...
香港举行升旗仪式庆祝回归祖国28周年,聚焦拼经济、惠民生 - 天天要闻

香港举行升旗仪式庆祝回归祖国28周年,聚焦拼经济、惠民生

7月1日早上8时,香港湾仔金紫荆广场举行升旗仪式,庆祝香港回归祖国28周年。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李家超、中央政府驻港联络办主任周霁、香港特区政府高级官员、香港行政会议成员、香港特区立法会议员及社会各界代表出席仪式。 在活动现场,香港警察管乐团奏乐,护旗方队用中式步操护送国旗和区旗入场。随后,现场全体肃立,国旗...
中共一大纪念馆喜纳“镇馆之宝”——《周恩来手书李公朴、闻一多悼词》 - 天天要闻

中共一大纪念馆喜纳“镇馆之宝”——《周恩来手书李公朴、闻一多悼词》

今晨8时许,伴随着一大广场国旗护卫队铿锵有力的步伐和整齐划一的动作,鲜艳的五星红旗冉冉升起,全体人员肃立致敬。庄严肃穆的氛围中,中共一大纪念馆举办的“颂歌献给党”系列庆祝活动正式拉开帷幕。本次活动融合了庄严仪式、文艺汇演、文物见证与红色体验等多种形式,深情致敬中国共产党成立104周年。“没有共产党就没有...
金陵四十八景之三十四:‌南唐二陵(南唐二陵) - 天天要闻

金陵四十八景之三十四:‌南唐二陵(南唐二陵)

937年,徐温的养子徐知诰代吴称帝建国,国号为齐。939年,徐知诰恢复李姓,改名为昪,自称是唐宪宗之子建王李恪的四世孙,改国号为唐,史称南唐。李昪即是南唐烈祖。941年,李昪驾崩,子李景继位,改名李璟(916~961),即南唐元宗。南唐最盛